《論語別裁》時衰鬼弄人

南懷瑾講述

 

下面跟著就是講時代的混亂,由這一節就可見當時春秋戰國,尤其在魯國,傳統文化的衰退,結果知識分子統統逃走了,都去做了逸民。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鼗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在這裡孔子提出當時的魯國,這班人都散了。魯國是周公之後,周公是建立周代文化的開創人,所以中國上古一直到周代的傳統文化,比較能夠保存的,是在魯國,而到孔子這個時代衰敗了,人才都散了。當時的文化,重點在禮樂,那個時代管樂的,不是現代一樣的音樂專家,以現代語彙說,都是高深的哲學思想家而兼禮樂方面的事,可是當時這一班人都散掉了。

管樂的大師摯,「大師」是官名,勉強等於現代的部長階級,「摯」是人名,這個人離開自己的魯國,到齊國去隱掉了(並不是去就更好的職位)。亞飯干,這裡的「飯」字等於是管樂的官階官名,亞飯等於副首長,干這個人到楚國去了。三飯繚到蔡國去了。四飯缺到秦國去了。鼓是打鼓的鼓手,中國古代音樂的鼓手是合奏中的指揮手,很難的,那個名叫方叔的鼓手到河內(黃河上遊)一帶去了。搖博浪鼓的武,過了漢水到了長江一帶。少師,即大師的副手名叫陽的這個人和打大磐的襄出海,到海外去了。

這一篇簡單的述說就是這樣記載這幾個人的行踪。單獨看這一段記載,沒有什麼道理,好像毫不相干的,但這說明一個國家社會,在變亂的時代,真正憂時匡世的人才離散,無法存在高位,大家退隱散夥了。真正有學問,想為國家天下貢獻能力的人,無能為力,灰心地,都逃避現實而東零西散,人才一去,這個社會、政治的結構,社會的形態就成了大問題。

透過這一段。我們要了解它的精神,等於領導一個單位,發現了好幾個人才,薪水不足以養廉,或者某一環境困擾他,他們就散掉了,一個人唱獨腳戲,就唱不起來。整個歷史時代的光輝或黯淡,都是人的問題。不管制度如何好,還是要靠人來執行,沒有人才就完了。

所以這段要與前後文連起來看,就可看出它的精神來。把這段文章圈斷,那是後來宋明儒生們幹的事,如照他們圈斷的來讀,這一段記載,孤零零擺在這裡,就毫無意義,就好比王安石罵《春秋》這本書是流水帳一樣,沒有什麼道理,但連起來看,這本帳大有文章,由此可知當時的時代歷史之嚴重,時代要變亂,人才都離散了。

由此再把下面兩節連起來,作為本篇的結論。

 

▶▶▶返回《論語別裁》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