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面壁而立的悲嘆

南懷瑾講述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而立也與!

《周南》、《召南》是詩經中《國風》的兩篇詩。孔子告訴他的兒子伯魚說,你有沒有研究過這兩篇詩?為什麼要研究?就是上面說的一些大道理,詩有這樣多好處。他說一個人知識不淵博,文學修養不到最高的境界,等於正面對著牆壁而立,牆外面什麼也看不見,背後有什麼更看不見,就是文盲、白痴了。

說到這裡,可以介紹很多東西的,就講文學境界中詩的牢骚,隨便舉個例子:宋代愛國詩人陸放翁的詩,就有很多牢騷,對國家世事很多憂慮,愛國熱情無法發揮,在他的詩集文集裡,可以看到很多;岳飛的有限遺著中也有很多牢騷;再說文天祥的詩詞中,也看到很多牢騷。不論古今中外,每個時代,人生的痛苦,尤其想有所貢獻於國家社會的人,所遭遇的痛苦,比普通人更大更多,多半見之於詩詞之中。

前面提到的辛稼軒,他有一闋有名的詞,僅舉半闋,就看出他有多少的痛苦與牢騷;「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鄰種樹書。」這是下半闋。上半闋是描寫他的生平,年輕時壯志凌雲的氣魄;這裡則回想過去,感嘆自己,現在老了,頭髮白了,胡白了,再沒有青春的氣息,把自己的白髮恢複年輕,回不去了。

現在幹什麼呢?當時南宋不敢起用他,自己住在鄉下,他寫給南宋的報告,論政治、談戰略,好幾篇大文章,如今沒有用了,只好拿到隔壁鄰居的老農家裡,去換種瓜種菜的書。這裡面豈不有牢騷?而且牢騷很大,可是他絕不掩蓋自己心裡的牢騷。他非常平淡,要我貢獻就盡量貢獻,不需要貢獻則不貢獻,是牢騷也非常平淡。因為他藝術文學的修養太高,把人生看得很平淡。

像這些情感,他的詩詞裡太多了。看了以後就懂了人生,也懂了歷史。古今中外一樣,看通了人生,了解了人生,就會更加平淡、更願貢獻給社會。像辛棄疾的一生,所遭遇的打擊太大了,照我們現在人的修養,可以造反了。這樣一腔愛國的熱忱,他帶到南宋來的部隊,卻被解散了,他都受得了,而能淡然處之,雖然怨氣填膺,但不像普通人一樣動輒亂來,就因為他的目的只在貢獻。現在我們舉他這個例子,就是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道理。

 

▶▶▶返回《論語別裁》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