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詩禮傳家

南懷瑾講述

 

下面近於這一篇的結論了: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這是孔子本身的故事,用它放在本篇後面來作結論的,這中間很有道理了。陳亢是孔子的學生,名子禽。上論中提到子禽問於子貢,他提出懷疑,問孔子到每個國家,到底是想幹政治?還是希望對人家有所貢獻?這位同學蠻有意思的,常常研究孔子,對孔子常存懷疑。伯魚名鯉,是孔子的兒子,年輕就死了,鯉的兒子就是寫《中庸》的子思。

有一天,子禽拉著孔子的兒子伯魚,問他道,我們的老師就是你的父親,他另外有什麼秘訣傳給你吧?對你有什麼與我們不同的教育沒有?伯魚說,沒有。但是一件事可告訴你,有一天我父親一個人站在那裡,(這時當然沒有同學在旁邊,應該是父子間,講秘密話的時候。)我回來,匆匆走過大廳,他看見了叫我過去問,近來讀什麼書?有沒有研究詩的學問?我對父親說還沒有,我父親就告誡我,如果不學詩就無法講話。

(中國古代的詩,包羅萬象,研究了詩,知識自然就會淵博,能多了解各種知識,例如對生物界的禽魚鳥獸之名,多所認識,乃至對科學性的植物、動物,各種知識都能了解而博物。所以告訴伯魚,不學詩,知識不夠淵博,知識不淵博,則不論作文章、說話都不行。)

因此我開始學詩了。又有一天我碰到我父親,他問我學禮沒有?我說沒有。我父親就說,一個人不學禮,不懂文化的基本精神,怎麼站得起來作人?我聽了他老人家教訓,就進一步研究「禮」這方面的學問。只聽了兩點。

伯魚這樣答復子禽。換句話說,孔子對兒子的教育和對學生的一樣,一點沒有秘訣和私心。子禽聽了伯魚的話,非常高興,他說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研究老師,現在了解了三方面:第一我知道了學詩的重要,知識淵博的重要;第二知道禮的重要,就是文化中心的重要;第三知道孔子真是聖人,沒有私心,對自己兒子的教育,和對學生的教育一樣。

講到這裡,我想到一個親身的經歷,我一位太老師(老師的老師)趙鳳箎先生,廣西人,不但中國學問深,也深通佛學,是很令人敬仰的。佛的精神講度眾生,眾生並不專指人,人乃是眾生之一,一切有生命的動物,都是眾生。

我的老師告訴我,這位太老師有很多奇怪的事,他只有一位獨子,後來在成都司法界任職,我的老師訪問他,太老師一生的學問,在他看起來有什麼特點。他笑笑說:「先嚴沒什麼特點。先嚴視一切眾生如兒女,對兒女卻視同一切眾生。」他這兩句話我始終記得,越想越有味道。他的上一句話隨便說還容易,下一句話「對兒女視同一切眾生」更難了。這就是前輩們的教育,愛一切人如愛自己兒女一樣,對自己兒女和對一切人一樣,我真是心嚮往之,仰慕這種做法,教育上沒有私心。

 

▶▶▶返回《論語別裁》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