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窮源溯本

南懷瑾講述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孔子說中國傳統文化,是根據歷史來的,而歷史與文化是不可分開的。

我們講的傳統,由來遠矣。昨天有個從美國回來的學生,談到他看到一本新出版的書《文明的歷程》,他告訴我這本書所論述的某個觀點,和我以前對他們講的思想一樣,認為人類文化歷史,從上一個冰河時期,就流傳下來了。如宗教思想、哲學思想,在上一個冰河時期,人類毀滅的時候,極少數沒有死的人傳下來的,並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所新興起。

我們中國文化,向來就是這樣說的,所以要中國人講自己傳統的歷史,看看古時的人所記載的,有一百二十萬年,至少也說十二萬年,我們現在講五千年文化,那是客氣話。不過很可憐,現在還不敢吹五千年,只說三千年文化,因為西方文化講歷史,動輒只提兩千多年,我們說得太多了,好像不大對似的。在中國古代歷史,動輒講一百多萬年。

現在孔子在這裡說,不管多少年,文化是歷史傳統來的,所以夏朝的文化,我可以研究討論,不過「杞不足徵也。」杞是周朝封的一個國家,是夏朝的後代,封到杞國。我們曉得「杞人憂天」這句話,就是這個國家的典故。

這裡我們要了解中國的封建制度。當周武王統一了中國,所謂封建,井不是只封自己家裡的人,像堯、舜、禹、湯的後代,都封了諸侯,所以周朝的封建,不是西方的封建,不能隨便把中國封建制度與西方的所謂封建混為一談,那是錯的,等於說沒有把自己的家當搞清楚。

——這裡孔子說如果拿杞國的文化,來看夏代的文化,並不準確,更不完整,但殷商以後的宋國,所保留的文獻資料也是不夠,這兩個諸侯之國所保留的祖宗文化都沒有了——這裡要特別注意,任何一個民族的後代,如果不重視自己的文化歷史,就是自己把自己毀滅,後代就無法考證。孔子說,假如他們自己不毀滅自己,保存了祖宗的文化資料,我就有辦法整理。

這裡放進了孔子的話,就是說明保存文化的重要,因此繼續在下面講到文化與禮的關係: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講到這裡,又是一個問題了,是由中國文化中「禮」而來。所謂「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禮。中國文化和西方一樣,有狹義的宗教。「禘」象徵宗教的精神,祭天地祖宗之禮。講到這裡,要認識「禘」字的來源了,至少要拿《康熙字典》來研究。

過去讀書,五、六歲以後,先研究「小學」,就是研究作人道德行為,等於現在學校的公民課程——灑掃應對。「灑掃」從文字上看很簡單,灑灑水、掃掃地而已;「應對」可就麻煩了,對老前輩行什麼禮,到了客廳坐什麼位置,送一封信給叔叔伯伯,講話的態度該怎樣等等,作人處世都包括在應對當中。

除此之外,研究「小學」之學,就是後來所謂的說文、訓詁等的文字學,探討文字的來源。中國文字不同於西方文字的拼音而成,中國文字有所謂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的法則。

 

▶▶▶返回《論語別裁》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