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之門警示集:多嘴丟命

發布:無量壽

  11、多嘴丟命

  ○前清光緒年間,廣州西門,有一貧戶姓邝(音礦),家有一妻二子一女,因邝某運氣不佳,家境蕭條。一日家中無糧無柴,妻曰,今日無糧無柴,奈何奈何。邝曰,余物賣盡,只剩一個水缸,不如賣去換錢,暫且維持幾日家用。妻曰,只好如此。邝某遂負缸至清風橋林芝堂藥店門前,將缸放地,因該處來往人多之故。

  可惜來往行人雖多,沒有人問津,由清晨一直守候到日光斜落之時,約在下午四五點鐘光景,好容易走來一個買主,問缸賣多少錢。邝答賣二百文錢,買主還價一百八十文,協議成功。正在買方將要交錢之際,林芝堂的老板走出來,一見缸底有一條縫,就對買主說,此缸底有一條縫,買主頓足捶胸,果見缸底有條縫,遂不買了。邝曰,此縫是原來的,決不漏水,無論如何說,買主也不要了。

  邝亦無奈,又等一時,天色將黑,日已落下,仍無人買,只好負缸返家。因他一天沒吃飯,腹中饑餓,又愁回家去如何設法,小孩子哭哭啼啼怎麼辦,心多難過,又嫌道路高低不平,只顧心中盤算,不留心足下一絆,將缸摔了個爛碎。邝某這一急非同小可,這樣怎能回家呢?自己左右為難,不敢回家,又想尋短見吧,孩子怎麼活呢?他在護城河邊踱來踱去,即想死又下不了決心,這時已是半夜。正在這時,忽然迎面來了數條大漢,謂邝曰,天已這般時候,你在此做什麼?邝即將以上碎缸情形告之,該大漢即起憐愍之心,遂說,跟我來吧。邝亦不知何事,只隨之行,行到旗街一個大宅門口,該大漢即打門,開門後,大漢進內將該宅洗劫,搜些布匹被褥等笨重之物一大包,謂邝曰,將此物負之去吧。正在無法之際,即負物返家,大漢亦各攜細軟①散去。

  該大宅系旗人,天明報官,夜來被匪搶劫一空,官兵即四出搜查,在邝某家中搜出被褥布匹等贓物,真贓實犯,當即被捕。在被審時,官問邝某,你們有多少人。邝答,我不知幾多人來搶,我是因為碎缸不敢回家,路遇幾條大漢,叫我跟他走,他們施濟我的。官即用刑拷打,受刑不過遂自承是搶匪,但官司不算完,非要他招出匪首不可,說不出則是用刑拷打,邝某在無奈中想起我遭此災禍,全是林芝堂老板一言所施,心中懷恨即招出林芝堂老板是首領。官府即將林芝堂老板捕到,與邝某對質,林不承認,官即用刑,林受刑不過亦承認是匪首,定期處斬。

  行刑之日到了法場,林謂邝曰,我與你往日不識,近日無仇,現在即將受死,請你向我說明,為何硬說我是匪首呢?邝某曰,我也不是搶匪,你也屈,我也冤。你記得有一日,在你藥店門前,有一個賣缸的否,林答記得。邝曰,賣缸者即是我,我因家中貧困,無法生活,將僅有的水缸賣之以救燃眉之急,不料好容易賣妥,被你一言破壞,買主不要了,我無法只好負之回家,哪知道腹內無食,心中煩惱,一時不慎跌倒,將缸打爛,無顏返家,適路逢幾位強人,賜我衣布,因此遭殺頭之罪,如果官府不問我招出首領,我也不說你,乃官府非要問我要首領,我受刑不過,才想起你一言害我這樣苦,我即將你搬出作首領了,林老板一聽才明白,這是自己一言不檢,害了他,也害了自己。事已至此悔之無及,由是二人相對痛哭,頹然就刑。 (見近代果報見聞錄,原標題:一言不慎,殺身破家)

  【注釋】①細軟:指輕便而便於攜帶的貴重物品。

  12、舌爛叫死

  ○安庭柏喜歡挑撥離間,而且口才很好,雖然是至親骨肉,一經過他的挑撥,立刻意見不合產生仇恨。李中甫兄弟相處和睦,因為安庭柏從中挑撥,便產生了爭斗;蔡倫、張義兩個表兄弟相互和好,因為聽信安庭柏而絕交。其他的事情多得不勝枚舉。後來安庭柏貧困潦倒,兩頰(音夾)生瘡,喉嚨舌頭潰爛,無法進食,哭叫而死。 (集福消災之道)

  13、謗僧速報

  ○出家人心理怕背因果,在家人卻不怕背因果!(因為不信佛的人他也不明白因果)如果想使事情十分圓滿,什麼怨言也不出,這簡直太難了!

  例如我在修極樂寺①的時候,就是這樣。包工的人,想在裡面討便宜沒討上,就在外面制造謠言,大肆毀謗!讓不明白內幕的人,也信以為真。有位佛教會的庶務王漱泉,在修工期間,他每天跟包工的人早去晚來,野游濫賭。當時我想:這筆錢他們一定要出在極樂寺工程裡。修極樂寺又是我總其大成,如果弄不好,就要出毛病,我交代不下去,就要受埋怨,結果是不出我之所料!

  最初剛一動工時,包工的工頭,還有一些管事的人,都知道我是修工的總監督,一切款項由我支配,所以都來給我假厮混。以為我在這裡面有很大的好處,或者將來也和他們一同分肥!到了修完工遞單子算賬,有一些活是不在合同之內的,他們就在這裡邊找“外快!”包工的工程師是姜益亭,現在他已經死去了。在算賬之前,他先遞單給我看,我看過之後,預備到開會的時候再交大家看。我接過單子一看,就知道這裡邊已經出毛病,事情不好交代。在他那個單子裡面有幾件活是後添的,其他還有好些東西,他都把價錢加上了好幾倍,預備在裡面找他那筆意外浪費的款。

  本來在一動工,我對於這些不在合同的活,恐怕後來有麻煩,就先問姜益亭,須要多少工?多少錢?他的回答是幾天做一個就算幾個工,這是一點小事,也用不著批合同。那知道他就借這不批合同的機會,在裡面找好處。從這裡看,我們信佛的人給不信佛的人斗心眼,真是斗不了!後來我看他開的單子,價錢太懸殊!上下相差好幾千元錢,在開會的時候,我沒法交代,又交姜益亭叫他拿回去改,究竟他改沒改我也不知道。

  到開會時,朱將軍和各會員都在座,包工的工頭和工程師姜益亭也在場,大家輪流看單子。看完之後,朱將軍又請我看對不對,我接過單子來一看,價錢仍舊未改,自己也覺得很難為情,如果實話實說必得罪包工的;不說,大眾定疑我是通同作弊,真是尴尬的很!後來沒辦法,我只很輕松地說:“原來這個單子我已經看過,價目差一點,又交益亭讓他改正。大概他很忙,還沒得工夫來改,這事還待研究。”

  包工兩個人在座聽我一說也沒再言語,朱將軍問我:“什麼東西價目差?”這時候我沒辦法,也不能再顧情面,乃實話實說。因為官廳的人辦事不同一般人,有不合理的地方,多少要用命令式來決定。所以當時朱將軍和張副司令官(召棠)對姜益亭說:“你這樣定價錢不成,現在還虧好幾千塊錢無著落,款也不好籌,你把這個單子,按照工料的實際情形,重新改正一下……”說著把單子又交給包工的了。

  本來包工的人,整天的浪吃浪花,想在這裡面找一筆厚利,這樣一來,不但沒得多少利,還讓官廳的人怒責一頓,自是恨我入骨。背後制造謠言,說我和定西法師是假僧人,住外家……,還找了很多人作證。原先用謠言來毀謗,後又傳出些威嚇語,我聽到之後並不介意,出家人本是為了生死而出家,根本對生死事就沒拿當回事。那位佛教會的庶務②王漱泉,也在內部助纣為虐③,散布謠言。

  他們的目的是為在包工裡面分點肥,找一筆厚利。因為目的失敗,所以大伙聯合起來,一口同音的在外面造謠言,弄的滿城風雨。一般不明白真像的人,也隨之信以為真。當時陳飛青居士,是修極樂寺的發起人,他最初還猶猶豫豫,將信將疑的。後來那些包工的人,因謀利未遂,懷恨在心,為了達到他們的目的,讓陳居士信以為真,又設法鼓動了陳手下的一些不信佛的屬員,以謠言作事實,在陳居士跟前,縷縷陳述,因此陳飛青居士信以為真,對我和定西法師的印象上,頓時現一個陰影。

  其中還有一些懂理的明白真相的人,知道這是造謠並不信以為真。當時有一位在海關當監督的魏繩武先生,他原籍義州人,是一個很有名的文人。還有在煤礦局當經理的劉硯生,以及鐵路局理事兼律師袁堯年,他們三個人都是讀書明理,辦事有經驗的人。有一次,他們三個人和陳飛青居士閒談話,隨便就說起外面所傳的謠言來,袁堯年說:“現在外面議論紛紛,都說倓虛法師和定西法師兩個人不好,其實他們兩個和我們常見面,也常談話,都是很有修行有道德的人,並沒什麼不良行動。不過因為在算賬的時候,把工程師和包工的得罪,他們在外面胡亂造謠言!”

  雖然他們三個人這樣說,又加種種的解釋,但陳飛青居士還是不信。原因是他的屬員都曾說過,他認為他們不會說謊話的,所以不信。後來他為了要明白這裡面的真像,調查我們的行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曾佯自給我說到廟裡來養病,把行李搬到廟裡住很多日子,飲食起居,和廟裡的人都在一塊。我們並不知道他什麼用意,每天三點鐘起床,上殿過堂、講課,每天忙個不休。他親自看見每天的經過事實,工作情形,對袁堯年等所說的話才相信。

  後來他又想:過去因為聽信謠言,毀謗三寶,對兩位法師有不好的印象;而且在交情上,也表示很疏淡,覺得很慚愧、很對不起,把他的屬員申斥了一頓!說:“你們這些人,反對佛法,屈枉好人,人家本是很道德很修行的人,你們為了金錢的欲望未隨心,就給人造謠言,誨蔑人,讓我也隨著一塊造業……”

  陳居士在廟裡住很多日子,他看廟裡很清靜,環境也很好,想在廟裡久住靜養,捐一仟圓錢,預備自己在廟上蓋寮房。我看專為他自己蓋一間寮房也不合適,我和定西法師又在外面募伍仟圓錢,在後殿的西正面蓋五間。預備別位居士或有客人來時,也可以住在那裡。房子修起來之後,他看很好,自己又捐伍仟圓錢,化兩車木料,在後殿的東正面蓋五間地藏殿。

  正在修地藏殿的時候,那位工程師姜益亭,就遭報應了,下半身無故發腫,痛的娘一聲、爹一聲的直叫喚。夜間痛的不省人事,直說胡話,如審官司對口供一樣:“啊?我最初並沒這心思,他們告訴我,叫我這樣的呀!錢不夠花的,哎呀!錯咧!不再這樣咧!我並不知他是修行人,哎呀!不只是我一個人,還有……”

  他每天晚上就這樣胡說巴道的,第二天早晨看看屁股上,青一塊,紅一塊,像小板子打過似的。日子多了,天天在床上躺著,屁股上的瘡痕,漸漸由發紅而發黑,由發黑而潰爛,流膿淌水,裡面生蛆。就這樣折騰了好幾個月。他女人恐怕讓人聽見他說的話難為情,有去看病的輕易不讓人見。請很多醫生治療也無效,著急的了不得。後來一想,大概是修廟的時候,辦了味良心的事,觸犯因果。自是姜益亭很害怕,很後悔,趕緊讓他妻子買供果香紙等,到極樂寺燒香悔罪,並許願以後護持佛法皈依三寶,請定西法師為之禱告。

  出家人處處以平等心待人,向來也不與人記仇,乃在佛前為之祈禱,病漸見好。過幾天,他女人,買好些東西到廟裡求皈依,拜我為師,養了三個月之後,漸漸能下地。扶拐棍,坐汽車,親自到極樂寺佛前忏悔,皈依我為師。我說很多語言安慰他,並給他講了很多因果的故事,自是他更加驚恐慚愧。過去自己聯合包工的、做工的,以及與廟上有關系的人造謠言,誣蔑人,現在礙於臉面,也不好直接完全說出來。生病的時候,又遭受下地獄、審口供、挨板子,受到種種痛苦。雖然出家人不與計較,但自己為了自己的名譽,為了給自己遮丑,也不好意思都說出來。可是他女人知道這是觸犯佛菩薩,觸犯因果律,把他所辦的事,所說問口供的話,到廟上一一都說出來。

  還有他的親戚朋友在看他病的時候,聽他胡說巴道,又想想過去他辦的事,都說這是老佛爺見怪。這件事情傳出之後,其他幫同造謠言的人也很害怕,後來愈傳愈多,大家都知道了,謠言也息了,真相也明白了。到這時候,水落石出,我和定西法師的冤枉,才洗清楚,才弄明白。自此一般人不但不毀謗,反而又加贊歎了。

  半年之後,姜益亭的病還未完全復原就死去了。是時陳飛青居士在廟上住著,看到這種現世現報的因果事實絲毫不爽,心裡更加害怕,也恐怕謗僧有罪,心生大慚愧。有一天他問定西法師說:“你們出家人也記仇吧?”“不記仇。”定西法師很和霭很安慰他的樣子說:“出家人冤親平等,無愛無嗔,過去釋迦佛為歌利王割截身體,不但不記仇,並且發願到成佛的時候,還先度他……”陳聞言很歡喜,以後又在廟上作幾天佛事,表示悔罪。 (摘要錄自倓虛法師《影塵回憶錄》)

  【注釋】①極樂寺座落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②庶務:機關團體內管理雜項事務的職員。③助纣(晝)為虐:纣是商朝的最後一個王,據傳是暴君。比喻幫助壞人干壞事。

  14、雙眼瞎掉

  ○台灣有一位中學生,喜歡看黃色小說,在小說中,他看到許多誹謗出家人的文章。於是他就懷疑現在的出家人有問題,他每天都在放學後到一所尼寺去,偷偷地觀察比丘尼的修行生活,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可是他竟然回到學校編造謠言,污蔑誹謗出家人。放學的時候,他乘車過十字路口,突然發生了車禍,車窗的玻璃破碎,正好兩片玻璃插進了他的雙眼,他的眼睛就瞎掉了。後來他學習了佛法,才知道這是因為看了黃色小說後,以邪淫之心偷看毀謗出家人的果報啊! (玉歷圖說)

  第三節 捨離兩舌

  一、慈悲告誡

  ○若聞此語不傳至彼。若聞彼語不傳至此。有離別者。善為和合使相親敬。凡所言說和順知時。是為不兩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三,龍藏第53冊132頁,小乘經)

  ○如果是在家菩薩,不論比丘是怎樣的不如法,還是不可說其過的。說菩薩及僧尼的罪過,是極重的惡業,有其因必有其果,將來感得的果報又是怎樣?經說其人將來必墮拔舌地獄,或是耕舌地獄。若以兩舌論罪,將來就要受無舌百舌的報應。若以惡口論罪,將來你就要受自己的眷屬斗爭。 (演培法師《梵網經菩薩戒本講記》)

  ○“則說他過者,應隨語語結罪”,注意聽!“語語”就是不是講完才結罪哦!這個“說四眾過”,你講一句就結一個重罪,你講一句就結一個罪,不是講到最後才結罪,叫做“語語結罪”,如果你在講四眾過的時候,師父走過去,我就……(師父敲桌子)你就趕快要……噢,糟糕!講錯話了,師父在生氣了,趕快停,知道嗎?比如說有的人,在家居士,很多人:那個人是怎麼樣壞……,師父就……(師父敲桌子)趕快停,還好只說一句,結一次罪,如果是講了四、五百個句,那你麻煩大了,語語結罪,你每講一句就結一個罪,“是罪名菩薩波羅夷罪①。”簡單講菩薩就是口業要清淨,就這麼簡單。(慧律法師《佛說梵網經菩薩戒本講記》)

  【注釋】①波羅夷罪:波羅夷是梵語的譯音。意譯為重罪、斷頭等。在比丘、比丘尼的戒律中,若有違反者屬最重之罪,觸犯者處以匹敵斬首的刑罰,喪失比丘的生命(身分),逐出教團。<四分律>第一卷雲:“譬如斷人頭,不可復起。比丘亦復如是,犯此法者,不復成比丘,故名波羅夷”(大正第二十二卷第五七一頁)。(佛教哲學大詞典)

  ○我們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看到,這是講出家人嫉妒出家人、毀謗出家人,毀謗講經說法的法師,把他的道場破壞,讓他的信徒對法師失去信心,不再去聽這個法師講經。這個嫉妒的人目的達到了,可是果報,我們在經上看到佛所講的,他墮落在地獄裡面,以我們人間的時間來算是一千八百萬年。

  諸位要曉得,我們人間跟地獄有時差,時差很大,在地獄裡面他所感受的是無量劫。這個時間不是實法,是從抽象概念上造成的,它不是真實的。所以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念劫圓融”,一念展開是無量劫,無量劫可以把它縮短成一念,所以在地獄裡面感受確確實實是無量劫。我們想想,何必造這個罪業?如果看到別人有好事,我們隨喜贊歎他,幫助他,成就他,我們所獲得的功德跟他一樣大。所以自利跟自害也是一念之間,吉凶禍福存於一念。一念覺,得無量無邊的福報,一念錯了招來無窮的禍患。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務必深明此理,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小心謹慎,不至於毀犯。 (淨空法師《十善業道經講記》第30集)

  ○消除業障從哪裡消起?多少人沒找出門道!佛在這部經上告訴我們:第一不求他過,第二不舉人罪。從這裡消起,真正學佛從這個地方學起。第一句的意思,不要找別人的過失,不要看別人過失;第二句,不要說別人的過失。我們想想對不對呢?非常正確啊!這業障消不掉,是口業。天天心裡面專看別人毛病,口裡頭天天說人是非,你還修什麼行? (淨空法師《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記》)

  ○世尊在這一部經上,第一句話教給我們的“不求他過,不舉人罪”,擺在第一條啊!彌勒菩薩在這裡也重復“於他過失,不生分別”,你說學佛從哪裡學起呢?從這裡學起。不要找別人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過失,不要說別人的過失,從這個地方下手。我們想想這一句話,他的意思太深了。因為現在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說人家過失,張家長,李家短,不碰頭就罷了,一碰頭總是說別人過失,都沒有說自己過失。佛所以把這個列在第一條,這治你這個重病,你這一條病治不好,其他的病沒救了。所以你們今天就明白了,我們今天學佛從哪裡學起啊?不要說人家過失,從這裡學起。這個毛病習氣太重了,天天注意看人家的過失,你是什麼心啊?你的心怎麼會清淨?心不清淨,念佛也不能往生,所以這一條是大病啊!我們都疏忽了,都沒有注意到這個事情。今天讀這部經,仔細想一想,這才有道理啊!再想六祖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看跟佛在此地講的完全相應。 (淨空法師《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記》)

  ○真正破僧,現在我們說實在的,不大,做不到,這佛世的時候有;可是破僧的因,我們很容易犯,這一點就特別注意。我們在這個團體當中,一點小小的不好,大家說那種離間語,萬萬不可以。我剛出家的時候,我的老師就告訴我說,“不會說話的兩頭搬”,搬弄是非的搬,“會說話的兩頭瞞”,我一直到現在受用不盡。難免人家有的時候,碰見事情有點不大痛快,我們往往願意做人情:“對啊,你對啊。”你不要去說他對。你說他對,他覺得對的,火上加油;你倒是同情他,你是害了他,也害了你自己。那時候應該怎麼辦呢?碰見這種情況的時候,如果你有這種機會的話,你不妨說,其實他倒是無心的,我了解,他做過了事情以後,我跟他談起來,他還覺得蠻對你抱歉的。如果你背後這麼一說,他心裡面這個也就慢慢地舒解,對不對?所以你無形當中就做了好事了。所以記著:說“不會說話的兩頭搬,會說話的兩頭瞞。” (日常法師《菩提道次第廣論》55盤A)

  ○在家人挑撥出家人之間關系,破僧團六和,業報極重。在家人到廟上去,對師父和其他師父一定平等。若自己的師父與其他師父有什麼摩擦,不要參與幫著出主意等。 (淨慧法師《優婆塞戒經淺釋》)

  ○我今生今世因為有看過律學,我特別有一個優點:無論這個法師多麼的離譜,我一定不會跟在家居士說一句話;還有,無論這個護法居士怎麼樣,我也絕對會圓滿的傳達,我絕對不會挑撥離間。因為我不想下地獄!我就是看過這一段,從出家我就看過這一段。只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一律贊歎。只要你不是釋迦牟尼佛,你一定有缺點。缺點我不看,好話、贊歎,我說。因為我不想下地獄,我想讓佛教興盛。 (慧律法師《說僧過惡,犯大重罪》)

  ○兩舌是一種殺人不見血的刀,常常會使人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遭到飛來橫禍的襲擊。古往今來,深受兩舌之害的大有人在。而且那些兩舌的是非之人,當他的兩舌害人的行徑被人揭穿之後,最終受害的還是他自己。 (顯密文庫,作者:慎獨)

  ○女人再一個就是兩舌的多,她會輾轉地唠嗑,和別的女人唠嗑:“哎呀,那天怎麼怎麼的了。”那長舌總去講,說三道四的。最後,本來是不一點兒事,她給誇張得那麼大,最後弄得滿天風雨。另外女人好嫉妒,有很多的嫉妒心。你說他了,她就會起一定的想法了,在裡就挑撥是非了:“你看誰又說你了,你可得加點小心啊!”她去告訴那個人。那個人以後就對你起了嗔恨心。本來沒有啥的事,都是一時的氣話,或是一時的小問題,最後由於女人的輾轉,使很多人失去了解脫的機會,造無邊的口業。 (妙祥法師《口業之過》)

  二、不兩舌利益

  ○復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诳惑故。是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①。 (佛說十善業道經,龍藏第67冊796-797頁,大乘律)

  【注釋】①沮(音舉)止:阻止、破壞。

  ○離兩舌人。於現在世受業果報。知識親友兄弟妻子。奴婢作使如是等人。皆悉堅固無人能壞。王及怨家惡兄弟等不能破壞。若無財物亦不捨離。設值時儉。若行曠野山中崄處。皆悉不捨常樂不離。若有他人種種方便。說破壞語雖聞不受。王於彼人好心堅固。水賊刀怨不能令畏。以離兩舌不善業故。如是捨離兩舌功德。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於天眾中多有天女之所圍繞。常共相隨愛念娛樂。彼天女身。妙鬘(音瞞)散香。塗治莊嚴。第一天女。常生歡喜。若捨兩舌。願淨無漏。彼人則得無漏禅道。到於涅槃。如前所說。 (正法念處經卷二,龍藏56冊21頁,小乘經)

  三、不兩舌實例

  1、緘默不語

  ○唐代有一個檢校刑部郎中,名叫程皓,為人周慎,人情練達,從不談人之短長。每當同輩之中有人非議別人,他都緘默不語。直到那人議論完後,他才慢慢地替被傷害的人辯解:“這都是眾人妄傳,其實不然。”甚至,還列舉出這個人的某些長處。有時,他自己在大眾廣庭中被人辱罵,連在座的人都驚愕不已。程皓卻不動聲色,起身避開,說:“彼人醉耳,何可與言?”(宋長河《菜根譚大全集》)

  2、累世未訟

  ○唐朝雷孚,這個人天性仁慈,於世無爭。他的先祖很早那一代,一直都是忠厚傳家,到孚這一代已經十一代,沒有跟人家打過官司,沒有告過狀,不簡單!一代算二十年,十一代,二百二十年,這個家族沒跟人家打過官司,所以後福無窮。雷孚後來考上了進士,做官又很清廉,一直升到了“太子太師”,這是一個極為有威望有地位的官位。所以大家都知道,是這一家積德行善,有這個美好的果報。 (鐘茂森博士《文昌帝君陰骘文講記》)

  3、沒地有天

  ○謝逑(音求),好行善事,不喜爭訟。鄰人侵他地界,有勸其赴官告狀。逑說,占得地,占不得天。謝逑凡事和順忠厚,類皆如此。後享大壽,子孫昌盛。 (感應篇匯編)

  4、一言救萬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省發生災荒,江陰縣的知縣因為治民無術,以至縣境內發生民變,很多民眾都揭竿作亂,知縣就將民變的情形報到省級去,巡撫①某公接到了報告,親自趕到江陰。經過常州的時候,費鶴丁的祖父正在常州擔任法官,跟了知府到船上去歡迎巡撫。

  巡撫看到費法官的容貌很清奇,好像很有學問道德的樣子,就和他商量說:“現在江陰亂民的首謀及黨羽數十人,都已被捕。一般的講來,民眾集體作亂,一律都應予以處死的,所以民情十分驚慌。你是擔任審判職務的老法官,辦案是很熟練的,像江陰縣的饑民作亂,是否應當不分老少,一律予以處死?究竟怎麼才能在情理方面,辦得適當呢?”

  費法官反問道:“大人預備嚴刑峻法的辦呢?還是要厚道積德的辦?”巡撫說:“請你試言二者的分別,我當斟酌選擇。”費法官回答道:“如果是全城背叛,固應予以屠戳,可是江陰的民變,事起倉卒,都是因饑覓食的小民,希望求得升斗以糊口,並不是敢於背叛政府。倘若處以屠戳,恐怕不是當今聖皇愛養小民的德意。好在首犯已經逮捕,照我的意見,免究。這樣似乎辦得妥當,而且是厚道積德的辦法。”這一番侃侃而談的言論,巡撫聽了頗以為然,就令費法官擬一判決,處決首犯一人死刑,十余人流刑,其他一概免究。

  當時有見識的人,都認為費法官一言而救萬人之命,後代一定會很興盛。果然他的兒子從副貢而官至陝西潼(音銅)商道;孫子費鶴汀(音廳)官至巡撫;至於費封翁本人,也屢次封到“光祿大夫”、“振威將軍”等官職,子子孫孫都在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 (唐湘清居士《因果報應錄》)

  【注釋】①巡撫(音府):古代官名,明代指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為省級地方政府長官,總攬全省軍事、吏治、刑獄、民政等,職權甚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