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文學名著中的色欲因素:西廂記、紅樓夢、聊齋誌異!

作者:佚名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的名著更是如一顆顆明珠閃閃發光,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名著是人封的,不是神認定的,特別是近代被認定的名著往往其中存在糟粕,其中可能充滿了色的因素,也可能存在其他不好的因素,今天我們就其中色的因素來探討一下,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亂人心智的《西廂記》

戒淫善書《壽康寶鑑》悔過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明嘉靖間某生,東鄰一婦甚艷,屢屢流盼,一日乘夫他往,穴牆招生。生亦心動,問從何來?婦囉曰:「君讀書人,豈不憶逾東家牆乎?」生取梯而上,忽轉念曰:「人可瞞,天不可瞞。」遂下。婦又趨於故處婉挑,生復情動,重梯而上,已騎牆欲過矣,又忖曰:「天終不可瞞。」急下,扃門而出。隔年鄉試北上,典試者進場之夕,秉燭獨坐,忽聞耳畔言曰:「狀元乃騎牆人也。」及榜後詢及,始悉前事。

其中「君讀書人,豈不憶逾東家牆乎?」就是出自於《西廂記》的故事。光緒丙子夏六月潤東漱石主人在《繡像王十朋真本荊釵記全傳》的序言中寫道:「餘嚐見閨閣中人,都以《紅樓夢》、《西廂記》、為娛目者,然皆屬淫詞。」可見當時《西廂記》流毒之廣。

據說《西廂記》的來源如下:唐朝詩人元稹,看見表妹絕世美貌,一心想娶她為妻。求婚遭到拒絕後,他惱羞成恨,憤而寫了《會真記》。作品中虛構他表妹和人偷情唱和,毀謗她表妹的名節,非但導致崔鶯鶯蒙垢千秋,而且把後世讀者也引向偷情私會的邪路。結果元稹不久就遭惡報在萬分痛苦中死去,這還不算,死後他的屍體還慘遭雷電焚燒的報應。

後世的王實甫在《會真記》這一題材的基礎上,編寫成戲劇《西廂記》,露骨的描寫張生與崔鶯鶯偷情私會的情節,結果書還沒完成,作者王實甫便無法克制情慾,從而咬舌自盡而死,惡報竟然顯在當時,真是報應絲毫不爽!

而如今《西廂記》被各種藝術形式表現,並且被推崇,人們暗受其毒而不自知,豈不悲哉?

二.意淫導惡的《紅樓夢》

陳其元在《庸閒齋筆記》中曾這樣評論:淫書以《紅樓夢》為最,蓋描摩痴男女情性,其字面絕不露一淫字,令人目想神遊,而意為之移。所謂「大盜不操乾矛」也。豐潤丁雨生中丞巡撫江蘇時,嚴行禁止,而卒不能絕,則以文人學士多好之故。餘弱冠時,讀書杭州,聞有某賈人女明艷,工詩,以酷嗜《紅樓夢》致成瘵疾。當綿綴時,父母以是書貽禍,取投之火,女在床乃大哭曰:「奈何燒殺我寶玉!」遂死。杭州人傳以為笑。此書乃康熙年間江寧織造曹楝亭之子雪芹所寫。楝亭在官有賢聲,與江寧知府陳鵬年素不相得,及陳被陷,乃密疏薦之,人尤以為賢。至嘉慶年間,其曾孫曹勳以貧故入林清天理教。林為逆,勳被誅,覆其宗。世以為撰是書之果報焉。

梁恭辰在《北東園筆錄四編》中稱「紅樓夢」一書,詬淫之甚者也。」汪堃在《寄蝸殘贅》中稱《紅樓夢》「宣淫縱欲,流毒無窮」。可見當時對《紅樓夢》還是有很大的爭議的。1938年4月28日,毛某某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演講,講了一段話:「…《紅樓夢》這本書,現在許多人鄙視它,不願意提到它。其實《紅樓夢》是部很好的小說……」可見直到民國時期,《紅樓夢》還是很難登上大雅之堂。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發明意淫的概念,並用很多篇幅筆墨描寫男女乃至男男相悅之情,結果一輩子貧困潦倒,書還未寫完,即遭現報,困死窗下,子孫斷絕。死入地獄。高鷂續寫此書,亦遭惡報,削官入罪,家道敗落。

如今《紅樓夢》幾乎成了文化人中高雅的代名詞,在世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場,用其中的意淫危害著大眾,人們卻還在盲目的追求,悲乎?

三.宣揚異類的《聊齋誌異》

「《聊齋》使人心亂,《閱微》使人心正”,《聊齋誌異》中描寫了很多畸形的人狐戀、人鬼戀等,使看的人想入非非,並且對於傳統的人的規範是一個衝擊。

現在很多的作品都是為妖魔怪翻案,如法海禪師降服蛇精本來是個降妖的故事,後來竟成了許仙的愛情故事。而《聊齋誌異》無疑是這樣的作品中影響最大的一部。其實清朝時《聊齋誌異》的影響與評價遠不及《閱微草堂筆記》。直到郭沫若寫出“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誌異》的影響才得以擴大。

蒲松齡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慧,學識淵博,19歲即考得全縣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後參加科舉考試,屢考不中,儘管其學識名聞鄉裡,但追求功名卻始終沒能如願。直到71歲,才按例補為貢生。

《壽康寶鑑》中說:欲聞平地之雷,莫起寸心之火。終年潦倒,豈負學苦文高。一世迍邅,悉是瑜閒敗節。士人不察於所由,反或怨天而恨地。植來黃甲,只在心田。衣爾紫袍,總陰騖。棘闈滿地皆神,文院三場有鬼。惜哉字珠璣,忽遇燈煤落卷。悵矣篇篇錦繡,無端墨跡污文。此時予實主持。孰謂蒼天無眼。榜發三元,為有驚神之德。蓮開並蒂,旋聞墜蕊之兇。倘能持正而不邪。自爾名歸而祿得。

可見《聊齋誌異》的寫作對於蒲松齡的取得功名是有影響的。

以上是三本影響廣泛的名著,其中色欲的因素還是很多的,而被現代人推崇的許多作品中甚至於有更多的色欲的因素。這裡只是和大家進行探討,裡面或許有很多不足之處,甚至於有偏頗之處,望指正。

------

主流文化正人心

清代袁枚才華出眾,詩文冠江南,與紀曉嵐有「南袁北紀」之稱。紀曉嵐不僅在正統的史傳中占盡風光,而且在民間也有很好的口碑。他們二人皆學識淵博,可以代表當時的主流文化。

更為有趣的是紀曉嵐寫了《閱微草堂筆記》,而袁枚寫了《子不語》,這兩本書都是記述奇聞逸事的書籍,裡面善惡因果敘述得非常清楚,而且很多事跡都是本人親自經歷的,也有親朋好友講述的,對人起到很好的勸善作用。

聊齋使人心亂,閱微使人心正

這兩本書現在的知名度遠不及《聊齋志異》。對於《閱微草堂筆記》和《聊齋志異》,「聊齋使人心亂,閱微使人心正」可以說是一個很中肯的評價。晚清大儒俞樾對於《聊齋志異》的評價也遠不及《閱微草堂筆記》。然而我們現在知道的評價通常是郭沫若等人的,把《聊齋志異》說成是當時的主流文化了,這完全是誤導。包括蒲松齡本人也說這是「孤憤之書」。

古代的主流文化今天受冷落,而非主流文化受追捧的現象可能不止一例。如「風騷」常作為文學的代名詞,然而《詩經》才是當時的主流文化。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而「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也是唐代詩人李白對《詩經》的肯定、對「騷人」的否定。可是李白在自己孤憤時也成了「騷人」,寫到「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主流文化引人向善 道德回升

由此我們看到,無論這個人怎麼樣,他在孤憤、哀怨的時候寫出的作品是不值得提倡的,就像即使一個非常有修養的人,在發脾氣的時候也是魔性的體現。

所以是不是主流文化,得看他能否引導人向善,得看作品是不是在心態平和、善良的情況下完成的。而引起人慾望遐思的作品,在自己孤憤、哀怨時發洩的,往往不是主流文化,這些只會使人與人之間互相爭鬥,煽動人的魔性,使人不理智地判斷事物,如果這成了主流真是貽害無窮!反之,人們若找到真正的主流文化,如神韻等,每個人將會變得越來越理智,在回歸傳統文化過程中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