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再親的人,也要以禮相待!

 「泛愛眾」用現在的名詞叫做人際關係學,如何把人際關係處好?就是落實《弟子規.泛愛眾》的教誨。其實要能愛護眾人,也必然是從孝悌的基礎開始扎根,有沒有人瞬間就開始可以愛護一切人?一定是從家庭開始學習對人的關懷,對人的付出。所以孔夫子在《論語》才會提到「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所有人際關係的能力必然都是從家庭出發,一個人人格的建立關鍵還在家庭之中。所以我們為人父母一定要很謹慎,因為家庭的教育是天天都在潛移默化。

  我們把人與人的關係整理成一個「讓」字,一個禮讓的讓,「讓則有餘,爭則不足」,所以人與人相處要能夠禮讓,禮讓是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當你遇到一位很有禮貌的朋友,你的感受如何?很舒服、很歡喜,所以這個禮是人與人之間很優美的距離。縱使再親的人,或者是夫妻、是父子,也應該以禮相待,不能因為太親了,都不尊重他。比方說一進門連門都不敲就進去了,一次、二次他可以接受,次數久了會怎麼樣?可能他的怨氣就上來,所以再親的人也要尊敬,也要以禮相待,保持這個優美的距離。當孩子,當一個人從小懂得以禮相待,他就會成為一個懂分寸的人,成為一個有分寸的人,所以學禮重要。

  其實《弟子規》整本教誨也都是以禮貫穿,對父母恭敬就是「入則孝」,也是禮;再來「出則弟」,兄弟友愛,尊敬長輩,也是什麼?也是禮。「謹」的部分,對於物品也要愛惜,也要物有定位;對於食物不可以糟蹋,「對飲食,勿揀擇」,所以這是用禮貌的態度對待食物。再來,「凡出言,信為先」,也是在我們的言語當中對人要有禮貌,說出去的話不可以做不到,不然就非常失信、非常失禮。在《樂經》裡面有提到「禮者天地之序也」,所以禮貌的「禮」也跟道理是相通的。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就是人與人當中非常自然的規律,我們不能踰越了這個規律,不然就會發生磨擦衝突,「泛愛眾」也是禮貌的態度。

節自蔡禮旭老師-細講弟子規第38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