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歷事練心】天天讀經不開悟,原因在哪裡?

無論選擇哪一個法門,決定是以慧為體,你才真正與陀羅尼門相應。我們想想,許許多多修行人不是不用功、不是不精進,最後為什麼沒有得到結果?他不是以慧,他是以識,這就難了。換句話說,無論哪一個法門,如果是以慧為體,那個法門就是總持法門;如果是以妄想分別執著為體,那就錯了。可是依妄想分別執著去修學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這是修行得不到結果。

雖得不到結果,阿賴耶裡面種下善根,這是肯定的。我們自己也不例外,甚至諸佛菩薩也沒有例外,都是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根,哪一生當中他的善根成熟,他才不再用妄想分別執著,不再用識心而用智慧。哪一生當中他要會用智慧,他這一生成就了、出頭了,道理在此地,事實真相也在此地。

「智慧」這個名詞也很不好懂,什麼是智慧?這個名詞真相,你要是懂得,你就會用智慧。天天在聽、天天在讀,不知道智慧是怎麼回事情,所以你不會用它。智慧能說得出來嗎?說不出來的,祖師大德常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可是佛菩薩有善巧方便,不可說的他也為我們說出來。

可是這個地方還是有個原則,不可說的雖然有方法說出來,問題是你要會聽,你不會聽你聽了還是不懂。會聽的人聽懂了,不會聽的人聽不懂,你要不相信,你看看宗門的語錄,禪宗的語錄,學生跟老師在一問一答,這學生開悟了、見性了;我們看了這些文字,也在這裡看他一問一答,我們在旁邊聽,聽了迷惑顛倒。

為什麼他聽了就開悟,我們聽了就糊塗?這就是他會用智慧,我們用情識,同樣在聽,同樣在學習,用情識的人不能開悟,用智慧的人他就開悟。最明顯的例子,禪宗六祖惠能賣柴的時候,《壇經》上有記載,柴賣掉了,拿著錢要回去,聽見一個人在房子裡面念經,他在窗戶之外聽,聽到人家念「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我們這句話聽了千百遍還開不了悟,人家為什麼聽一次就開悟?我們聽千百遍都不開悟,什麼原因?他用智聽,我們用情識聽,聽一萬遍、十萬遍、百萬遍也開悟不了,人家用智慧聽,聽一次,一句就開悟了。這裡面的道理,我們要清楚,我們要學習。

智慧是什麼?真心。情識是什麼?妄心。相宗教人「轉識成智」,我們凡夫用的是識心,識心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情識,我們沒有忘,天天用這個心。由此可知,惠能大師的心地是多麼清淨、多麼真誠,他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常講純一真心,以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清淨心,對於這些世間名利、欲望他都沒有,他心清淨,沒有絲毫染污,所以一聽他就明白,他就悟入。

我們今天怎麼聽都不能夠悟入,我們的名利心、利養心沒有放下;不但沒有放下,天天還在增長。我們在《壇經》裡仔細去觀察,有沒有看出惠能大師在日常生活當中跟人相處,還有沒有不高興的時候?我們從《壇經》,自始而終看不出來。尤其是處逆境的時候,他沒有一絲毫貪瞋痴,沒有一絲毫嫉妒障礙,沒有!

所以他聽別人讀經他會開悟,我們天天讀經不開悟,於是我們就明白,我們不開悟原因在哪裡?障礙在哪裡?他為什麼能,我為什麼不能?從這些地方去比較、較量,我們比不上人家,人家的會,會就在此地。我們沒有智慧,這才曉得我們真的沒有智慧,順境還有一念喜歡的心,逆境還有一念厭惡的心,不行!你就沒有辦法悟入。

我們看惠能,惠能那個時候年歲不大,二十四歲,順境裡沒有貪愛,逆境裡沒有瞋恚,永遠保持清淨平等,永遠保持和藹可親,對任何一個人,他那麼樣的尊敬。我們從這個地方去觀察,然後才能夠真正明瞭,他聞法為什麼會開悟,為什麼會證果,為什麼會契入。

我們今天最大的障礙,是順境歡喜、逆境討厭,這個病根要不能拔除,我們這一生決定沒有悟入的指望。什麼叫清淨心?什麼叫平等心?就從這個地方勘驗。

於是我們才曉得,修行真正的功夫,就是順境裡絕不起一絲毫貪愛,逆境裡沒有一絲毫的瞋恚。《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修什麼?就是修這個東西,歷事鍊心,不是遠離這個境界,遠離境界到哪裡修?順境要經歷,逆境也要經歷,這些地方就是我們修行處所、修行的道場。維摩居士講得好,維摩講道場,我們前面跟諸位報告過,清涼大師註解裡引用過,總的來說,就是此地總持的意思,「直心是道場」,這是總說,理事都包括在其中;直心就是真心。

從事相上來講,沒有一處、沒有一時、沒有一樁事情不是道場,你在這裡面去鍊心,鍊什麼?把妄想分別執著,在所有一切境界當中把它鍊掉,就像煉鋼一樣。你不通過一切事相,怎麼知道你的心清淨?怎麼知道你的心平等?

本文節錄自【華嚴經】第182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nDQ1kfJQ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