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早餐開示:何謂與佛相應、文殊菩薩的智慧比其他菩薩高?阿彌陀佛跟其他諸佛相同?

 

九九年早餐開示—何謂與佛相應  (共一集)  1999/1/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4-0104

  前幾天,有一位敬偉同學,他問了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他問:與佛相應,這個相應怎麼講法?

  相應,簡單的說,就是彼此雙方的感應,比相同的意思還要深一層。落實在生活當中,就是自己的觀念言行,與佛的觀念言行相等、相同的意思。佛的心行被記載在經典之中,我們讀經,經典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我們細心將自己起心動念,跟佛的理念比較對照一下,我們的心像不像佛心,我們的言語像不像佛的言語,我們的行為像不像佛的行為,如果很像這就叫相應,如果不像這叫不相應。所以古德說「一念相應一念佛」,你這一念相應你就是佛,因為你跟佛沒有兩樣,念念相應念念佛。一念相應,我們凡夫也有,確實有,但是做不到念念相應。為什麼做不到?內有煩惱在作祟,外面有五欲六塵的誘惑。所以第一念相應,第二念就不相應了,第二念就是煩惱與外面誘惑相應,跟佛不相應,道理在此地。

  所以學佛做功夫,實在講沒有別的,就是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不被外面境界誘惑,這是真實的功夫。裡面清淨,外面所表現的自然都清淨了,所以佛法修學重實質而不重形式。形式往往是和光同塵,諸佛菩薩為了接引眾生、教化眾生,他必須跟眾生打成一片;換句話說,佛菩薩跟眾生相應才能度得了眾生,眾生跟佛相應他才能成得了佛。這個話,諸位細細去想想。佛跟眾生相應正是大經上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隨類現身,隨機說法,是佛跟眾生相應。眾生跟佛相應,一定要學佛的心行。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信、解、行、證」,到行證才跟佛相應。我們信解不能說相應,行證才是相應,這是告訴我們修學的方法。

  第二個問題︰等覺菩薩成就個個不同,是不是說文殊菩薩的智慧比其他的菩薩來得高?

  可以這麼說。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無明沒破;換句話說,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的明瞭,還有極其少分的一部分,他還不清楚。這種不清楚,不是每一個等覺菩薩都一樣;像一個圓一樣,缺一點點,但是這個圓的缺一點在這邊缺的,那一個圓它在這邊缺的,它不見得兩個缺口完全相同,就是這麼個意思。但是到整個圓滿,那就完全相同了,所以說佛佛道同,到成佛的時候,智慧、見解、德能完全相同,決定沒有差異。理上如此,事也是如此。也許大家聽到這個地方又產生疑問,既然佛個個都圓滿,完全相同,沒有欠缺了,為什麼又阿彌陀第一?阿彌陀佛何以成為第一?實在講,阿彌陀佛跟其他諸佛完全相同,決定沒有差異;說他第一,是說他應化度眾生的方法善巧第一。

  其他諸佛,有沒有阿彌陀佛這一種善巧方便?給諸位說有。既然有,總不能說個個佛都第一。這樣說起來,在理上講沒錯,事上講也沒有錯,可是幫助眾生修學成佛,問題就嚴重了,對於眾生修行證果就產生重大的障礙。這個道理在哪裡?初學的人一定要一門深入,如果說門門第一,佛佛都第一,他學這個、也學那個,學得太多,學雜了,反而成障礙。所以說阿彌陀佛第一,這是極其善巧方便,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遵守佛的教誨。任何一尊佛,用阿彌陀名號來接引眾生,這一尊佛就是阿彌陀佛。所以我們在經上讀到的、明瞭的,諸佛菩薩沒有名號;不但沒有名號,連形相都沒有。形相、名號都是隨眾生需要而示現的,《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把真話說出來了,隨心應量,所以我們不能執著。

  我們依據經典教誨去修學,修學必須要知道一門深入,在一切經裡面我們都看到這個榜樣。你看《楞嚴經》以二十五位菩薩做示範,二十五圓通;《華嚴經》上以五十三位菩薩做模範,都是教導我們一門深入。而在一切法門裡面,對一切眾生最方便的、最穩當的、最快速的,就是持名念佛的法門。所以說阿彌陀佛第一,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實際上就是講,念佛成佛這個法門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這麼個意思。你明白之後,你就不會疑惑。只要我們依照經典的教訓,認真努力去做,我們也能在這一生當中得到成就。

  第三個問題,他問的是︰《觀無量壽佛經》是不是與《無量壽經》相同,差別又在哪裡?《彌陀經》是否《無量壽經》的短文?

  這個短文,應該是略說。這三部經,古大德稱為「淨土三經」,淨土宗修學主要的依據,就是根據這三部經。這三部經,都是釋迦牟尼佛,特別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經》,古人稱為淨宗第一經,是給我們做一個詳細的介紹,說明極樂世界的來源,極樂世界的成就,極樂世界人生活狀況,說得很詳細、說得很圓滿。不但世尊勸導我們,要嚮往西方極樂世界,要取得極樂世界,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勸導我們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個地方是修學最好的環境。

因為在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修學都有退轉,這是修學人最大的障礙,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退轉,只有進步,沒有退步。有進步得很快的,有進步得很慢的,但是總歸是進步,不會有退步,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修學處所。世尊介紹,十方一切諸佛都介紹。我們在經上見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建立的,你們有沒有想到,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共同完成的?阿彌陀佛建立,一切諸佛完成。何以說一切諸佛完成?一切諸佛都勸導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這是一切諸佛之所完成。你要把這層看透,你對於淨宗的信心就堅定了,一切諸菩薩所嚮往的,無比的殊勝!

  《觀無量壽佛經》是《無量壽經》的補充說明。世尊當年介紹,還有一些意思還沒有講完,所以做個補充。這裡面也給我們舉出一個實際的例子,韋提希夫人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做個榜樣給我們看。這裡面有理論的補充,那是經上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把念佛成佛這個道理,給我們說明白了。這個與世尊通常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在《觀經》裡面我們得到了證明,想佛確實可以成佛。《楞嚴經》上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就是成佛,見佛就是明心見性,都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證明。

  其次,《觀經》上給我們講修行的方法,說得很詳細,《無量壽經》上只講到三輩往生,而《觀經》裡面跟我們細說九品,這是一個補充說明。在方法裡面,給我們講了十六種觀法,諸位要知道,十六不是數字,是表法的,表無量無邊,表大圓滿。因為淨宗法門是無所不包,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大乘小乘,沒有一樣不包括在其中。十六,密宗都用十六來代表大圓滿,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十六正士,《觀經》裡面十六觀法,所以不可以把它看作數字。這是做了詳細補充,方法上的補充、因果上的補充,九品是因果上的補充,讓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更清楚、更明白。

  小本《佛說阿彌陀經》,完全是勸導我們,放下娑婆苦難的世界,求生淨土。在這部經裡,自始至終佛對一切眾生勸信、勸願、勸行,於是「信、願、行」就變成淨宗修學的三個基本條件,古人所謂的三資糧,三資糧是從《阿彌陀經》裡頭說的。世尊勸導我們,十方諸佛同樣也勸導我們,我們現在讀的是羅什大師的譯本,羅什大師裡面是六方佛,這是省略了,玄奘大師的譯本裡面就是十方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勸我們往生淨土。在這個經典裡面,我們真正看到,世尊苦口婆心勸我們發願說了三次,勸我們一定要相信說了十幾次。這個樣子苦口婆心懇切的勸導我們,我們要能夠理解,要知道感恩。《般若經》上佛教給我們知恩報恩,我們不能夠體會到,世尊對眾生、對自己那種慈悲心,你怎麼會懂得報恩?你體會得愈深,你報恩的心就愈切。怎樣報佛恩?依教修行,隨緣化他,這是報恩。自己一定認真努力去照做,同時也幫助一切有緣的眾生,有緣眾生他能夠接受,他也能相信,他能夠聽得懂,這就是有緣眾生。我們要把這個法門傳授給他,希望他在這一生當中也能成就,這是真正報佛恩。

  後面還有個問題︰七菩提分裡面的精進、定、念,跟八正道裡面講的正精進、正定、正念,分別何在?

  這個問題我不答,你去看看《佛學大辭典》,你去查參考資料,不能說是一點功夫都不費,你就很輕易得到了,沒這麼便宜。你去查,查到之後不懂,再來問。今天時間到了。

 

 →返回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防止婚外情、藥師琉璃光如來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