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不是用來服務你的慾望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現在人間佛教很流行,佛法就變成了服務人的慾望,在人道過得更好一些。你有沒有這個感覺。而佛法的聖解脫道,清淨的一面卻慢慢在消失。這時,影子佛法就越發達,看似佛法的東西,但他從不會教你解脫,而是讓你過得更好一些而已。

還有一部分,他也教你解脫,但教的都是理論知識。因為教授佛法的人,他本來就沒有實證經驗,他只是個老師,在那裡研究怎麼解脫。然後系統理論就一大堆,他也沒有解脫,你學那一套理論,你怎麼解脫。都變成了大腦的聰明。

學佛如果變成服務你的慾望,而這個與修道卻剛好違背。“學佛”兩個字已經被污染了,我喜歡用修道。修道是讓你清淨,黃帝內經講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我們每天都很忙,卻被慾望轉,所以哪怕你福報很大了,但你慾望也大,慾望越大,你體內的三尸蟲越多。這就是跟修道的精神違背了。

現在佛門中熱衷於做慈善,熱衷於人多,轟轟烈烈。凡是太轟轟烈烈的東西,都不長久。包括修一個法門,還是一個人。不談古代,就說現在。興起了多少法門,一下子全國轟動,追隨者很多,但過不了幾年,又沉下去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裡面的原因。這些法門中有法師推動的,也有居士推動的,都是一段時間又沉下去了。因為這裡面沒有解脫的生命力,但卻充滿著世俗的慾望,包括貪小便宜,想著馬上成佛,或者想著世俗也享受到,死後才能到極樂。就這兩個模式。

太轟動了,就不長久。古代也一樣,唐朝時,神秀大師是非常的轟動,武則天親自請他到宮中供養。那時候的惠能在南方,還躲在獵人隊伍裡,一躲就是十五年。相比之下,惠能比神秀差多了,但為什麼神秀的後人,傳了幾代就消失了。而惠能的子孫,到現在滿天下。這個要大家去參一參。

我就提供幾點,第一,惠能的子孫通通到山林去,過清淨的生活。惠能的法,柔和了儒家,以及道家的思想。包括後來許多禪宗祖師,都精通算數,風水,地理,對道家也是頗有研究。

憨山大師和虛雲禪師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虛雲大師一輩子只興建叢林,而且都是到很偏遠的地方去。同時保留了禪宗最古樸,清淨,簡單的生活方式,就是農禪並重。如果沒有虛雲大師提倡的回歸自然的生活,而只有現在滿足世俗慾望的人間佛教,那佛教的後果,就不能想像了。佛教看起來很熱鬧,按照老子道德經來講,平靜才是好的。

第二個,惠能子孫只針對高尖端的人才。現在一般來講,讓每個人都來學佛。但上根器的人少,下根器的人多。你想要人多,只有弘下根器的法。現在佛法受眾越來越多,但佛法也淡化得越來越世俗了。你很難看到佛法真正的解脫的方面。所以上根器的人,就以為,哦,佛法就這麼簡單了。人間佛教有一定的功勞,卻也有一定的破壞性。這也是佛法發展中的無奈。

惠能子孫只培養高人才。《四十二章經》有講到,供養五戒的人,供養比丘,供養一二三四果的阿羅漢。功德不同。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有一個阿羅漢,他對佛法的弘揚價值,超過了普通人。這就是聖解脫道的偉大。惠能子孫走的正是這一條路,他只要培養高僧,統領一方,佛法的價值和偉大,就體現出來。你花了一輩子時間,培養了許多都是低端人才,人雖然多,但不起用。佛源老和尚就說,雲門寺培養出來的僧人,要以一個抵上十個。所以禪門高峻,就體現在這裡。

再去看歷史就知道,每個祖師都培養了許多弟子,上千個,但最後真正扛大旗的,就一兩個。但這個一兩個就足夠了。禪宗就有句話:“眾角雖多,一麟足矣。”再多的牛角鹿角,都比不上龍的一麟。所以禪宗就是培養龍象的地方。他不是來普羅大眾的。

代表佛法的最高端,是領袖的部分,他本來不是一般根器能了解。只有上根器的人悟入後,然後把禪法傳下來。接引後來的上根器的人。而這個上根器的人,卻能帶領整個人類的文明向前發展。這就是上根器人的重要。

大家估計沒有覺察,人類的進步,其實靠的都是少部分的人,不管是科學家,還是古代智者。他們在帶領人類進步。很簡單,電腦裡面是怎麼運作,你不知道只有科學家知道。你雖然不知道,但你能用就好了,也不需要你知道。所以少部分的上根器人在帶領人類在發展。而這部分人,才是惠能子孫要攝受的對象。

那如果你不夠,就慢慢修了,下輩子再來,反正也死不了。但現在大家都喜歡一個調調:“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就像一所大學,什麼人都進來,那培養精英自然不容易了。精英就要進精英大學去。

人間佛教在發展中,慢慢成為只是變成改變人類物質命運。而人類最高靈性的部分,現在許多弘法者卻非常的忽略了。他沒有羅漢的生命體驗。許多佛經解釋,只好按照大腦來解,結果佛經就變成和儒家思想一致了。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多少人的講佛法,正朝著這個方向去。佛法變成了心靈雞湯。佛經的神聖部分正在消失。佛法神聖性一消失,你對因果,對戒律,就沒有信心。這正是這時代中弘法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wvmu.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