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學會缺一樣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人都喜歡追求圓滿,但圓滿往往不好,人生要缺一點,或者哪怕很滿了,要記得倒掉一些,保持七分滿就好了。天道從來是損有餘而補不足。所以佛教說,財富多的人,一定要散掉,保持七分滿。

有的人說,學佛後不是有求必應,一切都能圓滿嗎。不要有求圓滿的心態。所以說,人有煩惱是正常的,夫妻吵架是正常的,孩子偶爾不聽話是正常的,事業有不順利的地方,是正常的。這個跟佛有沒有保佑你沒有關係。人生一定有缺欠,有不如意的地方,這才是正常的。

古代的范蠡,他是財神,做什么生意都賺錢,所以三次賺錢三次佈施財。有錢後就把錢布施掉,自己盡量保持七分,就好了。人生中一定會有缺欠,不是錢財的,就是兒女的,要不就是父母的,要不然就是身體的。有的人身體很好,錢財缺少,有的人兒女滿堂,卻養不起,有的人很有錢,但卻膝下無子。就看人往哪個方向去取捨。

還有的人說,等我有錢了,我就去布施。這個也是個悖論。錢財來自富貴的心,付出的心,加上努力的布施。如果布施都不肯,又如何發財呢。所以許多大布施者,往往布施到自己都沒有錢。

比如宋朝的范仲淹,一次他兒子去收租,剛好收了兩千文銀子。在路上碰到一個苦難的人,他欠了財主債,還不起,只好賣身,可是又碰到了父親死亡,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了。他兒子就把收租的錢,都給了他。

范仲淹一輩子也是當官,但很貧窮,兒子也一樣,布施的自己都窮。上天並沒有虧待他,而是讓他的子孫許多都當官。這也是上天對范仲淹的報答。

人不要追求外在的圓滿,這樣子永遠沒有盡頭。所以,學佛後,還遇到不順利的事情,也是正常的。也不要拿著佛法來滿足自己的私慾。做了一點善事,就求這個那個。求到了,那福報也化掉了。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修道人,無論怎麼樣,首先不敢有享受的心理,吃的住的盡量要簡單艱苦,把好的讓給別人,把不好留給自己。自己有不好的東西,尤其是物質的享受,這個就是缺。你有這個缺,上天就會給你另一個圓滿的。

那也有的人相反,如果一味為了享受,物質享受是圓滿了,但其他東西,尤其是法身慧命,那就缺了,也實在是很可惜的。而修道人剛好相反,物質享受是缺了,但法身慧命卻圓滿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v3g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