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佛恩的心沒有,業障很難消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很多人念經拜懺,很久了,得到佛法的利益不多。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沒有發起報佛恩的心。你去求地藏菩薩,觀音菩薩,首先要發起報答佛恩的心。比如哪裡有觀音廟要重修,或者地藏像要請,我們要努力去幫忙。這就是讓三寶住世,這也是報恩方式。

菩薩乘和聲聞乘、緣覺乘不同的,就是菩薩要發心利益眾生。有的人要求智慧,就念經拜懺,可是還是開不了智慧,因為沒有發心。心量開了,智慧自然就開啊。不是上佛學班就好啦。報佛恩的心沒有,利益眾生的心沒有,想要開智慧,不可能的。無上的大法,不是小心量的人能得到的。

想要得到佛法的利益,就要發心報佛恩。虛雲老和尚,一輩子都在報佛恩,渡眾生,他念經,打坐,乃至閉關,都是為了能為釋迦如來爭一口氣。佛法絕不是小心量的,不是顧好自己,念經拜懺就好。要發起報佛恩的心,業障就消的快。

有個居士,兒子眼睛被弄傷了,醫生說要開刀,她去求觀音菩薩,發願做三個月義工報答。兒子的眼睛竟然好了,她也遵守了諾言,來觀音寺整整做了三個月的義工,掃廁所,清理垃圾,拔香腳等。

還有個居士,她老公的賭博病好後,她每到初一十五,每週日共修,都是親自煮了十幾盆的素菜來供養觀音菩薩。已經持續了兩年多,風雨無阻。這也是報恩的心。無論拜懺也好,念佛念經也好,如果對三寶的感恩都沒有發起。那業障還是沒有消除。

虛雲老和尚一輩子,十九歲出家,到一百二十歲圓寂,都是要報佛恩。到了一百多歲,他得知雲居山上寺院被毀壞了,就隻身到雲居山,花費了十多年時間,把雲居山曹洞宗的祖庭給恢復了起來。

真是如他所說的:“但教群迷登彼岸,敢持微命入爐湯。”老和尚一輩子想著,就是佛教,是三寶弟子。當年李根源在雞足山要毀佛,全山七八百僧人都跑光了,就剩下虛雲和尚,他以無礙的辯才智慧,說服了李根源,而且李根源後來成為佛教護法。

我們常講要報恩,修地藏法門的,就要好好報答地藏恩,護持地藏道場,弘揚地藏精神,讓更多的人都能得到地藏菩薩利益。不管是建寺也好,印經也好都可以,努力的去做,福不唐捐。

古來祖師,都以報佛恩而成就的。虛雲和尚,一生身上無半分積蓄,有錢都用於重修祖庭。作為居士,老實的護持寺院,護持修道人,這樣容易成就。好比閔公長者護持金地藏,給孤獨長者護持佛陀,隋煬帝護持智者大師,像李濟深護持虛雲和尚等。佛法是靠祖師,還有大護法的護持,一代代才能保留下來。

對三寶,要有感恩之心,報恩之心。增加一份報恩心,業障就少一分。對佛,對佛法,對祖師,對護法居士,都要有感恩。這個心能發起來,業障消除很快。修行不是做數學題,不是說念了多少經,拜了多少懺,業障就消多少。這個報恩的心,能發起來,改變命運是很容易的。沒有發起來,只是念經啊,懺悔啊,改變命運很難。

世間人首先要報父母恩,報答祖先恩。夫妻之間,也要互相報恩,這樣修行才算入道。不要想著,我要拜懺念經,什麼都丟給別人做。這樣子自私,怎麼能入道呢。報恩的人,入道比較快。報恩心少,離道越遠。

佛源老和尚在世時,每到清明節,都要去掃墓,給虛雲老和尚掃墓。後來佛源老和尚圓寂,他的弟子給他守墓盡孝三年。講起佛法,不要常常談空,不執著,放下看破這些。應該切實的做一些報恩的事情。學佛的人,也是走在大地上,不是飛在空中的。踏實的做一些利益眾生的事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1rod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