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從政典範論

南懷瑾講述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這一段的文字,我們很容易看懂,剩下的問題,是做起來很難。「惠而不費」在從政的時候很容易做到。民間有句古諺:「身在公門好修行」。做公務員有時很容易做好事,往往一件事,一個案子決定了。坐在辦公桌上想出來的一個建議,一個辦法,經上面決定以後實行起來,影響之大是不可想像的。所以最高明的從政者,經常有這種機會,給別人很好的利益,大家獲得福利,而對自己沒有什麼犧牲損害。

但是有的人,對這一類的事,往往不幹,譬如有一個人來辦事,或請求什麼,而有些公務人員連多講一句話,指導人家一下都不幹,致使許多人埋怨,結果這些埋怨都歸到領導人的身上。所以為政之道,許多「惠而不費」的事,做了多好!可是有時候還做不到。

交朋友也一樣,我們常常發現幫忙朋友一件事,是「惠而不費」,可是現在年輕人流行的話「多管閒事,多吃屁。」其實管閒事又何妨?朋友之間,「惠而不費」的事情該多做,這種惠而不費的事情,隨時做得到,又豈止為政!

最難的是「勞而不怨」。大家常說,做事要任怨,經驗告訴我們任勞易,任怨難,多做點事累一點沒有關係,做了事還挨罵,這就吃不消了。但做一件事,一做上就要準備挨罵,「勞而不怨」,我覺得難在任怨。

「欲而不貪」這句話很有道理,人要做到絕對清廉,可以要求自己,不必苛求任何一個人。人生有本能的慾望,欲則可以,不可過分的貪求。中國文化,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都主張大公,但也都容許部分私心的存在。

「泰而不驕」是指在態度方面、心境方面,胸襟要寬大,不驕傲。

「威而不猛」,對人要有威,威並不是凶狠,一個人的修養,真有威德,人家看見自然會害怕,這是威,而別人的害怕,並不是恐懼,是一種敬畏、敬重之意。如果「威」得使人真的恐懼,就是猛了。我們看歷史上許多人,一犯猛的毛病,沒有不失敗的。

這五美包括了為政和作人處世的原則,我們自己對五美作了解釋以後,看孔子的解釋,孔子說:「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這等於現在的民主政治,就老百姓所需要的,所要求的福利而利之,這就是惠而不費,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同樣的使用勞力,以對老百姓利益有關的事而勞動老百姓,就不會有人怨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所要求的是仁,而得到了仁,還有什麼其他的貪念?所要求的正當本分,而達到了目的,就沒有分外之貪。

「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之人處在任何環境當中沒有多與少的觀念,如待遇的多少、利益的高低等等觀念,也沒有什麼職位大小的觀念,對於任何事情都不輕慢,一件小事情,往往用全力。

佛學中有句話非常好:「獅子搏物」,獅子是百獸之王,獅子何以會是百獸之王?因為他對任何事情都很恭敬,很認真,當獅子要吃人的時候,使出全副的力量,絕不放鬆,當獅子抓一隻小老鼠的時候,也是用全部力量,這種獅子的精神,就是無小大,無敢慢,一件事情到了手上,不管小事大事,不要以為容易,如果以為容易往往出毛病,這就是說怎樣可以做到泰而不驕。

下面講到態度:「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這還是就外形論,關於內在的意義,我們說過了。現在根據文字表面來說,一個人衣冠端正,禮貌威儀都到了,別人無論是遠瞻或近看,各個都生敬畏之心,這就是威而不猛的道理。

 

▶▶▶返回《論語別裁》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