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擺虛架子

南懷瑾講述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這句話在文字上很容易懂。是說有許多人,在外表的態度上非常威風,非常狠,而內心則非常空虛。孔子對這類人下了一個結論,說他們相當於低級的小人,譬如一個小偷一樣,在被人抓到時,嘴上非常強硬,而實際上內心非常害怕。

孔子這句話所指的是當時——春秋戰國時代,許多大人先生們,往往犯了這種變態心理。我們知道,一個人內心沒有真正的涵養,就會變成「色厲內荏」,外表蠻不在乎,而內心非常空虛。

有時我們反省自己,何嘗不會如此?坦白的說,有時生活困難,過著「窮不到一月,富不到三天」的日子,表面上充闊氣,內心裡很痛苦,也是「色厲內荏」的一種。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做法,一個人好就是好,窮就是窮,痛苦就是痛苦,從歷史的法則上看,當領導人,更不可這樣。

像唐明皇這個人,少年了不起,中年了不起,晚年差一點,也是感覺到手下沒有人才。舉兩件唐代的歷史,就可以了解。唐明皇早年用了名宰相張九齡和韓休,都是唐明皇所相當敬畏的人,所以他的初期功業很了不起。對於唐明皇與楊貴妃這一段,後人寫歷史把責任都推到女人身上,好像唐明皇寵愛了楊貴妃,才一切都完了,這個話並不公平。

有些精明的皇帝,寵愛女人的也很多,並不致於像唐明皇一樣,所以問題還是在皇帝本人。唐明皇在他宗族的排行,是老三,所以渾名也叫李三郎。他有時候作了一點錯事,馬上問旁邊的人,韓休會不會知道。往往他的擔心還沒有完,韓休的諫議意見書就到了。旁邊的人說,你用了韓休以後瘦多了。唐明皇說,沒關係,瘦了我,肥了天下就好。後來他寵愛了楊貴妃姊妹,又喜歡打球、唱戲,也可以說是心理空虛,找刺激。

但這事是在唐明皇中年以後,所以晁無咎有詩「閶闔千門萬戶開,三郎沉醉打毯回,九齡已老韓休死,無復明朝諫疏來。」這是替唐明皇講出了無限的痛苦,在安祿山叛亂以前的這一段時期,他的政府中人才少了,肯說話的人沒有了,張九齡、韓休都過去了,沒有敢對他提反對意見的人。

唐明皇遭安祿山之亂,逃難到了四川的邊境,相當於後世清代慈禧逃難一樣,很狼狽、很可憐,他騎在馬上感嘆人才的缺乏,便說:現在要想找像李林甫這樣的人才都找不到了。而歷史上公認李林甫是唐明皇所用宰相中很壞的一個,說他是奸臣。這是唐明皇感嘆連李林甫這種能耐、這種才具的人才都找不到。

旁邊另一諫議大夫附和說:的確人才難得。唐明皇說:可惜的是李林甫氣量太小,容不了好人,度量不寬,也不能提拔人才。這位諫議大夫很驚訝的說:陛下,您都知道了啊!這時唐明皇說:當然我知道,而且早就知道了。諫議大夫說:既然知道,可為什麼還用他呢?唐明皇說:我不用他又用誰?比他更能幹的又是誰呢?這就是當了主管以後,為了人才難得,有時會感到很痛苦,明知道「色厲內荏」,但是當沒有人的時候,比較起來,還是好的。

 

▶▶▶返回《論語別裁》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