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朋友之道
南懷瑾講述
下面轉入另一個氣勢,看來雖在講普通朋友之道,事實上與本篇的政治哲學和用人行政都有關聯。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這是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話,友直、友諒、友多聞,是有助益的朋友。第一種「友直」,是講直話的朋友;第二種「友諒」。是比較能原諒人,個性寬厚的朋友;第三種「友多聞」,知識淵博的朋友。孔子將這三種人列為對個人有助益的朋友。
另外在朋友中,對自己有害處的三種,第一「友便闢」。就是有怪癖脾氣的人,有特別的嗜好,或者也可說軟硬都不吃,使人對他覺得有動輒得咎之難的朋友。第二「友善柔」。就是個性非常軟弱,依賴性太重。甚至,一味依循迎合於你,你要打牌,他也好,你要下棋,也不錯,你要犯法,他雖然感覺不對,也不反對,跟著照做不誤。用現代語來說,等於是嬌妻型的朋友,可以說是成事不足,敗事也不足。第三「友便佞」。這種人更壞,可以說是專門逢迎湊合的拍馬屁能手,絕對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特別要當心。
從表面文字上看來,這節完全在說友道,其實,擴而充之,以廣義來講,所謂君臣之際,領導人與幹部之間,規規矩矩的講,應該都屬於友道相處才對。歷史上創業的集團,主從之間,大都是友道相處。等到嚴格分齊君臣主從的時候,也就是快要走下坡路了。天下事固然如此,個人的事業,又何嘗不如此。
皇帝與臣子以朋友相交的例子太多了,像唐太宗與虞世南、魏徵等;像宋太祖經常微服夜行,到趙普家去喝酒閒聊。在「友諒」這方面,唐太宗和房玄齡這些人都是這樣,不但皇帝諒解他,他也諒解皇帝。在文學上,唐代的詩最好,就因唐太宗的詩好,等於他提倡的。可是當虞世南死後,唐太宗認為已失去詩學上的知己,就不再作詩了。虞世南也是有名的書法家,和唐太宗一同起來的幹部,是早年的「秘書長」,後來也是大臣。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任何一個新興時代,領導人與幹部之間,幾乎都是友道相處。
又如清代的乾隆,我們推開民族觀念不講,只看他的政治作為,在歷史上是很可觀的。一般史學家,認為清初時代的成就,超過了漢唐。最有名善說笑話的紀曉嵐,就是乾隆時代的名臣,他們君臣之間,即友道相處,我們都知道叫「老頭子」的故事:
有一個大熱天,翰林院的人熱得受不了,統統脫光衣服聊天,紀曉嵐人胖,更赤了膊。這時乾隆突然便服到翰林院找大家聊天,遠遠被發現,大家一哄而散。紀曉嵐有深度的近視眼,一下子摸不到衣服,也沒地方躲,就鑽到桌底下去。乾隆進了翰林院,看不見人,就到處轉,紀曉嵐近視眼模模糊糊,看見好像有人在轉,躲在桌下悶不住了,就伸出頭來問:「老頭子走了沒有?」這可給乾隆逮到了,叫他出來問道:「你們這樣沒禮貌,為什麼罵我老頭子?」紀曉嵐解釋說:「萬歲!萬歲!萬萬歲!乃國之大『老』,國家元首為『頭』,『子』是天子,全國百姓都稱陛下為『老頭子』,這是尊稱。」乾隆也就笑了。
由於這個典故,可見他們君臣相處,有時候完全像朋友一樣。因為當皇帝也夠苦悶的,有大臣與自己談得來,也很好玩的。就如和坤,非常貪婪,官不很大,後來卻包攬大權。在乾隆晚年,大家向皇帝報告,政績樣樣都好,就和坤這個人應該去掉。但乾隆始終不動他,後來有人問乾隆為什麼偏袒和坤?乾隆說:「我知道和坤壞,但是你們總得留一個人跟我玩呀!」這是做皇帝的真話,一個人到了地位最高處,連一個可以說笑話,可以玩玩的人都沒有,就太苦了。
譬如想買一個西門町的包子吃,東門市場的綠豆湯哪一家好吃?這些事總不能找大臣、將軍去辦,像和坤這種人,就會辦得使乾隆很愜意,所以乾隆才說要留著他玩玩。等到他兒子嘉慶皇帝上台的時候就去掉了和坤,把他家裡的財產全抄了出來。這就說明,交朋友之道,為什麼要放在有關政治措施的這一篇書中。所以我們要了解,當了主管,到了某一種地位,所帶的人要用友道去相處,當然不要犯了乾隆的毛病,找和坤玩玩。
接下來,就提到生活的幸福。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前面三點,是人生最快樂的,也是說快樂要建在品行上,一個人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研究學問(禮樂),作人規矩,這是與第一篇《學而》有關的。
第二點「樂道人之善」,喜歡講人家的好處,優點。這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點,也很難做到的,有正反面,暫時不去討論它。一般人喜歡批評人家的壞處,是普遍的現象,尤其中國民族性,喜歡對人問長問短,像調查戶口一樣,太關心人,很多外國來的同學就不習慣,覺得你在妨礙他的自由。
這有一個故事,有個法國學生,我曾經問他,在法國是不是有許多女孩子,被劫持到中東賣作女奴?他說確實有這種事,每年都有很多女孩子被賣到中東去,都是十幾歲的女孩子,他們晚上在街上走,後面常會突然跑出一個人,將女孩一擄就搶走了。
我問他這情形如被別人看見怎麼辦,他說:老師這句話問對了,我初到中國來的時候,所不喜歡的事,現在很習慣:中國人在街頭講話多站片刻,就有第三者圍攏來打聽是什麼事,一隻死老鼠會有一大堆人圍著看,西方人沒有這一套,各走各的路,你們兩人打架是你們的自由,與別人無關,所以女孩子被搶走,是他們兩人的事,別人不知道這兩人幹什麼,根本不管就走了。我再問他:你們的治安人員呢?他說,過去中國有句成語,什麼「天下烏鴉……」。我笑了不接他的下文。
這是真實的事,我們講到中國人這許多習慣,人與人之間一碰到就談論別人,這就是樂道人之惡,這就要講到以前我們必讀的兩本書,一本是《太上感應篇》,一本是《文昌帝君陰騭文》,這兩本書,中國過去讀書人,為了功名,第一要隱惡揚善。朋友有錯誤,要關起門來勸,在外面總是替人掩蓋醜惡的事,這是道德。
但是只是過去爭取功名的教條,人的習慣並不是這樣,而是喜歡道人之惡。所以應該培養道人之善的樂趣。尤其朋友之間,誰無短處?但要多講別人的長處,宋代的名宰相王曾就能作到。「揚善公庭,規過私室」。是必要的修養。一個成功的人物,在修養上自有他的長處,就是現在數十年來,看到各界成功的朋友,都各有他們的長處。所以這一節提出道人之善,是真正的好處。
「樂多賢友」,好朋友多有益處,實在有道理,在我個人經驗,認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要交萬個朋友。常和友人談笑,他們問我知識哪裡來的?我告訴他們,只是朋友多一點隨便閒談中,就得了學問。
「樂多賢友」這句話是大有道理,要交賢友,我是主張多友的,不交朋友,不能了解人情世故。但今日社會交朋友第一要錢,要仗義疏財,我們窮小子,頗不容易。像孔子提出來三件人生有益的樂事,但據我的觀察,這三句話和天生的個性有關。有些人看到這幾句話便生反感,因為他不喜歡交朋友。其實這些並非教條,只是經驗之談而己。
下面講到有損的樂,第一是喜歡享受,愛好奢侈誇張的驕樂,包括徵歌選色,紙醉金迷,玩弄酒肉之樂。「樂佚遊」就是喜歡不正當的娛樂,任性放縱,包括打牌、吸麻煙等。「樂宴樂」包括好吃好玩。這都是生活中對自己無益的作樂方法,這是三點有損的慾樂活動,並非康樂活動。
▶▶▶返回《論語別裁》目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