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稱職的使者

南懷瑾講述

 

下面講到學問的外用: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蘧伯玉是衛國有名的賢大夫,而衛國是孔子對它比較有感情的國家。孔子到衛國時,就住在蘧伯玉的家裡,孔子和許多弟子的生活,都是蘧伯玉供應的。孔子回到魯國以後,蘧伯玉派了一個私人代表來看孔子。孔子就陪這位遠道來客,坐在一起談話。孔子問他,蘧先生在家裡做些什麼事?這位使者就說,我們蘧先生天天在家作修養的學問,希望自己做到每天少些錯誤。

(這就是儒家講究的每天都要自己反省,在《論語》第一篇就提到過「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對自己的思想、行為,加以檢點,能夠做到少錯寡過,就是了不起。)但是他感覺還做不到,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看了這節對話,被人問到長官的事時,替自己主管應對得那麼謙虛,那麼得體,所以等到他離開以後,孔子就立刻告訴他一些學生,這個人夠得上當代表,夠得上當大使,他替派他出來的主管所答的話,謙虛而不失體,非常恰當。換句話說,也看出這個使臣本身的修養學問。

這一點我們要注意,假使在自己國家以內,出去為朋友作代表,或被主管派出去辦一件事,要把立場先站好,這是很難的。有的人把主管捧得太過分了;有的發主管牢騷,先罵起自己的主管來了,如果到國外當大使,更嚴重了,那就要看修養的風度了。所以外交人才難得,尤其貧弱國家的外交,說話的立場,不易把握。

透過這段文字的記載,首先了解的,是蘧伯玉晚年退休以後的修養,確有大臣退居林下的風度,的確不同。第二,表示了蘧伯玉用的幹部,代表他出使的人,應對才能之高明。第三,可見主管與幹部之間,本身修養的配合。第四,孔子藉此教育的機會,告訴學生們,這樣的人,才有資格作使者、當代表。

說話得體,謙虛而包涵的意思很多。假使孔子要責備蘧伯玉,或責備衛國的什麼缺點,當這位使者說出這句話時,已經把孔子封住了口,使孔子不好意思再說出責備的話來,所以孔子極力稱道他。

 

▶▶▶返回《論語別裁》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