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應機施教

南懷瑾講述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有些人討論問題,講話非常有理,議論非常精闢。但是要了解,聽到話講得對,就是止於話,不要認為此人話講對了,就是君子,是了不起的人。你看見他態度溫和,言談溫和,就認為此人很有禮貌,很有見解,很有才氣,這也錯了。

尤其是言論非常精到,或者是文章寫得好的,不一定就是君子,也不一定態度莊重就是人才,這是教我們觀察一個人,要考驗自己,有時候聽人家講的還不算,要有事實的表現。所以有些人看了我的書要想和我見面,我常答說,何必呢?「讀其書,不見其人。」多好!倘使見了失望,多麼劃不來!過去有幾句笑話說:「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不過如此。」這又何必呢!下面接連的,便是這個觀念的引伸: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這是孔子的教育態度、教育方法。同時由這一篇書,也反映自己作人做事的一個反省。子路問,聽懂了一個道理之後,馬上就去做嗎?就言行合一去實踐嗎?孔子告訴子路說,你還有父母兄長在,責任未了,處事要謹慎小心,怎麼可以聽了就去做呢?

另外一個同學冉有也向孔子問同樣的問題說,聽了你講的這些道理,我要立刻去實行嗎?孔子說,當然!你聽了就要做到,就要實踐。他答復這兩個學生的話,完全不同。公西華聽到以後,覺得奇怪了,跑來問孔子說,他們兩個同樣的問題,你的答復卻完全不同,我越聽越不懂了。

「 敢問?」——敢有不敢的意思,這就是說我現在鼓起勇氣,要請你原諒一下,請告訴我,同一個問題為什麼作兩種答復?孔子說,冉有的個性,什麼事都會退縮,不敢急進,所以我告訴他,懂了的學問,就要去實踐、去力行。子路則不同,他勇敢,「兼人」——生命力非常強,他這個人的精力、氣魄超過了一般人。太勇猛、太前進,所以把他拉後一點,謙退一點。

在字面上只看到孔子教育的方法。我們在教育界久了,有時看到太用功的學生,也是勸他多休息、去玩玩,太懶的就勸他長進一些、多用功一點,這大家都做得到,何必孔子?但這只是文章的表面,進一步就看到孔子對學生的培養。

首先,我們知道子路是戰死的,非常勇敢,最後是成仁的烈士。孔子早已看出他是成仁的料子,所以他說「由也不得其死然」。這句話不是罵他,而是感嘆。如果當時孔子稍稍鼓勵他一下,可能早就成了烈士,不會等到後來衛國變亂才成仁。所以孔子在這裡警告他,你的父兄家人一大堆,要先對個人責任有所交代,然後才可以為理想奮鬥。如此,以中和子路過分的俠情豪氣。而冉有則是安於現狀,不大激進的人,所以孔子不大願意他出來做事。結果他在魯國季家,竟然弄起權來了,那麼孔子就鼓勵他,跳出現實的圈子,要有獨立不拔的精神。

 

▶▶▶返回《論語別裁》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