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千古艱難唯一死

南懷瑾講述

 

講了孔子教育方法的原則原理,就講到: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這是講孔子對於養生送死的禮非常重視。他去了喪家,吃飯從來沒有吃飽過;在這一天哭過了,心裡頭難過,絕對不唱歌的。這很簡單,不但孔子,我們也一樣。這有什麼了不起,為什麼這兩句話放在這裡呢?這句話看來很平常,但其意義是說明孔子對生死的大問題很重視。

古今中外,宗教、哲學、科學都在追究這個問題:生命從哪裡來?往哪裡去了?死了以後還有沒有?是否如過去所講有再生之說,死了以後還會投胎?後來又加上來自印度、埃及的學說,認為人死了再投胎不一定做人,做什麼決定於前生的道德善惡。所謂輪迴、三世因果,這是佛家的思想。

西方也是一樣,基督教也有這樣的思想,人死了以後,等到世界末日來臨時,靈魂還會復活,接受上帝的審判。復活豈不是再生?這是一樣的道理,不過不如東方說得詳盡而已。這是古今中外一個大問題。所以孔子對於生死的事情,非常重視。這兩句話,沒有放在專門講孔子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現實的《鄉黨》篇中,而放在這裡,是為了連接引出下面的道理。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孔子有一天對顏回說,時代、國家如果用得到我,就出來為國家、天下做事;如時代、國家不需要我,就退隱,自己藏起來。藏在哪裡呢?譬如蘇東坡的詩說:「萬人如海一身藏」,非常好,尤其適合現在這個時代,古人是要隱藏到山林中去,現在用不著,只要住在公寓房子裡,把門一鎖,死了都沒人知道。

孔子還說,這樣的情形,只有我和你顏回兩人可以做到。因為顏回在孔門是道德修養最好的學生,至於其他的三千弟子,相形之下,就遜色多了。實際上也真的是很難,我們再體驗一下,用之不一定能夠行。假如說目前這個環境,把基辛格一流的人都拿下去,要你出來,行不行是個問題。

時代不需要你的時候,你能不怨天,不尤人,默默無聞的活下去,這也做不到。一個人總有自己的牢騷,尤其知識分子們總認為:「當今天下,舍我其誰?」假使讓我出來,比諸葛亮還更高明。所以沒有完全認識自己,隱退是很難的,因此孔子對自己得意的弟子顏回說:「只有你我兩才做得到。」

把全篇首尾連貫起來,排成一個師生講論的場面,由上面一節的說話,第一個不服氣的又是子路,他忍不住開腔了: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路倒有自知之明,講「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這一套修養,自己是不行,所以他說:「老師!假使你打仗,你帶哪一個?你總不能帶顏回吧!他營養不良,體力都不夠,你總得帶我吧!」——文章中的三軍,不是現代的海陸空軍,當時還是車戰,中軍、左軍、右軍稱為三軍。——孔子聽了子路的話笑了,他罵子路,像你這種脾氣,要打仗絕不帶你,像一隻發了瘋的暴虎一樣,站在河邊就想跳過去,跳不過也想跳,這樣有勇無謀怎麼行?而且一鼓作氣,看起來蠻英勇,死了都不後悔,這種作法是冤枉去送死。

子路這樣的勇,不是大勇,孔子的學問中,智、仁、勇三個字是相連的,真正的大勇,一定有智有仁;真正的仁,一定有智有勇;真正的智,也一定有仁有勇,三者不能分開的。孔子說,一個統帥的修養,一定要做到「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所謂臨事而懼,並不是怕事,而是說任何一件事到手上,開始時就是怕會失敗,所以要考慮周詳,不自作聰明;到事情終於來了,則「好謀而成」,不怕了,必須用智慧,各方面都設想周到,促其成功,這才是統御人才的基本修養。

 

▶▶▶返回《論語別裁》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