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君子可欺以其方

南懷瑾講述

 

正當孔子感嘆,旁邊有個學生提出了問題。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就是孔子說他「朽木不可雕也」的台柱學生,我認為他是身體不太好,而聰明有餘,德性不大夠的一個人。他有一天和孔子半抬槓,也可以說是在懷疑一個問題。

他問孔子說,你天天教我們要學仁,作人做事要講道德仁義。假使有一個人,去騙一個有仁義修養的人說,水井裡有仁義。難道為了修養仁,就聽他的話往井裡跳?宰予這個話問得沒有錯,並不調皮,很實在的。

他的意思是,老師你天天教我們講仁義道德,現在世界那麼壞,壞人那麼多,有人來騙我們井裡有道德,道德又值幾毛錢一斤?要不要跳下去呢?和我們現在問:「這個社會這樣壞,仁義有什麼用?」是一樣的。

孔子聽了以後,終於笑了。他說你怎麼這樣想呢?一個作學問成為君子的人,並不是一個笨蛋,必須要曉得應變。孔子力讚《周易》,而《周易》的道理,便有「適變」、「隨時」這兩個要點。要懂得時代,適合於時代。但自己要站在中間,順應這個變,有中心主張、中心思想。

他在這裡說一個君子之人「可逝也」,可以放棄自己的終身,但「不可陷也」,絕不受人家的包圍、困擾,落入陷阱之中。比如說拋棄了一切,甚至拋棄了這個社會環境,拋棄了一生的功名富貴,絕不受困擾。如果說沒辦法,受了環境的困擾,陷進去了,在無可奈何下而拿了功名富貴,然後自說清高,那對不住,這是沒有骨氣,不是君子。有骨氣的作法是自我犧牲,不受困擾。

「可欺也,不可罔也。」當面來欺騙可以,願意接受這個欺騙,這是仁慈。但如果糊塗、將就,自己根本不知道,這是不可以的。所以孔子是說,你問的哪有這個道理?歸納起來的意思,人一定要仁義道德。這是孔子所標榜的,也就是他的學問中心,要有中心思想,中心路線。如果這個中心思想行不通,只要認為對了,乃至於被時代遺棄了都可以,可是如果被現實所陷沒了,那是不應該的。

所以孔子在下面再加以引伸解釋。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說博學於文,這個文不僅是文學,而是代表了一切學術文化。以現代名詞來說,包括了文法、文理和一切知識。所以說要博學於文。博就是淵博,樣樣要懂,才能成為通才。但是淵博的人,常是樣樣都懂,門門不通。所以先求淵博;後要求專精。要淵博而專精,並且還要約束自己,作人處事在在合禮。

孔門的思想要講禮,我們再三提過,禮並不是教我們行禮,而是《禮記》所包涵的文化精神。孔子說如果做到這樣,大體上人生的道路,可以走得出來,不會離譜太遠了。「弗畔」,就是沒有離經叛道的意思。

 

▶▶▶返回《論語別裁》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