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心地清淨,所以六根就清淨

發布:學樂

  《勝天王般若經》曰: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隨順佛清淨教。視諸眾生,面門先笑,曾無颦蹙”。颦蹙是“皺眉蹙額”,表現在面孔上,有一點不耐煩的意思。不高興、不耐煩這個樣子,沒有。這是視諸眾生,面門先笑,曾無颦蹙,布袋和尚表演的。中國人供的彌勒菩薩,供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真有這個人,《高僧傳》上有他,出現在南宋高宗的時代,跟岳飛同時代,而且出現在浙江奉化。

  《奉化縣志》裡頭有記載,這地方志上有記載,真有這個人。這個人歡喜,無論跟什麼人見面,他總是笑咪咪的。“所以然者”,他為什麼?“心離穢濁,諸根清淨。不染離垢,心不瞋恚,內無恨結。”這就是問他為什麼他那麼歡喜。大乘教裡是這麼說的,“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彌勒菩薩是代表,他真做到了,自己歡喜,帶給別人一片歡喜。內心清淨,也叫六根清淨,心裡頭沒有污染,穢濁是污染,心地清淨,所以六根就清淨。 六根是以意為主,意根清淨,眼耳鼻舌身都清淨。所以修行從哪裡下手?從意下手。意就是第六識、第七識。第七識裡頭有執著,嚴重的染污,就是四大煩惱常相隨,這是末那。末那第一個我執,叫我見。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我,這是一個迷,是虛妄的。沒有我,自己以為有個我,執著有個我,不肯放下,這一個錯誤觀念就是六道輪回的真因。所以佛教眾生,頭一個破身見,不要執著身是自己。末那識那個我見,那是《金剛經》後半部,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那個講得深,那後半部是轉末那成平等性智,這是法身菩薩境界。

  《金剛經》前半部淺,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境界,後面是法身菩薩境界,阿賴耶轉過來了,末那轉過來了。跟著我見的就是貪瞋癡,叫三毒煩惱,跟我見同時起來,第一個是我愛,我愛是貪;我慢,慢是傲慢,傲慢是瞋恚;我癡。所以我見、我愛、我慢、我癡,這是末那識,第七識。要從這裡下功夫,把這個東西斷掉,全是假的。第六意識是分別,它不太執著,有執著,不嚴重,嚴重的執著是末那識,末那稱為意根,第六稱為意識。佛家常講三心二意,三心就是阿賴耶、末那、意識,叫三心;二意,專門講第六跟第七,它們起作用,行善作惡都是它。所以搞六道輪回、墮三惡道是它,修行證果也是它。一定要覺悟,它是虛妄的,它是假的。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二八二集)2013/4/29 檔名:02-040-028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