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障現前?學佛人將遇見的困境,歸結為業障現前的心理狀態和反思


發布:天涯道遠

 

  業是業力,障是障礙,是一個中性詞,不是一個貶義詞。

  業,有善業,有惡業,有無記業,這些善業,惡業和無記業,從無始劫來,從前生前生又前生,乃至於今生,都在不斷積聚,形成。最終,形成了一個人或眾生的性格,也就是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不同的習氣,善習氣和惡習氣,還有無善無惡的習氣。

  這個不斷積聚起來善習氣和惡習氣,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這個力量,會影響我們的思想,言語,行為以及清淨的心,佛陀,就把這股無形的力量,稱之為業力。

  這個業力,無論善惡,它都會障礙我們修道的心,修道的願望,修道的本能,故此稱之為障,障者:障礙,覆蓋也。道者:清淨心,真如,自性,佛性,大圓寶鏡,明德,道也。

  這就是業障的意思。

  我們學佛者有一類人,但凡遇到困境,最喜將這種困境,歸之於業障現前,這種話,是不負責任,遇事逃避,自私,只顧自己感受的話,是不肯修行,不肯改過,不肯承擔的消極態度。

  我們學佛人要知道,佛教的精神和內涵,佛陀對我們的期望,便是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並希望我們能精進修行,進而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最終解脫成佛,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按照佛陀的教誨,奮發努力的修行,拿下修行路上一個又一個難關,待到修行有成之後,進而普度眾生!

  這是一種最積極向上的大無畏精神,這就是佛教的宗旨!

  那麼修行是什麼,從哪裡下手,怎麼開始?

  修行,就是利用佛陀傳下的方法,以此為標准,來不斷修正自己的言行,改正自己的錯誤,不斷消除善惡的習氣,不斷擦亮那個大圓寶鏡,以求恢復我們本來具有的清淨心,找到自己本來就有的真如自性,這就是理路。

  說到這裡,答案就很明白了,學佛修行,就是為了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來不斷消除自己或惡或善的習氣,而這一過程和行為,就叫做消除業障!

  消除業障,是一種絕對積極向上,主動為之,將習氣修而改之,切而割之的勇者行為,而我們有很多朋友,卻都慣於將它拿來當做擋箭牌,凡事一句,就是業障先前……

  這是消極偷懶的行為,對修行,對境界的增長,不但沒有絲毫的好處,而且還會更增加懶惰,愚癡,輕慢等習氣,這種行為,可以用很多詞語來描述,說白了,就是對人對己不負責,無擔當,無魄力,得過且過,隨便,與我無關的態度。

  這種人,沒有精進修行的心,也沒有改正惡習的勇氣,其思想不符合學佛宗旨,行為又不符合學佛理路,所以不論他在學佛,還是在學任何世間法,要想修行有成,要想得到法喜,要想得到學佛的真實受用,那是絕無可能了,這思想如果不立即改正,到頭來他只會入寶山而空手回,白來人世走一遭,白進佛門修一場。

  孩子不好教,歎一聲業障現前,老公脾氣差,歎一聲業障現前,父母兄弟難相處,歎一聲業障先前,工作不順利,也是業障現前,人際關系處理不好,也是業障現前……

  總之無論遇上什麼事,一句業障現前就沒了,反正沒自己的事,筆者聽聞也是歎息,這類人,得過且過,處處照顧自己的感受,怎能得到佛法的真正好處。

  業障現前,是指真正修行人在遇到一些實在無法解決,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困境時,才在無奈之余,這樣歸結的。

  並且,他們在無奈之下做出這個歸結的同時,真正修行人都會以此為警惕,砥砺自己,加倍努力,繼續勇猛精進修行,這才是真學佛人,真修行人的樣子。

  一個人修不修行,學佛學的好不好,有沒有成績,判定他將來能不能得到佛法真實利益,完全可以用這一點來判定。

  古德有雲:情不重不墮輪回,障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吾人生此娑婆世界,誰都是業障深重,高僧大德,古今聖賢亦復如是,然他們卻有勇猛超上之志,奮發努力,最終修行有成,得大自在。

  吾輩雖業障深重,卻萬不可自貶,當努力修行,認真念佛,以求消除業障,往生淨土。

  最後在提醒諸位同修一句,業障是用來消除的,是用來讓我們警惕自勉的,決不是讓我們拿來做擋箭牌,以此來逃避責任的。

  生活中我們遇上的很多困境和障礙,都是可以通過修行世間法,將這種困境改變過來的,曲解佛意,其過非小,望諸位同修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