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現在找不到老師了,依我這個方法十年你決定成就

發布:傳統文化扎根網


  學《華嚴》的,也要能背誦《華嚴經》。這個要從小,十幾歲學習是最好,記憶力最強的時候,能夠把八十卷《華嚴》背下來,再有能力的話,把《四十華嚴》也背下來;看清涼大師的注解、李長者的《合論》,能看上二三十遍,華嚴宗的祖師出來了,傳華嚴的出來了。不是佛教大學,佛教大學沒用處,學一些佛教知識,沒根沒底。

  學《法華》的,也用這個方法,看天台大師的注解,《法華文句》。無論學哪一部經論,學法相的、學法性宗的、三論宗的都用這種方法。你喜歡哪一部,主修一部。

  像《金剛經》不長,主修一部,注解,江味農居士的注解最好,他也是集大成,《金剛經》自古以來的注解,他參透了,他的講義是集注。

  學《般若心經》的,周止庵,人家都是一部書上,用了四十年的功夫,專搞一門,成為專家。

  我年輕的時候學《金剛經》,就是學江味農居士的講義。學《心經》,學周止庵的注解,所以這就是無師自通。

  多讀,古人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千遍,“自見”就是開悟,自己明白了。為什麼?一千遍下去心定了,定能開慧,慧能通經,這個經就貫通,要走這個路子。找老師找不到了,這一定要知道,依我這個方法,十年你決定成就。十年之後你出來講這個大經,會有人來給你作證明,完全求感應。感應道交,我們真干就是感,佛菩薩來應,不定從哪裡冒出高人,來為我們印證。

  本經第二十二品:

  【解】本經第廿二品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當生(見《唐譯》),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明得生彼土,便入正定之聚,必證大涅盤果。故善導大師曰:“不斷煩惱得涅盤,斯示安樂自然德。”

  這說的“自然德”。

  【解】又《安樂集》曰:“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起心立德,修諸行業,佛願力故,即便往生。

  這幾句話,句句都重要。首先,信佛,真信,決定不生疑惑,這個“信”才管用。真信才會有真的願。

  這個世界修行太難了,非常辛苦,我學了六十四年到今天,對佛菩薩感恩;得佛菩薩的加持,得佛菩薩的照顧,我們的方向把得很穩,沒有偏、沒有邪。遇到淨土之後,才有決定的信心。沒有遇到淨土,雖然這些大經大論,哪一個法門都必須要斷煩惱、證菩提,煩惱能斷得了嗎?沒法子斷,現在誘惑的力量太強了,能夠一年比一年輕一點,就很不錯了。煩惱輕,智慧就增長,非常明顯。

  智慧從哪來?不是從經典記誦來的,是從清淨心來的。一分清淨得一分智慧,十分清淨的十分智慧。所以心裡頭不能放別的東西,最好把自己日常生活,都別放在心上,隨緣。吃什麼都好,穿什麼都好,沒有要求,沒有選擇,這樣什麼?心,不操這個心,只念阿彌陀佛,生智慧從哪裡看?從答問上看,從早到晚常常遇到人,有問題向你請教,這問題沒有預先讓你知道,他說出來你能解答,解答他聽了很滿意,這就是智慧現前。社會上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問的問題不一樣,一樣的問題那就是,社會太亂了,地球上災難太多了,每一天聽新聞報告,大家都很擔心,這共同問題。個人問題就很復雜了,所以自自然然能解答,真幫助人能解決問題。

  《安樂集》上這幾句話,不出“信、願、行”。“信佛因緣”是信,“願生淨土”是發願,“起心立德,修諸行業”這是“行”,起什麼心?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淨宗過去大德所依的,是《觀無量壽佛經》跟《大乘起信論》,《大乘起信論》裡面說“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經》裡面給我們講的“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經、論合起來意思就很清楚了,《起信論》講的“直心”,《觀經》上講的“至誠心”。真誠到極處,《起信論》叫“直心”,真誠到極處,這是“起心立德”。

  用真心對誰?對一切眾生。我們日常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待人接物都用真心,別怕,別人用妄心對我,來欺騙我,我用真誠心對他,好像我們吃虧太大了,一點都不大。他們搞六道輪回,出不去;我們這一生出去了,再不搞六道輪回了。你要不要用真心?你用真心,出離六道;你用妄心,繼續搞六道。所以你一點虧都沒吃,你占的便宜可大了。

  真心表現在外面,簡單的說就是戒律。“五戒”、“十善”,真心,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四科我們把它歸納起來,就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從早到晚,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決定於這十二個字相應,這就是真心;與這十二個字相違背,妄心。不孝不悌,不忠,不義,這樣的人,念佛去不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帶業往生,帶舊業不帶新業。你天天還在造這個業,這帶不去。

  過去所造的業能帶去,這個過去從哪裡分?從你有緣遇到淨宗,把淨宗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求生淨土,從這個時候起。

  記住起心立德,這個“德”是功德,無量無邊的功德就在生活當中。 一切“行業”,“行”是正在造,“業”是造過以後這結果,結業,是德。“行”是德,“業”也是德。以前的“行”錯了,結的“業”是惡業,邪行惡業。現在修正行,善業,再提升就是淨業,淨行。淨業,這是正定聚。

現在找不到老師了,依我這個方法十年你決定成就

  下面接著我們看:

  【解】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

  這得佛力加持。只要你肯發心,就剛才講的發菩提心,用真心、真誠心待人。“深心”是什麼?古大德解釋,“好善好德”,這就是深心。“深心”,自受用。念佛是最好的“深心”。我心裡頭沒有別的念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想極樂世界,不想別的地方,天天想,總有一天想到了,天天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前了,這功德圓滿。

  【解】正定聚者,即是阿鞞跋致不退位也。

  所以,第二十願我們念過,第二十願就是講到往生到極樂世界,無論什麼品位,從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統統都得阿惟越致菩薩,圓滿證得三種不退。位不退,阿羅漢就證到了;行不退,菩薩證得的;念不退,法身菩薩證得的,這叫圓滿證得三不退。在這個世界,不要說“行”,說“念”、“位”都保不住。

  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得人身,來生還能得人身嗎?世尊給我們作比喻,這一生是人身,失掉人身之後,來生再得人身的機會,像“盲龜浮木”、“須彌穿針”,你說多難!須彌山上吊一根線,山下放一根繡花針,這個線一掉下去,就正好穿到繡花針裡面去,這個機會太渺茫了,你問任何一個人都搖頭,都不可能,哪有這麼巧的事情?!得人身多難!

  得人身要修十善業道,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能得人身;用妄心,咱們中國古人講的,人拋棄了“五常”,來生得不到人身,別的道去了,人天沒份。人天沒份,下面四道,阿修羅、餓鬼、地獄、畜生,就到那邊去了。你說多可怕!這些都是事實真相,一點都不假。你能相信,那是你有福報、你有智慧。你沒有智慧、沒有福報,你不相信,沒有高度的警覺心。雖然知道,還是免不了犯過失,沒有認真去念佛,沒有認真求生淨土,往生淨土是個問號。

  【解】(又善導大師依願言及《唐譯》經文,謂此願亦具現生不退之密義,

  沒有高度的警覺心,雖然知道,還是免不了犯過失。沒有認真去念佛、沒有認真修行淨土,往生淨土是個問號。

  【解】(又善導大師依願言及《唐譯》經文,謂此願亦具現生不退之密義,

  “此願”就是二十九願。這一願是給我們講不退,“住正定聚”。心裡面只住阿彌陀佛就是“正定聚”,正定當中的正定,不偏不邪。

  “正定聚”是什麼意思?等於是法身菩薩,念念歸向薩婆若海,念念向著無上菩提,他怎麼會不成就?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要明了的。所以善導大師說得好,這個裡頭有現生,現在不退,有這個密義在裡頭。往生到極樂世界不退,現在就不退,為什麼?你決定得生。這個機緣多難得!

  【解】文中“若當生”則指 求生之人,亦入正定聚。是為不共之說。當於第廿二品中詳論之。)

  我們看下面第三十願:

  【科】辛三、(三十)樂如漏盡願。

  這都是極樂世界真實的狀況,釋迦牟尼佛預先告訴我們,讓我們生起向往之心。我們看經文:

  【經】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

  漏盡比丘是阿羅漢。“漏”是煩惱,這個地方所指的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盡了,證阿羅漢果了。阿羅漢所受的快樂,我們人間、天上都比不上。天有二十八層天,不能跟阿羅漢相比。我們看注解:

  【解】第卅,“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是為“樂如漏盡願”。

  這把科題標出來了。

  【解】“熱惱”。為劇苦所逼,身熱心惱,故名熱惱。

  人在有怨恨或者貢高我慢,都有這個現象——發脾氣、發火。所以脾氣發的時候臉都紅的,身上都變熱了,惱怒!劇苦所逼——熱惱。

  “永離熱惱”,現前就能得到。誰能得到?念佛的人能得到。念佛的人二六時中就是一句佛號,念念相續,佛號不中斷。功夫得力的人看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看山河大地就是極樂世界,他心得清涼,清涼自在!這是現在得到的,永遠離開熱惱了。熱惱是嗔恚、貪婪、愚癡——“貪、嗔、癡、慢”,熱惱!為什麼他能永離?他知道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所以他肯放下,他歡喜放下。一般人為什麼放不下?他當真了,他以為是真的,那就放不下了。真正知道它是假的,你就不當真了,於一切境緣當中沒有得失,遇到了、得到了,沒有歡喜心、沒有貪戀的心;失去了、丟掉了,沒有嗔恚,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心上就是阿彌陀佛,這就對了!阿彌陀佛比什麼都重要。

  海賢老和尚有一句話,那個話我們要記住,他老人家曾經說過:“阿彌陀佛就是我老和尚的根!”這一句話重要!他有根,我們都沒根。有根——正定聚;沒有根——不定聚。他真的有根,一切時、一切處他沒有丟失,生活、穿衣吃飯沒丟失;工作沒丟失;待人接物也沒丟失。待人接物,在他的感受當中就仿佛在極樂世界,看到一切眾生是諸上善人,都是彌陀、觀音,法喜充滿!

所以老和尚一生沒有發過脾氣,沒有給人家爭高論低,沒有!處處謙讓,真能放下,為什麼?極樂世界他看到了,阿彌陀佛也見過面了。極樂世界真好!和這裡完全不一樣,所以這個世界他全放下了。還留在這個世間,不是他的意思,因為他自己說過他求老佛爺(就是阿彌陀佛)好幾次,不是一次,求阿彌陀佛帶他到極樂世界去,他說老佛爺不肯,老佛爺說他修得不錯,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表表法,給大家做個好榜樣。我們觀看老和尚,真的沒話說! 

摘自《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93集 2015年3月30日 講於 香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