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一天能改一個毛病,天天改,三年你就是聖賢了

發布:心源

  【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

  ...第三個是『忍辱』。「忍辱」在此地就是耐心,你要有耐心等待。我們上一次從香港回來,乘的是國泰班機,這個班機誤點,說的是九點多鐘起飛的,結果飛機大概是有故障,在修理。問他什麼時候修理得好,他們都沒有把握。悟忍師跟我同行,就跟我說:「人家一個個都趕別的飛機去了,我們是不是也要換?」我就告訴她:「我們在這裡修忍辱波羅蜜。我願意在這裡坐一個星期,慢慢等。」結果沒有等一個星期,十一點半鐘這個飛機就起飛了。起飛很好,因為很多人都轉到別的機上去了,我們一個人坐五、六個座位。

  什麼事情要學著忍耐,何必著急?世法裡頭常講,「欲速則不達」。時節因緣沒有成熟,充實自己,等待時節因緣,我們心就安了。度眾生,有些人非常著急,恨不得馬上把眾生都度盡,他那個心比佛還慈悲,有什麼用!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知道眾生時節因緣沒成熟,不能度,他們都很有耐心在旁邊等、在觀察,我們著什麼急!所以幫助別人的緣不成熟,要知道怎麼樣幫助自己,把自己的智慧、把自己的德能往上提升,「到有機會了,我會做得更好,會做得更圓滿」,這個才是對的。所以我們一分一秒都不會空過。

  儒家所講的:「進則兼善天下,退則獨善其身。」無論是進、退,都在精進,都沒有懈怠。退是什麼?獨善是什麼?充實自己。有機會,幫助別人,決定沒有退轉。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有耐心;沒有耐心,什麼都不能成就。忍耐是禅定、般若的前方便,這個「前方便」,用現在話就是「預備功夫」,你忍耐的心都沒有,你怎麼會得定?沒有定,你怎麼能開智慧?這個是要修的。

  我們同修當中有一位「悟謙」,也許你們很多人都認識她。提起這個名字,大家對她都不怎麼樣,她跟你們都相處過。過去在華藏圖書館,在美國達拉斯道場、在聖荷西的道場,在此地,在澳洲,都沒有人歡喜她。這兩年我們在圖文巴買了一個地方,我叫她到山上去住。她一個人在山上,這一年算是用了功。上山的時候,我告訴她:「你是全世界福報第一大的人。有這麼好的環境讓你去閉關,你不是世界上頭一個有福報的人嗎?你能不能成就完全在你自己了。」上山,我把她那個名字改了。她那個「千」本來是一千、兩千那個千,那個「千」像一個寶劍一樣,很利害、很會刺人,所以沒有一個人歡喜她。「這個『千』要不得,改個名字,謙虛的謙。謙虛忍讓,這個謙好,學謙虛。」她很歡喜,她果然學了。在這一年當中,她每天聽經七個小時;我們這裡講經的錄像帶,全部都拿過去了。每天聽七個小時經,每天拜三百拜佛,這是她的定課。然後她的工作,那工作量很大,確實這是過去韓館長對她很贊歎的,她一個人抵五個人,做事情的確是快,工作的時候背《無量壽經》。每天背誦多少遍,這個遍數不定。所以她的時間沒有空過。

  現在你們再去看她的時候,相貌變了,聲音變了,人非常謙和,跟從前完全不一樣了,難得!一年!我說:「繼續努力,三年你就是聖人了。」轉凡成聖。所以問題是你自己肯不肯干!我把方法教給你,你不肯干,那就沒有法子了。你肯干,人確實能夠轉變,自己要有信心。她天天反省,天天改過,現在知道為什麼過去每一個地方都住不好,每一個人都討厭她,她發現了。她的動作比別人快,別人趕不上;趕不上她,就瞧不起人。她說:「錯了!」所以現在她跟人相處,過去的這些毛病就沒有了。這都是我們修行的好榜樣。

  修忍辱比什麼都重要!人,每天不要看別人過失,要檢點自己的過失。可是人有個大毛病,他找不到自己過失,專門看到別人過失。有什麼辦法找自己過失?把別人當一面鏡子;看到別人過失,不要把人家過失放在心上,立刻回過頭來想:「我有沒有他的過失?」用這個方法,你才能找到自己過失。找到之後,就要反省,就要改過。一天能改一個毛病,天天改,三年你就是聖賢了,你就不是凡人了。凡人要作聖人不是難事情,難就難在你能不能夠認真改過,關鍵在此地。

  果然能夠認真改過,《華嚴經》上講凡夫成佛,一生就可以做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沒有在第二生,一生當中圓滿成就,成的是圓教的佛。由此可知,成佛哪裡要三大阿僧只劫!為什麼人家一生能成就?天天改過。需要三大阿僧只劫的,他不能改過;菩提道上進進退退,進得少退得多,所以才要那麼長的時間。悟謙她有一個長處,她對自己有信心,這一點很難得。「信為道元功德母」,她有自信心,她能成就。我們將來有沒有成就,這是關鍵的所在。有自信的人,又能夠信佛,對於佛的教誨深信不疑,這個人他怎麼不會成就?當然會成就。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0八集)  2000/12/1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