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做善事必須要小心的道理


發布:清心

  【楊朱曰:“行善不以名,而名從之;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利不與爭期,而爭及之。故君子必慎為善。”】

  這一段就看到楊朱的人生哲學了。孟子反對楊朱,給他的罪名是他主張人都要為己。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一理論就是近於楊朱的思想,是絕對的自由主義,以自我為中心,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可惜人做不到。人類是什麼心態呢?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那不知道是什麼主義!講起來很好聽,反正不是楊朱的道理。孟老夫子反對楊朱,說他太自私,但是,楊朱的自私哲學,有他哲學的基礎,他的哲學理論就在這裡,所以他的哲學,人不但不做善事,當然更不做惡事,楊朱的學說思想就是道家思想的演變。

  我們先講一個故事。有些中國文化的書,內容有很多東西,其中提到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嫁女兒,古代出嫁以前,在家裡請媽媽訓話。她的母親說,沒有別的話講,你到了這一家做媳婦,不要做好事。這一句話好嚴重,女兒一聽,你叫我不要做好事,那我專做壞事嗎?這個母親就罵她,好事都不做,壞事哪裡可以做啊!這就是道家思想,也是楊朱的思想。

  現在楊朱就說,“行善不以名”,一個真正做好事的人,不是為了求名,為了別人表揚、宣傳才去做好事,這不是好事,因為這是有目的的。我每年都接到要我推薦好人好事的文件,要我推薦幾位,我問同學你們要不要,都說不要。我說我也不想推薦,也不曉得哪個好,哪個壞,我看我也不錯,不過我自己不好意思推薦,我說算了吧!這本是一個好事,假設一提倡,變成慣例以後,有人專走這個路子,那就失去意義了。

  所以官方常說要表揚老人,我說你們做做好事好不好!你不要害人嘛!人家活到七八十,把他們請來站在台上,你年紀輕輕還去訓這些老頭子半天,然後送些東西給他們,這樣搞幾個鐘頭回去非死不可。何苦來哉呢!這些事情都是糊塗蛋做的事,不讀書,不懂事。真地要敬老,你去給老人行個禮,東西就交給他,門口貼一個敬老就好了。一定把老人推上車子送上來,你不是玩人嘛!我看到世界上很多不通的事,有時候很氣,不過我又怕把自己氣死了,只好笑一笑,也知道劃不來,不值一笑,只好睡覺。所以人家問我信什麼宗教,我什麼都不信,我信睡覺,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真正的行善不是為名,中國文化叫陰功積德,陰功是人家看不見的。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像我們桌子上一定擺兩部書,一部是《文昌帝君陰骘文》,這個現在大概很少有人看到了;還有一本功過格,一定擺在那裡,專門勸人家做好事,都是課外讀物啊。像《朱子治家格言》,我七歲就會背了,早晨一早就起,站在父親前面背,“黎明即起,灑掃庭除”,都要真做的。現在盡管學校有公民教育,有什麼訓導啊,同學看到訓導處的人背後都在罵,都討厭,對不對?老師對你們訓兩句,那就是冤家。像我們就是由這些訓導訓過來的。所謂行善要陰功,大家看不到的,這個累積下來才叫功德。出了錢,做了好事,還要表揚一下,你已經得了果報了,有知名度了,曉得你是善人了,所以再不要期望有果報了。

  “行善”,這個“善”字不一定只包括善事啊,做任何好的事都是行善。“不以名”,真正的行善,雖然你目的不在求名,“而名從之”。事實上很怪,你越不求名,那個名自然而然會跟著來,那是真的。不過,你們年輕人不大信,當然,那要時間的累積,你三天就要效果辦不到。我發現社會還是很公平的,真正的好人好事你是蓋不住的,它自然會出來。

  行善是第一步哦,第二步名就來了。名來了以後第三步怎麼樣?天下事都會變的,“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在這裡這個“期”是期望,就是現在講的希望、目的,有時候也可以說是目標。有了名以後你不求利益也不求錢,最後錢也來了,因為你有了知名度,很多的機會可以使你發財,大財縱然得不到,小財就不必擔心了。他說求名是一條路線,求名不一定求利,但是最後利益也因這個名來了,名越高,招牌越硬,生意越好。這是第三步了,以後是第四步。

  “利不與爭期,而爭及之”,有名有利了以後,就有人來爭了。任何一件事,就算玩宗教也好,你蓋一個教堂、廟子,別人也會蓋一個教堂、廟子,你有徒眾,他也有徒眾。你說你的一派好,他說他的一派高,世界上的人最後還是爭。所以人在爭,萬物都在爭,生命以爭斗而活,就那麼可憐,莫名其妙。有了名利就自然有人來爭,做公務員也好,教書也好,到處碰到排擠,大家心裡頭都明白,嘴裡不肯說。哪個地方沒有人排擠啊?公司裡當一個職員,你負責一點,能干一點,別人就嫉妒你,因為你不懶嘛!你懶了他也要笑你。反正進來一個新人總想排擠掉,最好都歸自己,雖然自己也做不了。

  最近這幾個月很多負責人跟我談公司情況,我說不要悲哀了,全世界都一樣,現在年輕人難用啊,進來以後各種毛病不說,學了三個月,他學會了,也想去開一家了;如果老板生意做不好,他出去講這個老板不會做生意。反正都不對,這就叫做人,人就是那麼一個動物,就是白狗黑狗一樣,差不多。因此楊朱哲學的結論---“故君子必慎為善”,在做人做事、講一句話時,應該非常謹慎才好。

  這是由於他兄弟白衣出去黑衣回來這件事,引出來楊朱對於人生哲學觀點的專論,其中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向諸位所報告的這一點,還沒有解釋完全,所以像這種故事多去研究,多去想想,當你碰到事情的時候,你慢慢就會有所啟發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