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何處是道場,何處是考卷?一切境界都是考卷

發布:清淨心

  而學習的內容,我們學些什麼呢?有一句話,點出了學習相當重要的內容,就是「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人都是在這個五倫關係當中生活、處事、待人,所以學問其實就在這個五倫的道理當中。倫理是指關係,能不能把這五個關係處好,這個就是學問了。

  所以昨天我們講到,「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這些話其實都告訴我們,學問都要在自身、都要在人與人當中下功夫。「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隙,便是一大經倫。」我們常說要把經典變成生活、工作、處事、待人,這樣的人就是叫轉經,把經典轉成他的人生劇本,轉成他的生活,這個叫「立身行道」,這樣的人才叫在弘法,叫「人能弘道」。而不是我們說歸說,做歸做,這個不只不能弘道,讓社會大眾看了,那不能認同傳統文化的人。說跟做不一樣,變偽君子了,這個不是弘道了,這個叫謗法了,在給世間人起壞的影響了。

  好,我們看到「消得性情上的偏私」,所以學問的功夫,還在把這顆心調到真誠、調到平等、調到清淨,調到不貪、不瞋、不癡,這個才是功夫。我們之前會覺得,哇,這個人好有學問,那可能只是看到表面,他可能出口成章,我們就覺得他學問很好了。

  蘇東坡先生,在宋朝是大學問家,人家都很恭維他,你看他讀了這麼多書。可是他有一天,他跟佛印禪師交情很不錯,就寫了一首偈子。當時候的讀書人都是儒、道、釋三教都在熏習的,他突然當下覺得他的境界不錯,就寫了這首偈子,說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天中天是佛,他對佛像很恭敬,覺得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可能是在打坐,覺得他當下心地非常清淨,八風都吹他不動,端坐在紫金蓮上面。

  這個八風,盛、衰、毀、譽、稱、譏、苦、樂,這八種境界來考驗人,人很難不在順境當中貪著,不在逆境當中發脾氣。那人一貪著,清淨心就不見了,人一發脾氣了,真誠心、平等心都不見了,那自己就不是在覺悟當中了,那就更談不上說去利益他人了。

  我們感受一下這八個境界:盛,事業愈做愈好,愈順,人很不自覺的就得意起來了;衰的時候,難過了;人家毀謗的時候,忿忿不平或痛苦了;人家讚譽的時候,所謂尾巴就比較容易翹起來了,稱讚你;譏諷你,用話刺激你,或者是你生活得很苦,這個時候難不難受;或者是很多快樂的境界,會不會樂極生悲。這些境界是八風。

  那我們觀照一下,這八個境界來我們動不動?不動不容易哦。結果蘇東坡先生說他「八風吹不動」,厲不厲害?厲害嗎?基本上寫這句話的時候,請問八風動了沒有?「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我們禪宗有一個公案,剛好一群修行人在那里切磋的時候,剛好風吹了這個幡動了。第一個人說:幡動了。第二個人說:風動了。結果六祖大師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的心動了。所以我們的心動了這些不好的念頭的時候,我們自己知不知道?今天蘇東坡先生在說他自己八風吹不動,其實他寫這個偈子的時候,他希望什麼?希望人家覺得我境界很好。希望別人覺得我境界很好,其實已經動了,希望人家讚譽了。

  結果就把這個偈子送去要給佛印禪師看。佛印禪師看完,馬上給他回了一個字,就拿回去了。結果,說實在的,蘇東坡先生的心,什麼時候動?動了多久呢?從一開始寫的時候就動了哦,而且送過去的時候,動得更厲害,是不是?因為他在等著:「哇,境界真好啊!」在等別人稱讚的時候,動動動,動得更厲害,是吧?結果一打開來,本來是想說讚歎他幾句,結果上面寫了一個「屁」字,放屁的「屁」。結果他一看,離他心中的期待差得更遠了,他馬上這個火氣就上來了,然後用最快的速度衝到佛印禪師那裡,要去找他理論,這個過程還得坐船過河。結果到了山門,還沒進門,佛印禪師已經在門口貼了兩行對聯,上面寫到:「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所以當下蘇東坡先生看了,怎麼樣?

  所以何處是道場,何處是考卷?一切境界都是考卷。道場在哪?心就是道場啦!假如當下蘇東坡先生說,「哎呀,佛印禪師真是把我最嚴重的毛病都點出來了」,當場叩頭三拜,可能那第三個頭叩下去,蘇東坡先生可能就覺悟了。有沒有可能?有啊,當下那種至誠的感恩,可能他就覺悟了。不過蘇東坡先生那時候沒覺悟。

  所以在學習的路上,不進則退啊,能感激每一個人的提醒,感激每個境界的考驗,才能夠逆水上游。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在讀書的過程當中,有沒有在對治這個性情,對治這顆心的偏失?有沒有把傲慢去掉,有沒有把貪著人家的讚嘆給去掉?

  結果後來蘇東坡先生沒有頂禮三拜,可能心裡還有點不舒服:哎呀,真不給我面子!結果後來又有一天,他們兩個剛好在一起修行,禪坐,坐下來心也非常的寧靜。結果突然,蘇東坡先生就問佛印禪師:「您覺得我現在看起來像什麼?」佛印禪師笑著說:「你現在​​心地清淨,看起來像一尊佛。」蘇東坡先生一聽,我看起來像佛,佛是最高的。人家說我們像佛,高不高興啊?不要高興得太早,風又動了,八風又動了。結果蘇東坡先生又問:「那你覺得我看你像什麼?」佛印禪師就笑著說:「你覺得呢?」禪師啊,他心廣體胖,所以他比較胖,蠻有肉的,結果蘇東坡先生說:「我看你像一坨糞。」

  結果他一講完,他覺得今天挺高興的,我像佛,他像糞,就回家了。結果這個妹妹看到他今天喜上眉梢,表情很不一樣,就問:「哥哥,你今天是有什麼事這麼高興?」他就把這個過程講給他妹妹聽了,「你看我是佛,他是糞,今天我贏了不少。」其實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贏的時候,事實上,他輸得很慘啊。「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結果他妹妹就跟他講:「哥啊,你不只沒有贏,你輸得太慘了。人家是心中有佛,你是心中有糞。人家心中有佛,見人是佛;你心中有糞,就見人就是糞。」

  所以《弟子規》當中說,「恩欲報,怨欲忘」,一個人心裡面假如還有人的不是,還記了很多怨,那這個就是把糞放在哪?放在純淨純善的心,這個就是很傻的事情了。我們的學問,就是把心裡面這些傲慢、這些偏失、記怨、記恨,統統要放下,這個就是學問。

  恭摘自“大馬中心第二屆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四千五百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他的後裔的》(第四集)蔡禮旭老師主講2010/5/4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檔名:02-007-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