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布施可遠離邪見、無信、放逸、悭貪、嗔礙等五種惡法
發布:心死罪亡
文字來源:溯源佛教網--法寶閱讀--上妙下祥法師講述的《吉祥經講記》
“善男子,菩薩布施遠離四惡。一者,破戒。二者,疑網。三者,邪見。四者,悭貪。”第一個由於布施的原因,遠離了破戒,這個很重要。不布施容易破戒的。二者,疑網,就是疑惑,處處疑惑,為什麼老處處疑惑,對佛法老生不起信心?其中就是因為你不布施的原因。如果常行布施可以破疑網。第三個,破邪見。上面已經講了。第四個,破悭貪、悭吝。
“離是惡已,心生歡喜。因歡喜故,乃至獲得真正解脫。是人現得四種果報。一者,一切樂見乃至怨家。二者,善名流布遍十方。三者,入大眾時心無怖畏。四者、一切善人樂來親附。”因為歡喜可以獲得解脫,現世就可以得四種果報。
一者,一切樂見。你看一切時,大家都願意見你,乃至和你有仇的他也願意見你——乃至怨家。
二者,就是善名流布。就像故事裡說的,“小孟嘗”等等的。比如到哪兒去了,人家介紹:“這是‘小孟嘗’。”就因為他樂布施。三者,入大眾時心無恐懼。就是你到人多的地方,甚至你到沒人的地方,比如有虎狼等等的地方,他都無恐懼。四者,一切善人樂來親附。好人都願意在你跟前,這就是得現世果報。
“更離五法。一者,施時不選有德無德。二者,施時不說善惡。三者,施時不擇種姓。四者,施時不輕求者。五者,施時不惡口罵。”
一者,施時不選有德無德。就是布施者不應該選有德無德,有德的人我就布施,沒德的人我就不布施。雖然我剛才講了,布施百惡人不如布施一個善人,這是法的一個利益的生長,如果是以無相去布施,不分別地布施,這樣的話,我們獲得的利益更大。佛經講了,你如果不分別去布施,你布施一個凡夫僧的功德如同布施五百個羅漢一樣。如果你分別了,就是布施五百羅漢功德也是非常小的。
二者,施時不說善惡。布施時別說這話、那話:有什麼功德,我布施給你——“由於我,你才得到飯吃”或“有了我,你才得到衣服”。
三者,施時不擇種姓。種姓啊,一般咱們這兒差,在印度種姓歧視概念特別強,有四種種姓,有貴賤之分,所以不要分種姓。
四者,施時不輕求者。就是施時不要看人家求我,而產生輕視的心,應該尊重人家。看人家求布施的時候應該知道,這口特別難張,很不容易的。
你們可能體會差一些,我體會多。因為每年都要乞食去,雖然是常乞食,但走到門前,這一張口也是很難的。並不是說因為缺吃才這麼做的,但是在外人看來,這些和尚就是窮的——你看看背個破包,穿破衣服。有時候都說“這和尚都搬家了,窮得住不下了”,或是“你們那地方遭災了”。有的問:“是不是遼寧有災難了,你們跑到山西來了?”這沒好意思說——你山西比遼寧窮多了,是吧?要逃荒也不能往這兒逃啊,是不是?(大眾笑)他們就產生了各種想法,所以你跟他乞食的時候,他會生起各種心。張口確實不好張,但是不好張也得張,這不是求人,這是法。這是佛說的,給眾生種福田,也是降伏我慢最好的機會。所以“施時不輕求者”,不要輕視你面前的這個人,一定要有恭敬心。
第五個,施時不惡口罵。就是布施的時候,不要說三道四。因為乞食時經常也遇到一些外道,像天主教、基督教這一類的。老百姓都是好人,但接受這種教義以後,對出家人就有想法,有的就說些難聽的。有的像轟鴨子、轟雞似的往外轟,有的甚至動手往外推,你稍走慢一點他都不干,這都是有的。所以布施的時候都不能惡口罵,何況不布施呢?所以這都得注意,我們在布施的時候不要說三道四。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弟子頂禮上妙下祥法師
隨喜諸位師兄聞法
恭錄於大悲寺上妙下祥法師講述的《吉祥經講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