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懂得讓就是有肚量,反而能得


發布:果梵

接著舉了事例,「故三郤為戮於晉」,這三郤是指三個兄弟,就是傲慢結果都被殺害,這都是自己的傲氣招感來災禍了。「王叔負罪於周」,王叔都是犯了這些處世的態度,招感來這些災禍了。「不唯矜善自伐,好爭之咎乎,故君子不自稱,非以讓人,惡其蓋人也」。不唯矜善自伐,好爭之咎乎,就是他們所感來了這些災禍,都是因為矜善自伐跟好爭,造成的過失、過咎,所以君子他不自己誇耀稱贊自己。

「非以讓人」,不只是他謙讓的態度,「惡其蓋人也」,君子他很厚道,他不願意去貶低別人,氣勢去壓到人,他心很柔軟,他不願意這樣,這樣是君子。言語都想占上風、都想壓人,都要讓人接受,不接受不行,都非君子之風。「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柔弱勝剛強,懂得讓就是有肚量,反而能得,為什麼?量大福大,能讓了,消了災禍,福更大。

能屈者才能伸,所以這是教導他們不能傲慢,反而要能屈,反而要能懂得禮讓、謙讓,懂得柔弱、懂得謙退這樣的態度。好,時間到了,提醒很重要,不用貼貼紙都有提醒。好,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我們下一次把這個家訓再探討完,這一篇寫得很精彩,大家可以回去再多看幾遍。好,謝謝大家。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集)  2011/6/11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