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失在欲望的深淵裡

發布:行善改過清新人生

  《群書治要·崔寔政論》上說:“夫人之情,莫不樂富貴榮華,美服麗飾,铿锵眩耀,芬芳嘉味者也。”意思是說,人的這種自然的欲望,也就是人之情。我們知道性和情是不一樣的,人性本來是清淨無染的,沒有任何的欲求,就像水很清澈,沒有任何的污染。但是人的習氣、人的習染,這個稱為情。這個情是什麼?就是喜歡榮華富貴。

譬如說華美的服裝,漂亮的飾品,铿锵作響的音樂,炫人眼目的光彩,香噴噴的佳肴美膳,這都是人情所喜好的。白天想著這些事,夜裡作夢還是想著這些事,一心一意的就是想著怎麼吃喝玩樂,須臾都不離開自己的心。這就如同是水往下流,瀑布會奔向深谷一樣,是自然而然。

  這說明什麼?說明中國古人對人的欲望看得很清楚,所以把“欲”比作是深淵,說“欲是深淵”。如果人的欲望沒有節制,任其發展,最後人自己也都無法約束自己。正是因為古人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制定了“禮”來節度人們不合適的欲望,甚至還要防患於未然。譬如說古人的禮,說“男女授受不親”,就是男女接遞東西的時候不要碰到手。

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們對這些禮都有一些誤解和批判,說這是太封建了。結果怎麼樣?你看還學習西方的交誼舞,男女之間交往很容易,沒有距離。結果是什麼?結果婚外戀的情況愈來愈多,男女之間的情欲不加節制,愈來愈放縱。結果未婚先孕的情況,還有墮胎的情況都一一出現。所以中國古人很早就看到了人不要太自信,不要認為自己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說“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不要看到那些可以欲求的東西,像美色、像現在人喜歡看黃色的錄像、照片等等,看了之後就會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有一個母親她的兒子吸毒,想了很多的方法都沒有辦法讓他戒毒。因為她愛子心切,怎麼樣?她自己就去吸毒,希望找到方法來幫助兒子。但是結果怎麼樣?結果這個母親吸毒之後,自己也沒有辦法戒掉了。

所以中國古人他知道人其實克制自己欲望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告訴我們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說“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這樣的話就可以遠離這些污染。當然更高等的功夫,是見了可以欲望的這些東西、錢、美色等等,他也不染著,但是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所以還是以遠離為好。(摘自《群書治要360講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