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憂慮、煩惱、牽掛全是虛妄的,你要能一放下就解脫了
發布:心源
【菩薩深以大智慧,達性空無相,故雲超過。】
菩薩有能力超過,實在這個超過還是智慧,以定慧的能力。通達性空,相是虛幻的,『無相』不是沒有相,無相就是說明相是不住的,相是無常的,相是幻有,佛經上也叫它做妙有。因此,對於這些虛幻的相放下了,就超越了,絕對不把這些相放在心上,就超越了。六道凡夫為什麼不能超越三界?執著三界裡面的法相,所以被這些幻相累贅了,被這些假相系縛了,或者說被這些妄相迷了,你沒辦法超越;覺悟就超越了,或者說得更容易明了一點,放下就超越了。
人有很多憂慮,有很多煩惱,有很多牽掛,不知道這些東西全是虛妄的,你要能一放下就解脫了,心裡什麼事都沒有,心開意解。自性本定般若智慧就現前,障礙沒有了。障礙就是妄想、煩惱、憂慮、牽掛,就是這些東西,這東西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他了解真相,他完全放下了;我們不了解真相,樣樣放不下,就在六道裡受苦,那個苦實在講冤枉受的,本來都沒有,冤枉受的。所以經上常說可憐愍者,真可憐、真可愍,沒有的東西,他去受。就如同人作惡夢一樣,夢是假的,他在夢中受罪,在夢中受苦受難,那個才叫真正可憐愍。
【甄解曰,世間諸所有法者,有為可破壞,名世間,依正善惡因果等,一切有為諸法,言所有法也,菩薩能知一切三界虛妄,而行世間不捨,故雲超過。】
這兩種注子都是解釋超越世間,兩種解釋都說得很好。《甄解》裡面說,『世間所有法者,有為可破壞,名世間』。凡是世間法,它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這是世間法。世間法真的是可以把它斷掉,「可破壞」就是可以斷掉的。為什麼?因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迷的時候有,覺的時候就沒有;執著的時候有,放下就沒有了。這就是說它是可破壞的,它是可以斷除的。
《百法明門論》裡面講,一切有為法裡面包括九十四大類,這都是屬於有為法。第一類心法,相宗講的八識。第二大類心所有法,五十一種。心所有法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心理作用,心理作用可以分為五十一大類。色法有十一類,色法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物質。心法,我們今天講的精神。所有一切物質現象把它歸納為十一大類。另外還有二十四法,有這麼回事情,但是前面這三類歸不上,它不是心法,它也不是心理作用,它也不是物質,所以給它另外稱為一大類,叫不相應行法。不相應是它跟心不相應,它跟心所不相應,它跟色不相應。它從哪裡來的?心、心所、色法裡產生的,雖產生,不屬於任何一分,有二十四種。用我們現在話來說,這二十四類就是講的抽象,我們今天講抽象。譬如我們講時間、講空間,時間跟空間它不是心法,也不是心所法,它也不是色法,有沒有?每個人都有這個觀念,抽象的觀念。從抽象觀念裡面歸納為有二十四大類。這些東西全都叫有為法,總共起來九十四法,這九十四法有生有滅,有為破壞,這都叫世間法。
底下舉出來了,『依』是依報,我們生活的環境,『正』是正報,我們的身體,身體屬於正報,生活環境叫依報。這兩大類可以說將我們整個的人生、宇宙都包括盡了,叫依正莊嚴,都包括盡了。依報跟正報復雜,非常復雜。譬如我們同樣得人身,在這個時間、時段裡頭,在這個空間裡面,我們大家在一塊聚會。這種聚會,如果諸位真正要稍稍明了事實真相,你才感覺到非常稀有,真正是像彭際清居士所說,「無量劫來希有因緣」。虛空法界那麼大,時空那麼多層次,哪有那麼巧就碰上了?可是縱然這樣巧碰上了,碰上裡頭還有善緣、還有惡緣。有我喜歡的人,有我喜歡的環境,有我厭惡的人,厭惡的環境,還有這些東西,『善惡因果』更復雜了。
唯有真正明白人、真正覺悟的人,才能把善惡之緣離開,也就是放下,不再搞這些恩恩怨怨,不搞這些。所有的恩怨,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從此一筆勾消,這個人就超越三界。如果他不肯放下、不肯勾消,那在三界裡有得纏了,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完沒了。這就是說,眾生迷在三界裡頭,為什麼無量劫來都出不去?出不去的原因非常簡單,恩怨放不下。一定是有著強烈報復的念頭在,有恩的報恩,有仇的要報仇,有債的要討債、要還債,搞這個事情,所以生生世世就沒完沒了。因果很復雜,這些都叫做一切有為法。『言所有法也』,「所有法」就是指這些。
『菩薩能知一切三界虛妄』,三界的意思懂得了,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三界」,這個裡面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說,十方諸佛的剎土都有三界,這個叫一切。另外一個意思,過去有三界,現在有三界,未來有三界,這也是一切三界的意思。無論是哪一種,總而言之都是虛妄的,正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決定沒有真實的。諸佛剎土,我們這個三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剎土,一切諸佛剎土跟釋迦牟尼佛的剎土差不多,大同小異。覺悟的人就是菩薩,他曉得是虛妄的,曉得虛妄,所有一切恩恩怨怨這些債務就全了了。一切眾生與我有怨的,決定勾消,決定沒有報復的念頭;眾生欠我的債也一筆了了,絕沒有討債的念頭,這就得大自在。眾生於菩薩有恩的,菩薩一定要報,菩薩只報恩不報怨。菩薩怎麼報答他?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他覺悟。菩薩欠眾生債的,菩薩一定要還給眾生,眾生欠菩薩的,菩薩不要,菩薩欠眾生的,一定會還。絕對不是說覺悟的人就賴帳,沒這個事情,覺悟的人還債,不討債。所以,菩薩行種種布施波羅蜜。
底下講了,『而行世間不捨』,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菩薩在三界裡頭示現種種身,布施、供養一切眾生,但是決定沒有執著。菩薩確實即相離相,即念離念,離即同時,這是高度的智慧,這不是普通的智慧,『故雲超過』。聲聞、緣覺、權教菩薩有能力超越,沒有大菩薩這麼自在。他們超越六道了,不能像大菩薩自在的再回到六道裡面來幫助一切眾生。所以這個「超過」的意思很深,超過不是離開六道輪回,就在六道裡面超越六道,他不造輪回業,他沒有輪回心,我們常講乘願再來。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四十五集) 1996/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