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仁慈要站在對方的接受角度去循循善誘

發布:果梵

  很多朋友聽完課走到前面來跟我講,他說:蔡老師,我那個小叔一定要把他帶來聽、我那個先生都沒來,下次我一定把他抓來。她在聽課的過程,腦子裡都想著誰需要聽,只有一個人不需要聽。很可愛。還有很多的朋友來聽了半年,那時候一個禮拜一次,每次聽完看到我說“蔡老師,你講得真好”,半年以後看到我,還是跟我講“蔡老師,你講得真好”,我聽了都捏把冷汗,他來聽講課是要來聽看看蔡老師有沒有進步;這樣半年聽下來他有沒有得受用?很難!不管誰講課,只要依據經教講,依據做人處世講,我們就應該拿著這些好的教誨來自我反省、自我改進。當我們有這樣的態度去學習,你聽一個月以後絕對不會再說“蔡老師,你講得真好”,一定會說什麼?說“我脾氣減緩了不少,結果我孩子的脾氣也變好了”,一定有在生活當中體驗。隨著每位朋友來聽課與他反饋回來的這些心得,我們就可以了解到他有沒有契入學習的境界。

  仁慈是要放下控制、占有,要站在對方的接受角度去循循善誘。從這裡我們可以了解到幫一個人容不容易?不容易;也從不容易當中才能體現出一個人是不是真心,不然都說說而已。幫一個人不容易,害一個人?很容易,一腳踹下去就害他了,或者進一些讒言就害一個人,你口舌是非,一句話就害人。所以害人容易,幫人難。而當我們突然體會到身旁的親友很多人處處在為我們設想,在幫助我們,而且是已經幾年、十多年,甚至幾十年。你身旁有這樣的親友你應該慶幸,應該好好珍惜,當你身旁沒有這一群人,你會過得非常非常的孤單,非常非常的墮落。雖然有時候他們的話你聽了會不舒服,會不耐煩,因為“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而很多不中聽的話就好像良藥一樣,可以讓我們少犯不可挽回的過失。

  今天我們聽了一些好的教誨,回去以後如何利益家庭、利益公司團體,進一步利益社會,這個知所先後就要特別謹慎,要慎於始。一開始做錯了,在了解到對的方法,重新再做也不可能達到第一次的信任狀態。諸位朋友,你覺得你的生命當中有沒有發現這種情況,第一次他很信任你,但是那時候你的智慧、方法不夠,把事情做壞了,但是你還是很善良的,可是你要讓他再一次相信你,達到第一次的高度就不大容易了,因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你看多少年輕人非常有熱忱,但是後來去做傳銷、去做保險,而又沒有到很好的傳銷公司、保險公司,引導他們的都是趕快致富可以幫助別人,你有錢以後就可以幫人了。這個邏輯對不對?但是年輕人哪會判斷。他們運用現有的人際關系,甚至於父母、親人的人際關系統統都把它挖出來,然後到處去要求人家買東西,出錢,很多親人礙於面子就會給他買。之後這家公司又不健全,制度又不好,慢慢的這個年輕人可能這份事業就泡湯了,這個年輕人下個事業又要去找這些親友,這些親友會怎麼樣?會避之唯恐不及。聽說他要來了,趕快把門關起來,還是趕快說:對不起,我剛好有啥事要出去。人跟人的關系建立要謹慎,相當不容易,要慎於始。

  這麼好的聖賢教誨我們介紹給別人要慎於始,要能水到渠成最好,而水到渠成就是從自己開始做,等親友對你的信任愈來愈高,你再很自然的把經教介紹給他。你可不能禮拜六回去,一走進門非常的嚴肅,然後對著你先生講,我已經上了六天的種子教師課程,這些聖哲人的教誨我已經拳拳服膺,領納於心,從今天以後教孩子的事情你要聽我的。你先生會不會聽你的?他心裡想我看你玩什麼花樣,找機會跟你“吐嘲”。你這麼樣強勢,人家很難接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