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練功

發布:果林果梅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老師和學長們,慚愧弟子今天向諸位恭敬報告的題目是:《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學習報告,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的生活實踐。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三輩往生中共有的條件。尊敬的師父上人在《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一九七集中談道:發菩提心是真相信有淨土、有阿彌陀佛,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說的,一心稱念就能往生,蕅益大師說得好。不必功夫成片,不需一心不亂,經上講得很清楚、很白,只要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佛就來接引你。對於這個往生的關鍵條件,看上去雖然文字並不難理解,但弟子因疑心深重,為煩惱障和所知障所纏縛,實踐起來還是有不少盲點的。本次,就克服這些盲點的情況,恭敬報告如下:

  弟子從二OOO年開始聽經,到現在十五年了,可是對菩提心的認識還是很模糊。直到今年三月,弟子蒙佛菩薩無盡的慈悲加佑,向師父上人求教當年老人家曾經問過的問題:「學佛如何能夠早日契入境界?」師父上人斬釘截鐵的說:「要向海賢老和尚學習,學習他老人家九十二年一句佛號不拐彎,一句佛號,取得那麼高的成就,把我們所有的疑慮全打消了!真的是大道至簡!」從此,弟子每天想方設法把心掛在佛號上。因為念佛時間有限,而且家人不喜歡我們念佛,所以只能想佛號。帶孩子彈鋼琴,就想像每個音都是阿彌陀佛;過馬路,交通燈的聲音也是阿彌陀佛;走路的時候,每一步都是阿彌陀佛;給孩子洗澡、給家人做飯,也努力想佛,很難。家人不注意的時候,就出聲念兩句。可是一天算下來,大多數時候還是把佛號忘了,迷惑不覺的時間居多,真的是「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耳」。因此求阿彌陀佛幫助,早日念佛成片。

  如此求佛力加持,起到一些作用,但是有如下幾個情況,佛號還是抓不住,說話的時候,寫稿的時候,強烈的好惡心、對立心生起的時候以及睡著的時候,算下來真正念佛的時間寥寥無幾。弟子就常問阿彌陀佛,怎麼辦?佛菩薩真的是只要有感,就會有應。問得多了,就突然想到,原因在於自己是為了念佛而念佛,沒有真正發起菩提心,沒有真正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經過一段時間實踐,感到發菩提心有如下兩個途徑:

  第一、通過學習經教而發心

  菩提心難發的第一個原因是沒有深入經教。佛教導我們依法不依人,可是弟子取相分別,情執深重,不知不覺依人不依法。喜歡聽經而不想老老實實學經教。可是,師父上人和方東美老教授示現了天天不離經教。這讓我們感到經書不可不讀。於是翻查《大經解科注》,看到「凡欲往生淨土,要須發菩提心為源。雲何?菩提者,乃是無上佛道之名也。」對此,師父上人解釋說:「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大覺,徹底的覺悟,無所不覺,這是無上佛道者。」(《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五九集)。也就是說,念念想要成佛的心,是菩提心。對此,六祖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一個最好的榜樣。六祖拜見五祖弘忍老和尚時,五祖問:「欲求何物?」惠能回答說:「遠來禮師,惟求作佛。」(我這麼遠跑來禮拜師父,什麼都不求,只求作佛)。這才注意到,原來心中總有一個錯誤的念頭沒有察覺,成佛是師父老人家的事情,我們學學佛,日子過好一點,就行了。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錯誤,眼看一生即將空過!

  第二、因為懼怕輪回而發心

  這一生還敢空過嗎?弟子從記事開始一直到十六、七歲,經常會做同樣的惡夢,總有幾十次了,印象特別深刻。夢裡是身處大地獄,天上地下全是火。我和許多人趴在地上,腰部以下都燒焦了,耳邊哭聲震天,而且這個地方就在我出生的故居旁。因為家裡沒有人學佛,所以只當是惡夢,不知道是地獄。及至二O一一年,無意中看到《諸經佛說地獄集要》,驚見《阿含經》所言之大地獄,與夢中所見一模一樣,才恍然知道地獄是真的,從此對輪回生出很大的恐懼。常言道:「輪回路險」,豈止是路險,簡直苦難無邊!墮落地獄很容易,一念之差,但是,困在裡面受苦的時間就是天文數字,真的是不知道多少個銀河系的成住壞空,才能業滿得出。

  由於害怕輪回,一些看上去很難戒掉的壞習慣,戒了點兒;追求享樂的心,也淡了許多。過年的時候和家人到一艘豪華郵輪上度假,眼見大家都在那裡很開心的享受,自己會覺得很悲哀,若是終究要去輪回,地獄難出,眼前所擁有的財富、權勢、吃喝玩樂,又有什麼意思?真的是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地獄受報,相對於無量劫的苦難,那短暫的幸福,像是可怕的陷阱。古人從小教導孩童,欲不可縱,傲不可長。這是多麼偉大的智慧!

  同時,弟子還感到地獄和我們生活的空間有些是重疊的。人看著可能是一片田野、一條小巷,但它可能就是地獄眾生所受苦之地。時時地地念佛,不僅是個人求覺悟,也是讓周圍不同維次空間的苦難眾生減輕痛苦。由此深感這一句佛號就是唯一的真實、唯一的依靠,也是修無畏布施最好的方式。

  過年之後,弟子常常練習十念佛號,等佛來接引。因為佛說十念必生,所以,常常會念到十聲的時候,看看佛來了沒。這雖然是妄念,但是對初學而言,能幫助攝心。因為家裡人多事雜,只能想佛,不能念佛,所以只在獨自一人坐車、坐地鐵的時候練習十念。此時,就非常希望看見佛,求佛接引。因為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死的那一刻念頭不是佛號,那就又萬劫不復的去輪回了!雖然心生怖畏,但是積習難改,每天檢點一下,總是惦記是非人我,工作生活的念頭多,想著彌陀極樂的念頭少,由此感到生死這樁無比重要的大事,遠遠沒有辦好。這樣一來,每當念頭在佛號上,就特別希望佛來接引。可能是因為想往生,平日遇到的困難就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大了。此時母親慈悲,就示現老病之苦給我看,我因為心裡常念媽媽,就常念佛。後來,索性自己也病了,做不了工作很心急、也很愧疚,才知道自己身見很重,學佛還遠,沒有入門。在最困難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講經的法師,她說:我明天講經,給你回向。果然有效,當日就好了許多。由此深感講經太重要了,沒有法師講經,到哪裡去覺悟?沒有覺悟,怎麼離苦?心中對講經法師們生起無比的贊歎和感恩!這才明白,中國兩千年間的和諧太平是講經教化所致,講經的法師是國寶。

  第三、通過一向專念發心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兩句經文,互為因果。雖然有上述二途可以幫助發心,但是要真正像六祖那樣惟求作佛,還要一向專念。

  一向

  黃念老在《淨修捷要報恩談》中,解釋一向為信願持名(第十五拜),就這一句阿彌陀佛,你真的這麼念下去(第十八拜)。師父上人的講解是:在一生當中,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也就是說,一個方向,一心一意。這就是海賢老和尚說的,世上無難事,只怕心不專。一心一意在佛號上,一心一意為求覺悟,就是力行一向專念。雖然我們很希望一心一意在佛號上,但是實際做起來很不容易。這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方向不對,一心一意求覺悟的心沒有生起來。一直以來,弟子學佛有很多的希求,孩子上個好學校;家裡人不要太反對學佛;婆婆能生歡喜心,一家人能太平過日子;爸爸媽媽能念佛,不再受老病所苦。直到聽到謝總父親臨終兩小時念佛往生,讀到「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才意識到自己原來沒有做到一向。念佛,是一心一意求覺悟,只求自覺覺他,其余一概不求,才是一向。否則就算得償所願,還是無關生死,福不能救,又有什麼意思?因為求自覺覺他的願望,占滿了整個身心,就無暇去想善惡好壞了,不思善、不思惡,對立心就淡化了,好壞、順逆都淡了。

  專念

  一開始,弟子以為專念就是不斷在心裡念佛,總能聽到佛號。可是這個目標,在家事、工作都很忙碌的情況下特別難做到,念佛很容易中斷。在佛力加持下,想到了「一切皆成佛」的經句。念老在注解中說:「此之一句,奇哉!奇哉!粉碎虛空!此正是四十八願之本體。從此一句流出四十八願,一一之願亦只是顯此一句。」師父上人說:「太稀奇了,太特殊了,一切皆成佛是平等的,沒有高下,沒有先後,沒有次第,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例外的。什麼時候成佛?現在就成佛。只要你心裡是阿彌陀佛,其他的都放下,你就圓滿成佛了。你成的是什麼佛?你成的是阿彌陀佛,這還得了!所以,奇哉!奇哉!粉碎虛空。為什麼你不念阿彌陀佛,你念亂七八糟的東西?毛病就產生在此地。念佛功德還得了?真不得了!所以這一句話,一切皆成佛,統一了全部的佛法。」(《淨土大經演義》第二六九集)

  這一段是淨宗難學的地方。弟子聽了、也看了,還是不懂。後來,大概是佛菩薩慈悲加持。有一天,兒子突然問:媽媽,咱們是不是在極樂世界睡覺?我被他這麼一問,啞口無言。再讀念老和師父的這段開示,歡喜得不得了。因為兒子說得沒有錯,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我們就是被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包著,只是自己不知道,像作夢更像喝醉酒的人,把極樂世界看成娑婆世界了,這多冤枉,多可笑!

  師父上人說:極樂世界是法性土,依報正報都是阿彌陀佛,而且法身遍一切處。黃念老在《報恩談》中說,我們整個的環境和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是法身,也就都是阿彌陀佛。只是我們自己的念頭錯了,把自己和他人對立開來,有了一個「我」,由此生出時間和空間的幻相。所以,如果不念佛,最對不起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把念頭放在別的什麼拉拉雜雜的事情上,就把極樂世界的淨土變成了娑婆世界的穢土。其實,娑婆世界也不髒,極樂世界還是那樣清淨,沒有改變,只是我們自己糊塗了。有了這個心,讀書寫字、工作家務、待人接物,真的都是阿彌陀佛,就是還有習氣、還有許多過惡需要改正。可是心念變了,所以寫稿也好、做飯也好,都覺得是阿彌陀佛。師父上人所言:看一切人事物,就是阿彌陀佛。雖然還沒能落實,但是找到落實的途徑了。

  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法音普及無邊界,所以我們的生活也是處處都有阿彌陀佛在說法,都有法音,只是我們糊塗,誤聽成了貪瞋癡慢、是非人我。這樣在生活中聽到的一切言語、遇到的一切處境,弟子就會想,這之中一定有法音,得把法音聽出來,不能陷在是非人我之中,不能困在習氣情緒之中。因為有了這個念頭,就常從境界中看到改過的方向。所以,只要有心,每天也能在生活中處處學到佛陀的教導,雖然還沒能像在極樂世界那樣,聽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相似的情況已經在生活中了。

  專念的表現

  專心念佛的樣子是什麼?除了看見海賢老和尚之外,生活中專心念佛的樣子,因為粗心,總也體會不到。後來,有一個機緣,看見有人給一位幼稚園的小朋友一個計數器,叫他念佛。孩子因為小,就覺得要按下計數器,才算念,所以他就一直用一只手按計數器,口裡喃喃念佛。上廁所只能用一只手提褲子,歪了,他也不管,還在那裡按計數器;吃飯了,因為不會用一只手吃飯,所以就一直念佛,忘了吃飯似的。他媽媽就給他喂飯,他機械的吃。因為一直佛號不停,所以孩子似乎完全不理會飯菜的味道,給什麼吃什麼,沒有分別。過了一會,媽媽說:好了,你吃飽了。孩子就念著佛離開了。弟子看了很受感動,也很慚愧。因為自己雖然念佛,但是對五欲六塵的分別貪著一點都沒有少,反而更增加了。吃飯、穿衣、家務、工作都很當真,都很執著,一點沒有因為念佛而淡化俗情,身見放不下、邊見放不下。比起這個小孩,弟子這個佛算是白念了,與自性不相應、與真實不相應。

  佛號是真的,只是我們的心還陷在分別、執著中出不來,念得有口無心。真的念佛,就能破身見、就能斷習氣、就能成佛。海賢老和尚說得沒有錯,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我們沒有真落實!

  結語

  師父上人說過: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真正相信身邊的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彌陀佛,這是看破;不斷恭聽師父上人的經教,自然能在境緣之中,放下了成見、放下了念頭,這就自在了。隨著一切的境緣念佛,放下塵情的染著,才是修行。我們對恩師上人的教導,愈實踐就愈感到學而後知不足,愈感到慚愧,也愈有愛心,知道要存好心,要平等關愛、恭敬一切人事物了。有了愛敬再實踐發菩提心,就有了一些光明了。

  以上是弟子學習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的實踐情況,恩師的教導還遠遠沒有做到,恭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老師和學長們,慈悲賜教,慚愧弟子越溪頂禮敬呈。

  老法師:越溪同學的這份報告,我相信對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有啟示。為什麼?她的這些問題我們都有,她想到了,我們還沒想到,聽了這個報告,提醒了我們自己。我們應該怎樣發憤?最重要的還是她前面所說的,這地獄苦,真苦。六道輪回,無量劫以來在這個裡頭打滾,頭出頭沒,三善道是頭出來一下,三惡道我們又下去了,始終沒有辦法出離,這個苦不堪言。你要真正想到這是奇恥大辱,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出去了,我還在這裡遙遙無期。想到這個地方,你就不能不害怕,這種恐懼推動我們要認真學佛。為什麼?佛法真能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是我們這一生遇到的法門,無比的稀有,我們跟這些大德都是有宿世的緣分,要不然你怎麼會遇到?夏蓮老為我們會集大經,我們出生的不前不後,在這裡就遇到了這麼好的版本。佛法傳到現在,依中國的算法三千多年了,三千多年出現這麼一個本子,談何容易。它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出現?為什麼不早不遲單獨在這出現?佛度有緣人,這個時代裡頭有一些特別有緣的人,在這一生當中真能超越,真能往生,緣成熟了。這些人我們相信,佛菩薩化身來度有緣人。哪些人有緣?真正相信,真正發願,真正依教修行,這就是緣足了。念老為我們集注,注解也是會集的,這妙極了,過去沒有過這個事情,沒有看到過。這看到集注,裡面很少他說話,都是引經據典,古大德的開示,讓我們相信這部注解正知正見。蓮公會經十年完成,這個經文裡頭每一個字,都是原譯本所用的字,沒有敢改動一個字。這個太難得了,這是對後人負責任,也是對於世尊真實的尊重,不改一個字,讓後人能夠生起信心,沒有絲毫懷疑,字字句句佛說的,阿彌陀佛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你看多難得。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緣分,不能讓它空過了。

  回憶我們最初學佛,老師給我們扎的根,簡單扼要明了,容易記憶,那就是一定要懂得看破放下,看破就要放下,放下又幫助你看破。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在菩提道上相輔相成。老師告訴我,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這個話意思很深,看破放下什麼時候?念念都在做,時時都在做,一切時、一切處,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起心動念了,你看這都看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下面功夫提起來是什麼?放下,別放在心上,這一句佛號起來了。一切時、一切處,眼見色,阿彌陀佛;耳聞聲,阿彌陀佛;鼻嗅香,阿彌陀佛;舌嘗味,阿彌陀佛;你說什麼不是阿彌陀佛?吃飯在修行,聞香也在修行,修行沒間斷過。修是把它修正,不修正他就走邪了、走偏了,把那個偏邪扶到當中,扶正了,這就是修行。如果不修正,他就走樣子,不是偏了就是邪了,那就錯了。一句佛號扳正過來,這叫放下。

  經教要聽,聽熟了,為什麼?智慧起來了,時時刻刻智慧就生出來,他不生煩惱。他生貪瞋癡慢,這個錯了。他生是生什麼?生戒定慧三學,不生煩惱,生菩薩六波羅蜜,生普賢十大願王,妙極了。當然基本功這個重要,基本功是什麼?五種見惑、五種思惑,這是輪回因,要重視它,不是開玩笑的。為什麼有六道輪回?六道輪回就是這個東西變現出來的。你看阿羅漢統統放下了,就出離六道輪回了。輪回是假的,超越輪回之後,再去覓輪回了不可得,像夢一樣,醒過來了,它不是真的,作夢不是真的,但是惡夢很苦,真受罪,醒過來才知道那個受罪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沒有醒過來,沒有覺悟過來總是當真,那真叫活受罪。

  明白萬法皆空,現在不但佛法說,量子力學家都在說。這個世界不是真的,是假的,為什麼?一切法都在變,變得太快了,變得讓你措手不及,沒有一個東西是固定的,是永恆的。整個宇宙,大到星系,小到粒子,我們現在常說的極微之微,科學家講的微中子,物質最小的,它都不是一定的,變化太快。隨著什麼變?念頭在變。念頭變的那個頻率之高,我們不知道,這叫迷;八地菩薩知道,那叫覺。我們這個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的波動狀況,八地菩薩看到了,他看到了,他不迷;我們沒看到,迷,完全不知道,但是聽它擺布,誤以為真,以為什麼都是真的,什麼都計較,這錯了。真正明白的人,善根深厚的人,他雖然沒有明白,師父講的話他聽,他真不執著,雖然沒看破,他功夫到了,總有一個機會讓他豁然開悟。什麼原因?他能放下,他沒開悟,但是他能放下,放下就幫助你開悟,開悟幫助放下,放下又幫助你開悟。

  前幾天我們香港潘校長,香港大學潘校長來看我的時候,送我一本小冊子,他最近寫的《佛法與科學》,我把它看完了,很有味道,這個東西能幫助我們證明佛法高明。這許多疑問在從前不能解決,現在量子力學家給我們說出來了,跟佛講的一樣,對佛法更佩服。釋迦牟尼佛真了不起,三千年前怎麼會知道這些東西,說得比他的報告還要詳細,他的報告裡頭還有些問題在等待解決,佛經裡頭問題全解決了。

  物質隨著念頭變,念頭隨著什麼變?隨著無明煩惱在變,無明就是無知,愚癡。這是普遍現象,不但六道,再擴大,十法界,因為十法界都沒離開阿賴耶,這個是阿賴耶活動的現象。這種高頻率,物質在其中,念頭也在其中,佛法講煩惱、習氣、無明,都在其中。怎麼發生的?大乘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念不覺。一念為什麼不覺?這個佛不說,佛只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真相。為什麼不說?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本來沒有這一念,忽然起了這個念頭。他用《楞嚴經》上,演若達多迷頭認影的故事,來說給我們聽,這個故事是三千年前印度人的。

  我講這一段,我用現代的方法講大家好懂,因為我們在抗戰期間,那個時候學校學生,為了應付戰爭要受軍訓,軍訓要練習緊急集合,哨子一吹,三分鐘就要到操場,服裝整齊,隊伍排好。常常有,同學服裝整齊,帽子戴在頭上,到處問別人,你有沒有看到我的帽子?慌慌張張的,人家給一指,你帽子不是戴在頭上嗎?一摸,果然戴在頭上。那就是迷頭認影,他一念迷惑從哪來的,什麼原因來的?沒有。如果要有,大概是緊張,沒有原因,覺悟了就沒事。那就叫一念迷,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沒理由,為什麼?它不是真的。你不要把一念不覺當回事情,你不當回事情就沒事,覺與不覺都沒事;你當真的話,覺有事,不覺也有事,都迷,覺也是迷,不覺也是迷,不理會它沒事。

  這講到最原點,這一個問題,跟念頭波動的問題,現在科學家在研究,物質被他解決了,揭穿了。阿賴耶的三細相,佛在經上講得好,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所緣的境界很廣,對外能緣到宇宙的邊緣,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就是緣不到自性。換句話說,他能做科學家,他不能作佛,他不能明心見性,他緣不到自性。自性一定要轉八識成四智,也就是說決定不能用八識。八識是什麼?起心動念是阿賴耶,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末那,用這個東西不能見性,用這個東西出不了六道輪回。

  我們修行人,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練功。練什麼?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劃成等號,統統是阿彌陀佛,統統是極樂世界,心心念念,念阿彌陀佛,念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極樂世界無處不在,我們迷了看不見,我們悟了,原來就在此地。極樂世界無限大,它是法性,它不是阿賴耶的相分,不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阿賴耶的境界相受限制,自性沒有限制,無量無邊,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是遍滿虛空、遍滿法界,願願如是。我們跟他時時相應,念念相應,這叫念佛。千萬不能當真,這一句話重要,我們活在這個世間,無論物質、無論念頭,處事待人接物不能當真,都把它看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發脾氣,那是什麼?表演,在表法的,你能看得出來,他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演得很逼真。我們用什麼心看待?如如不動,就是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倒過來說,不執著就是阿羅漢,不分別就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就不會被迷了,我們知道怎麼用功。

  (摘自: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六O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