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法師:任何人都可以救度

發布:hzgws
    

  那麼,凡夫裡邊,有善凡夫,有惡凡夫,彌陀的心則偏重於無善造罪之人;惡凡夫裡邊,有平生之人,有臨終之人,那彌陀的悲心,更傾向於臨終之人。這個臨終之人,在此千鈞一發的時刻,如果此時不能獲救,一氣不來,當下直落地獄之底,阿彌陀佛在這個時候,就要展現他大悲的救度。 《觀經》下輩三品就從這個角度說明阿彌陀佛慈悲的對象,是選擇一生造惡的臨終之機,來顯示任何人都不會遺漏的救度,用此特例來說明任何人都可以救度。如果是選擇一個平常的人,那有人還懷疑了: 「他平時很用功的,我不如他,臨終來不及,怎麼辦呢?他一輩子念佛,當然能往生,臨終念一聲、十聲的人,能不能往生?」《觀經》以這個特例,說明任何人念佛都可以往生。

  如果我們埋沒了阿彌陀佛普機普緣的大悲原則 ── 什麼叫普機普緣?任何根機、任何因緣!任何根機、任何因緣,念佛通通可以往生,這個叫「十方眾生」,第十八願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本願是普機普緣之教;善導大師的解釋也是普機普緣之教,「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任何人都可以念,又解釋說「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那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了,多到一輩子念佛,也在之內,少到臨死才聞到這個法門,一聲十聲念佛,也在這之內,所以是普機普緣之教,任何人都可以得救。

  如果說一定要達到工夫成片,一定要達到一念的信心體驗,一定要如何如何修行才能往生,那只有少數人可以得救,更有甚者,以某一個人為標准, 「只有這樣的人才可以得救」,哪樣的人呢?臨終沒有病苦,意不顛倒,正念分明,在這個因緣下,才可以得救,那就變成一機一緣了,就是單獨的機了,不是「普機 」了,那不是佛的本願。

  阿彌陀佛的誓願說「十方眾生」,十方眾生包括平生之機,也包括臨終之機;臨終之人包括正念分明、如入禅定之機,也包括苦逼惶恐之機。 《法鼓經》說:眾生臨終的時候,惶恐得不得了,不能念佛,口中稱不出來了,他心裡知道有佛,有求往生的想法,就往生了。就這麼簡單,沒有比這更簡單的了。

  所以,我們跟別人談淨土法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以自己為標准,也不能以某一種人為標准。比如說我們每天念三萬,如果以你三萬為標准的話,不足三萬的人就絕了希望了。我們自己固然可以念三萬五萬,但是,我們宣說淨土法門,總要順佛本願,突顯彌陀的慈悲,彌陀的慈悲是不論稱念多少,仰仗佛的誓願,決定往生。有人一天三萬,有人一萬,有人幾千。總之,依各人的根機,沒有一定。彌陀的誓願是普機普緣之教,任何眾生,出家的、在家的、工作忙的、工作閒的、年老的、年輕的、有智慧、無智慧、會讀經、不會讀經,通通可以得救,但以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