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法師:做佛事,當以念佛為第一

發布:佛弟子
    
    

  【做佛事,當以念佛為第一】

  須知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做佛事,當以念佛為第一,余皆場面好看而已。作佛事,均當以念佛為事。若念經、拜忏、做水陸道場,殊少實益也。(印光大師)

  一般信眾喜歡做佛事,但多數是喜歡熱鬧場面,不知道實際利益。你如果去專念一句佛號,他嫌冷清。他不知道念任何經典、念任何咒語、修任何法門,不如念佛。

  印光大師講得很實在,他說:你念佛,你念一句,人家就聽到一句。只要不是懶漢,他都可以隨口念;就是懶漢,只要他自己不把耳朵堵起來,你念,他也能聽到,他聽到了就有利益。誦經就不是這樣了,誦經誦得飛快,不識字的人不能誦,識字的人舌頭不那麼靈活,也不能跟著誦。懶漢能誦還想偷懶,其他不懂經的人也聽不懂。這樣,誦經的利益根本就比不上念佛。

  【把你的佛給我】

  大師也舉了一個例子:

  無錫一個年輕人,二十幾歲,得了重病,也是因為過去的業障,不好死,死不了。

  他就跟他爸爸講:“爸爸,把你的佛給我,我就好走了。”

  他爸爸說:“我也沒有佛啊!”他爸爸沒有信佛,也沒有念佛。

  “你答應一聲就好了。你答應給我,我就可以走了。”

  爸爸一看兒子都到這種程度了,管他有沒有,“好吧!答應你。”

  這一答應,他兒子當下安詳落氣,就走了。

  他爸爸後來感到很奇怪,就問寺院裡的師父:“你看我這怎麼回事?我兒子走的時候,說把我的佛給他,我也沒有佛啊!我怎麼一答應他,他就好走了?”

  師父就問:“你是干什麼的?”

  他說:“我是廚師,專門做素菜。寺院裡打佛七,我就到寺院裡做菜。”

  師父說:“好了!有答案了!”什麼原因呢?因為寺院打佛七的時候,他在廚房裡做菜,人家在佛堂裡念佛,每一句佛每一句佛他都聽到了。他聽到了,都藏在八識田的種子裡邊,每一句佛的功德都有。他自己都不知道,可是鬼神知道。等他兒子要走的時候,這些鬼神、冤家債主知道他爸爸有功德,因為他們都在苦惱當中,只要他爸爸答應說把佛號功德給他們,那麼冤家債主就可以仗佛號的威神功德離苦得樂。

  印光大師講:如果是誦經,他能得到這個利益嗎?不能!而且他還只是不經意地聽,如果他自己很認真地每一句、每一句跟著念,那功德更大,效果更明顯。

  【地藏彌陀比較】

  凡做功德,仍以念普佛為是。做功德超度,或者是回向求福,還是念普佛,就是念阿彌陀佛。不必改念《地藏經》。(印光大師)

  這是有人提到《地藏經》。當然,其他的,如《普門品》啊,別的經典,拜千佛、萬佛,拜什麼忏等,通通不需要!你都以念佛為主。

  地藏菩薩救苦心切,然比阿彌陀佛臨終接引、令得往生,則又相去懸遠。(印光大師)

  地藏菩薩威神不可思議,“救苦心切”,但是跟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比,那又差得太多了。

  念佛一法,超過一切,或薦亡,或祈親壽。並一切所求,皆可如願。(印光大師)

  超度亡靈,任何法門不如念佛。對於亡人,對於現在的人,利益都沒有比念佛更大的了。或者親人已經亡故了,或者祈禱我們的親人延壽,或者祈求世間一切,都可以念佛而求,都能如願。

  【祈求考試如意,念佛也有效果】

  真的是這樣。弘願寺每到五月份、六月份,就有很多學子要祈求他們考試如意、增長福報,我們都給他們念佛,都有效果;祈求父母能夠轉健康,或者說久病的要速往生,都有效果。弘願寺專門念佛,其他所有佛事一概不做。

  總之,念佛能夠增長我們的福報。如果一個人有智慧、沒有福報,你也考不上,或者考不上理想的大學。為什麼呢?憑智力你是能考上,但是一出門,結果拉肚子,考試臨場發揮失常;路上塞車,結果你晚了半個小時;平時做得好好的題目,考場一看,暈掉了。這就是沒有福報的表現,平時學習好,臨場考試發揮不行,這樣的人很多。平時學習不好,臨場考試有超常發揮的人,他就是有他的一種好處和福報在。這個學生他自己對佛有信心,就容易得佛加持,我們再念佛回向,讓他的冤家債主不來干擾他,讓他有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這個都是有作用的。

  【以求生西方為主】

  下面大師講,雖然說世間的一切所求,你誠懇相求,都能如願:

  但以求生西方為主,萬不可求來生福報,若求來生,便無往生之利益矣。(印光大師)

  你今生的什麼都可以求,來生的什麼都不能求,來生只求一件事——往生西方。你今生要兒女孝順、工作順利、貴人相助、身體健康,你都可以求。但是你千萬不要求來生富貴,來生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你一旦求來生的話,就說明你不想往生西方,這樣你就失去利益了。

  今生利益雖然可以求,但是你要搞准了,不要等阿彌陀佛來接你了,你還捨不得,就麻煩了!大事你得分明白。

  (摘自《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實修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