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人的行為都是從心出來的


  有位老師他平常的時候都罵學生罵得很凶,學生也很怕她,剛好有一天她必須要教學演示,就要教給其他的老師看,結果其他的老師就到她的教室來,因為她平常都罵學生,所以她那天對學生特別好,但是笑起來,後面的老師看了渾身不自在,都起雞皮疙瘩,為什麼?平常凶巴巴的,一時間笑都笑不出很自然的樣子。結果她的學生看傻了,不知道怎麼回應,因為好像覺得老師很陌生,所以那堂課上下來很尴尬。所以對人的關懷、對人的尊重、對人的禮貌,那可是假不來的,就要從平常就是這樣的存心。

  我聽到朋友跟我講這個事例,我就接著問,我說這位女老師是不是跟先生處得不好?是不是跟家裡人處不好?他說你怎麼知道?人的行為都是從心出來的,她的心一定是非常不安,非常焦躁,才會表現出這樣的行為出來。所以我們不在結果停留,不在結果批判別人,更重要的,假如我們是她的同事,要趕快引導他,“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當然這是一個目標,你不要一開始第一句話就跟她說“愛人者人恆愛之”,先要怎麼講?所以講話是藝術,你直接劈頭就講這句經文出來,她一定覺得你要教訓她。你應該跟她說,“哎喲,別氣了,別氣了,生氣傷自己的身體”。“你看,他還關心我”,她一聽也滿舒服的。所以要先關懷她,再慢慢建立信任,之後再循循善誘,然後你要演一個好樣子給她看,不這樣亂發脾氣還是可以把學生帶好,她就會主動來跟你請教,來向你學習。

  所以我們處事當中見到人有善的,所謂見人有善,我們要不嫉妒,要隨喜,要贊歎,所謂見賢思齊;見人有惡,見到別人有惡要怎麼樣?“即內省”。你們《弟子規》愈讀愈熟,來,給自己掌聲鼓勵一下。見人有善行不去嫉妒,而能夠歡喜的去贊歎他的好,去引導別人向他學習;見人有惡不批評,要規勸,或守默,守默就是先不講。規勸跟守默是觀察時機去決定,假如信任夠了就應該規勸,假如信任還不夠就先不說,所以這個都要審時度勢去做,因為你批評只會跟他的關系更不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