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修學首先一定要不自欺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自己真的有學問,就可以跟人家切磋,可以利益他人,可以覺悟他人。真正有修養的人,慈悲、仁愛,別人能得利,他比別人更高興;別人能聞聖賢教誨,他比別人更高興。所以能跟人切磋,能跟人介紹經典,他快樂、高興。那就是仁愛之心了。

   那我們要來勘驗一下。我們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可能有幾年了,一開始接受聖賢教誨的時候,別人假如有興趣,哪怕已經十一二點,我們都以最快的速度,高高興興地把經典送給他。他能得利益,太好了,他的孩子能教得好,我們比他更高興。可是過了三年五年了,我們這一份熱情還有沒有保持?“你那裡有沒有《弟子規》?”“有啊,以後拿給你。”這種人家高興,我們比他更高興的心態退了,那就愈學愈油條,愈學愈麻木哦。

   所以有一句話叫“發心容易,恆心難”,一開始接觸的時候非常勇猛,巴不得每個人都好,學著學著沒有依教奉行,煩惱伏不住了,煩惱做主,就只想自己不想別人了。所以真正心胸寬闊了,要掌握每一個機會給人家介紹經典,讓他開智慧,利益他的家庭、後代。

   所以修道修這一顆心,看真誠心有沒有提升,利人的心有沒有提升,謙卑的心、恭敬的心有沒有提升。提升了,我們才有進步。假如不耐煩了,有情緒了,哪怕我們學十年二十年,實質上還是退步了。所以一個人修學,首先一定要打破第一關——不自欺。到底我是在進步,還是在退步,不能欺騙自己,時時守好這一顆心,“時習之”。而且修身以慈悲、仁愛為本,不斷擴寬自己的心量,“趕緊去掉習氣,讓我的學生早一點得利,讓我的孩子早一點得利”,那就有動力去對治自己的習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