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廣學多聞的錯誤理念埋沒了多少古今英才!


淨空老法師:
廣學多聞的錯誤理念埋沒了多少古今英才!

2012年7月12日 13:15:38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487集2011年7月9日講於香港)一文中節選出來的。

                                                                    

我們想廣學多聞,佛不反對,佛也希望你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有訣竅,你不懂這個訣竅,你學不到。今天廣學多聞,那你是浪費時間,你不懂方法,你學多了,學雜了,學亂了,一樣都沒有學通。佛教給我們,一部經學通了,然後廣學多聞,不費力氣,一接觸就明了。

你們看《六祖壇經》,惠能大師為我們示現的這個例子不是假的,能大師沒有學過經教,五祖忍和尚是他的老師,只是半夜三更召見他,跟他講《金剛經》大意,大概講將近三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為什麼?他得定了,善根成熟了,老師一點,他就通了,這一通之後一切都通了,五祖把衣缽傳給他,半夜叫他趕快走,免得嫉妒障礙。他問五祖:我到哪裡去?五祖說:你是從南方來的,你還回到南方去。

路途上遇到無盡藏比丘尼,在曹侯村,那時候他二十四歲,無盡藏比丘尼受持《大涅槃經》,這他不知道比丘尼每天誦經。《涅槃經》很長,在中國有兩個譯本,一個譯本是四十卷,另外一個譯本是三十六卷,都是大部頭的,無盡藏比丘尼天天讀,這部經從頭到晚念一遍一天念不完的,至少要一個星期到十天這部經才能念一遍,惠能大師在旁邊聽,等她念完之後,他就把聽的意思講給她聽,這比丘尼非常驚訝,講得這麼好!捧著經書向他請教,他告訴比丘尼:我不認識字。她就非常驚訝:不認識字你怎麼能講得這麼好?他說:這個與認不認識字沒關係。 

法達禪師到曹溪去參訪他,法達一生受持《法華經》,《法華經》分量不多,一天可以就念一部,他念了十年,這種毅力、精神值得人尊敬,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但是沒開悟。到曹溪去參訪六祖,禮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見到老師拜三拜,頭沒有著地,起來的時候六祖就問他:我剛才看到你禮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用現在的話說: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這是傲慢。他也很老實,誦《法華經》三千遍,《法華經》一天可以讀一部,三千遍,十年。六祖就問他,《法華經》講些什麼?他不知道,說不出來。

法達禪師反過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部經我沒聽過,你念給我聽,你已經念了三千遍,背得滾瓜爛熟,你從頭念給我聽。《法華經》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六祖說:行了,不必念了,我全明白了。講給他聽,他開悟了,他為什麼開悟?三千部,定了!心定了,心裡頭只有《法華經》,所以人家一點就開悟了,開悟之後再拜、禮謝老師,頭著地了。這都是記載在《壇經》裡頭的,說明一個事實,真見性全通了,不見性就通不了。有定沒有慧,他通不了。

六祖能大師,由此可知他在日常生活當中,他心是定的,沒學佛,他心裡只有一樁事情,定於一,定什麼?他的老母親,孝子,每天上山砍柴,到城裡去賣柴,得到一點錢,買米買菜,回家去孝順母親,孝子。心最貴的就是定於一,他只有一樁事,除一樁事情他沒有事情,他清淨心

只要定於一都叫禪定,你不能搞太多,不能搞太雜,惠能大師沒人教他,家庭貧窮,唸書,找老師還送點老師的禮物,他家裡頭沒有,他砍柴的,所以我們曉得他定在什麼,他定在他母親,念念不忘老母親,所以在黃梅八個月,只有他保持了清淨心,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他用清淨、平等心對待,用謙卑,讚歎別人、禮敬別人。人人稱讚他是個老實人,他 是個好人,沒有壞心眼,最後他在五祖會下大徹大悟。

五祖一生學生當中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他一個,神秀還沒有到這個程度。神秀是解悟,能大師是證悟,這些人給我們做的榜樣,不但是幫助我們增長信心,一深入、長時熏修這種方法,我們有了信心,還勉勵我們去真幹,我們會得到像他一樣的效果,像他一樣的成就,這就對了。專求,“專樂求法”一門,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 心無厭足,不疲不厭,自利方便”,真能夠守住,這就是持戒,守住這個規矩,一門深入,其他的放在一邊,開悟的時候再看,你全都懂了,沒有開悟,浪費時間,而且你學習的心亂了,結果到最後學成什麼?,全是知識沒有智慧,那就完全錯了!那不是學佛,而是把佛法、經典當作世間學術去研究,這樣的人很多!不止現在,古時候有。如果懂得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成就的人會很多。

現在佛法裡頭沒有大善知識出現,無論在家、出家都沒有,原因是什麼?不懂得方法,祖師大德這些示現我們忽略了,受到現前教育思惟的影響,都是想廣學多聞,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廣學多聞父母認為是正確的,要教小朋友學很多東西,什麼唱歌、跳舞,什麼玩意都學,把小孩還累壞了。功課太多、太雜,所以現在小朋友沒有古人那麼幸福。古時候小朋友只學一樣東西,決不可以同時學兩樣。只可以說一樣學會了,再學一樣,決定不許可同時學兩樣,為什麼?要專。 

 古人遵守老祖宗教學的原則,“ 教之道,貴以專”。現在?現在是“ 貴以雜”,他不是“貴以專”。現在人都想多、雜,要多,結果學到之後精疲力倦,沒有一樣學通。這個指導的理念錯誤害了多少人!多少英才。因為這種教學的理念,埋沒掉了中國世世代代都有聖賢出世,為什麼現在沒有?現在人頭腦絕不輸給古人,之所以不能成就,全是方法上的問題,方法錯了。 

 我這一生就沾了一點邊緣,有那麼一點誠敬心,知道尊師重道,知道尊重古德的這些典籍。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習十年,李老師對我們的教學是一門深入,決定不許可同時學兩樣東西,決定不許可的一樣學會了,才可以再學一樣。他的標準很低,不像古人那麼嚴格,他的標准你學一部經,這部經能上台去講,他在下面聽,你沒有講錯,算這部你學會了,你才可以學第二部。同時學兩部,他很乾脆告訴你:你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們得這麼一點利益。 

 這麼多年我很想學古大德,李老師也常常讚歎古大德,守住一個老師,住在一個道場十幾年、幾十年不下山,他成為一代祖師,這個要有大福報。我們沒有這個福報,所以一生過著流浪的生活,從出家開始在寺院裡只住了一年就得流浪,哪個地方請講經,他喜歡聽什麼,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這麼多年也講了幾十部經,這不是我自己意思。依我自己我只希望講一部經,可是(為了)恆順眾生講了那麼多(部經)。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