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教育是大事,總理是大官,大官不如大事,做大事有意義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集2012年6月27日講於香港

   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權智,如來成佛之本體在於實智,怎麼成佛的?就是真正證得自性本俱的智慧,智慧不是從外來的,這個理跟事我們要細心去觀察,接受他,現在人不相信,他們認為智慧從哪兒來的?廣學多聞。錯了!廣學多聞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裡面自然包括一切知識,知識裡頭不包括智慧。所以今天世界出了問題沒有人能解決,原因是什麼?通通是知識,沒有智慧,知識是有局限性的,而且還有後遺症,我們參與聯合國的和平會議看到了,把這樁事情證實了。

  中國古人求學,是求智慧。智慧怎麼求呢?清靜心裡頭求,清淨心生智慧,平等心生大智慧,所以他在這個地方用功。所以童蒙的教學教什麼?教規矩,教他的心定下來。小孩也胡思亂想,不准他胡思亂想用什麼方法呢?背書,用這個方法。背書最重要的是培養他的根本智,不讓他胡思亂想。背這個書不講給他聽,講給他听就變成後得智了,就變成知識了 .不講,光叫你背,背得滾瓜爛熟,讓你腦子裡頭沒有胡思亂想。它是個手段,這外國人不曉得,這中國人教育的智慧。

  智慧的教育,從小小孩就訓練成小大人一樣,他懂理,守規矩懂理,待人接物一點都不會錯,他學這個東西。到十三四歲智慧開了,再給你講解。那個講解什麼?後得智。你就明白了,這套教學的理論只有印度跟中國有,我們到全世界到處去搜索,沒看到。所以我們真想的時候把這做出來給人看,中國教育有它這種方法,這個試驗要做出來了,被社會大家肯定了,我們現在的教育方法就會改變。我在澳洲跟洛克文討論這個事情,他就非常贊成,他希望我辦個小學做試驗:試驗成功了,我帶國會議員去參觀,然後國家立法,把這教學的方法的理念改正過來。

   這個做官得有官運,洛克文這個官運不佳了,沒做多久就下台了。我給他寫了封信,勸他別做官了,搞教育,我們一起來試驗,你來帶頭,我們現在圖文巴市長,他們是一個村莊長大的,他們是好朋友。我說你就到圖文巴,我們幫助你,我們辦個學校來做試驗,這個試驗成功了,比做總理高明多了,這是大事。總理是大官,大官不如大事,做大事有意義。我叫他學孔子、學釋迦牟尼佛,真正做有益於國家、民族跟人類的大事業,端正教學。現在教學偏了、歪了,所以把人都教壞了,這是大事,沒有比這個事業更大的了,幹這個事業這是聖人、這是佛菩薩。

    “一代教化之妙用,存與權智。”

    那就是實之其用,這什麼?教化眾生。

    ……

  密宗經典分兩個部分,一個就是胎藏部,一個是金剛部,跟我們漢傳的《大藏經》其是相同的。漢傳《大藏經》分為經藏、律藏、論藏。那麼在密宗的胎藏就是漢傳的經藏、律藏,金剛藏就是漢傳的論藏。胎藏是根本,像小孩一樣,懷胎時候是根本,是經跟戒,經藏跟律藏。金剛藏裡面是佛或者是菩薩大家討論的、議論的,是我們漢傳的論藏。這兩部合起來在漢傳稱為是《大藏經》。這樣說出來大家就比較容易懂了。

   “《佛學大辭典》'八葉蓮台'條:(術語)胎藏界曼陀羅之第一院中台也。中央為大日,四方之八葉,為寶生,開敷華王,無量壽,天鼓雷音之四佛,普賢、文殊、觀音、彌勒之四菩薩,合為九尊,是三密相應之時,吾人肉團心(心臟)開敷之相也。節錄自《佛學大辭典》:密教謂肉團心之實形為心蓮。”

    三密相應的時候是口持咒、手結印、心觀想,這叫三密相應。這個觀想就想自己的心,這心藏。心藏就好比是蓮花,心臟有八瓣,觀想這個。底下有心蓮,密教為肉團心之實形為心蓮,所以他這叫觀心,觀心確實為觀心藏。

   “大日經疏四曰:'凡人汗栗馱心(肉團心)狀,猶如蓮華合而未敷之像,有筋脈約之以成八分。'”

  《大日經疏第四》裡面說,凡人肉團心,這就是指我們的心藏,那心藏像一個蓮華合而未敷之相,像花苞,沒有開,心藏像個花苞的樣子,有筋脈,約之以成八分。這個心有八瓣八份合起來的,他觀想這個。

    所以密宗跟淨土宗都是從“淨”入門。心淨則佛土淨,也都是靠他力,屬於他力法門。但是淨土宗的“淨”是遠離染污這樣得的清靜;密宗不是的,密宗他不離。所以密宗的“淨“比我們這個要高,可是它難修,他要真淨才有成就。如果不淨,修那個法的話會墮落,這是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密宗不能成佛就墮阿鼻地獄,沒有當中的,真的成功了就上去了,不成功就下來了。

   跟章嘉大師三年,他沒有傳密給我,告訴我密是加行法,等於說什麼?是研究所、博士班,最高峰的。菩薩不學密不能成佛,什麼時候修密呢?初地以上。我們有沒有這個資格?初地以上才有資格修密,為什麼呢?接觸一切法如如不動了,財,色,名,食,睡他不動心了,這是真淨。這淨土宗是財,色,名,食,睡遠離他了,他清靜;他不是遠離,所以他那個“淨”是真清靜,確確實實契入入萬法皆空,一切法了不可得。這個理我們完全明白,也就是說他的念頭、意念哪完全住在不斷之無中,我們用這句話講就容易,啊,知道所以一切法是不斷之無,所以一切境界現前他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說明初地以上的境界,不是普通人的境界。

    所以我的老師高明,我那是初學,什麼都不懂,跟方老師學的是哲學,完全用哲學來看大乘經。章嘉大師引導我,告訴我:你看,戒律重要。密宗對於戒律比顯宗更重視,密宗難,難在這個地方。那麼密宗成就,現在很少了,修學的人很多,都學錯了,學偏了,學歪了。

   黃念祖老居士,密宗的金剛阿阇黎,他將這部經的集注完成之後,這部註解六年時間完成,就求生淨土了。身體不好,多病,八十多歲了,他大我十幾歲,今年一百歲,他在的話今年一百歲,大我十四歲,告訴我,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每一天念佛號十四萬聲,追頂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著念,一天十四萬聲,念了半年他走了。所以他最後,密放下了,禪也放下了,他跟虛雲老和尚學禪,把這些事情都告訴我。他通,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他真通,注這部註解用集注的方法,非常高明!如果他自己註解,排斥他的人一定很多:你算老幾,你怎麼敢註註解?人家不服。現在用這個方法,佛經上講的、祖師大德講的,沒有人敢講話,所以我對他很佩服,真高明,真實智慧,從你搞這個書我看到了,讓大家沒話說,你不能不接受。雖然這個本子在中國大陸引起普遍的反對的聲音、批評的聲音;還算不錯,這個我們認為國家還是有智慧,中國宗教局承認這本書,那大家沒話說了。宗教局出版的《淨土五經》,《無量壽經》就是用的夏蓮居的會集本,這個出來之後,聲音慢慢就低了,就沒有了。國家肯定了,這都是好事情,還是有祖宗之德,三寶加持。

    我們繼續往下面看,所以他以蓮花台,這是心藏裡頭的一個最重要的部分,代表實智;外面八瓣代表權智。

    “《大日經二》曰:' 諸佛甚稀有,權智不思議。'”

   “實智”是無知,般若無知。“權智”,無所不知,用在哪裡?用在度化眾生。度化眾生就是真實智慧起作用是無所不知。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體會到,中國古代跟印度求學,他就是求根本智。所以紮根教育完全在根本智,小朋友不讓他胡思亂想,用背書這個方法妙絕了。不管他懂不懂沒關係,將來長大的時候一定全都懂,為什麼呢?根本智得到了。書又背的那麼熟,所以,任何他所背讀的, 他都能講的通,智慧開了,那個智慧是底下會講到的“無師智、自然智”,這都是屬於後得智,也應證了古人所說的一句話“讀書千遍,其義自淨”,小孩背書不止一千遍。所以古時候參加考試,童子考中進士的人,每一個朝代都有。童子是什麼?不滿二十歲,二十行冠禮。冠禮之前都叫童子。考取進士,一般派他做地方官,那就是現在的市長,管好幾個縣,十幾二十歲。現在十幾二十歲不懂事,那個時候就能有治國、平天下的本事。從哪裡學的?老方法裡頭學的,新的方法學不到。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得開慧,佛教把這個東西傳來了,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這個理念方法都接受了。真有道理。

   我們今天講教學不能不重視,古人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從自性裡頭來到,不是哪個人發明的。智慧是從清靜心得來的、平等心得來到,怎麼樣訓練人的清靜心平等心?尤其現代這個社會,我常常想著怎麼辦這孩子?社會是個大染缸,怎麼教他教的好,一踏進社會他就完了。這最大的難處。他沒環境。早年我們想了一個方法,想一條龍的學校,從幼稚園一直辦到研究所。招生呢,只招幼兒園的學生,一年級學生都不招,我讓這個學生慢慢升級,所以這個學校好辦,不必一次完成,小朋友到小學了就辦小學,到中學了辦中學,到大學就辦大學,年年收幼兒園的學生,二十多年之後,我這個學校就圓滿了。一條龍,當中沒有插班生,老師要發心來帶,學生到什麼程度,老師也提升到什麼程度。老師等於保姆,從幼兒園陪你到研究所,陪你二十年,把你管教住,不讓你學壞,這才叫根深蒂固。他將來在這個花花世界不是跟他們學的,他要來改造花花世界的。這是我們想出這麼一種方式,看有沒有這個機緣去落實。

   但是我們今天能看到許許多多的家長對這個都有興趣,都希望真有這個學校,他把他的子弟送來,所以還是有可能的,這是從前中國家學、私塾,都是這麼樣教出來的。中國古時候政府,政府辦的學校那就是現在的黨校,培養國家各級公務人員的。學生從哪裡來?學生從考試,這個政府來考試。真正教學的話都是每個家庭負責任。所以從前教育,家承擔了;養老,家承擔。這是社會兩樁大事情都是家承擔下來。所以中國這五千年博得長治久安、太平盛世,家的貢獻太大了。家沒有了,再想像過去那樣盛世,不可能了。所以中國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是關鍵。今天身學得好,家沒有了,也無可奈何。所以“家”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頭是核心的地位、關鍵的地位。怎麼樣能把他再興旺起來,這才是中國文化的特色。

    《大日經》上說:“諸佛甚稀有,權智不思議”。佛權智能夠度化十法界的眾生。

    “故知方便智,亦不可思議度生妙用權化之法,全由此智。又從實智以求權智,亦即從根本智而達差別智,故曰:'增長了知。'”

    這些話,我們只有看中國過去傳統教學裡頭,我們會懂,要不然話我們不懂。從中國過去家學裡頭我們一看就明了了。

    “蓮瓣之盛敷,可喻增長,蓮瓣之初開,可喻了知。”

    這增長了知,用蓮花來做比喻。

    “心蓮八瓣開敷,正顯增長了知之義,因蓮葉開敷,而明現蓮台。”

    蓮花開了,蓮蓬現前了,蓮台就是蓮蓬。

    “正表從方便智的開明,而徹顯心源也。”

  “澈顯心源”就是明心見性,說明後得智的作用不可思議,我們在這一生修身,要靠後得智;齊家、治國、平天下全要靠後得智。後得智從哪裡來呢?《大學》裡面前頭還有一段“格物,致知,誠意,正信”,這個是教育的大根大本。如何讓小朋友從小就培養成對物質的慾望淡薄,從小培養知足常樂,這個非常重要!縱然家庭是富貴家庭,對兒女養成刻苦耐勞,這個可以從曾國藩先生他們的家能看出來。曾國藩的一生事業也值得人讚嘆。在清朝,他做總督,管四個省。一般總督是管兩個省,他管四個省。清朝也出現這麼一個人,之前沒有管四省,之後也沒有,真是大富大貴,你看他對家庭、子侄的教育,他的家訓、他的家書能看到,子弟、後代、傭人多,決定不准傭人伺候,灑掃應對都要做,你自己住的房子你自己收拾,學成刻苦耐勞,體恤這些工作人員。工作人員都出生貧寒,他家僱傭的,對待這些人,人道,叫人感恩。子子弟從小養成勤儉,懂得節儉,不可以浪費,所以這個家到今天還不衰,他的後代還不錯。我們在台灣好像有一個大學教授,他的後裔。所以這個家教太重要了。

    過去的舊社會,有社會能配合,比較容易,現在社會上是沒有了,所以困難在這地方。如何來培養,用什麼方式能把他興起來,這是大事,國家民族的頭等大事。首先就學格物,格物就是對與物質的享受淡泊,宋朝人范仲淹做到了。范仲淹出將入相,做到宰相,帶兵打仗他是元帥。范家到現在還不錯,他們的後人來找過我,我那個時候08年在廬江冬天,他們到實際禪寺來看我,告訴我印家譜,很高事情,我說好事情。我說印多少,他印一百 套,我說太少了,你們這麼大家族一百套怎麼夠呢?經濟困難,我說一套多少錢呢?一套一百塊錢。人民幣,不貴。好像我送了不少錢給他,我幫助他印一千套的樣子,一套一百,十套一千,百套一萬,送他十萬塊錢。我說好東西,希望你們家人保存,再希望送給一些學校圖書館收藏,這著名的大學都應該要送。這是我們民族當中的典型、榜樣,應該要向他們學習,他們真正的根紮好了,這個根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信”,這叫根之根。這根裡頭的根本智,我們講《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那是外面的枝葉。要想枝葉繁茂,必鬚根本做好,不能不重視這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