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學佛—恰在不依不舍之間





來源:《淨土》雜誌2011年第3期 作者:超然


    互聯網時代,很多事情變得如此便捷,用過去的眼光來看,真有點兒不可思議。不可否認,網絡是個好工具。就我自己來說,大約是從2007年,才開始學習上網,三十七八的人了,那是相當地笨,經常要向自己的學生們請教——年輕人似乎天生就會這玩意兒。我就奇怪,他們的父母生他們的時候,好像還不曾見過電腦啊!他們是從哪兒繼承來的呢?


    當時也是因為形勢所迫,教學資料相對匱乏,必須得借助於網絡了。況且,自己也認識到,它的確是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之一。


    折騰了一年多,總算把基本操作、下載、卸載、上傳、安裝系統等等,大體學會了。忽然發現,呦,癮頭不小了,沒事兒就想上網溜達一會兒,隨便點點,兩三個鐘頭就進去了。要是趕上第二天沒課的時候,晚上稍不留神,十二點了!


    於是,眼睛累了,脖子酸了,妄想多了。本來熟悉的佛經,念起來忽然覺得有幾分陌生;本來習慣的靜坐,坐下來,忽然感到心緒紛飛。


    ——這可不行!這不本末倒置了嘛!


    ——人當轉物,怎麼能被物所轉呢!


    於是,開始管理自己。


    第一、把網線遷出自己的房間,放置到公用的房間裏,台式電腦也搬過去,僅供晚間查閱資料之用,白天絕不去碰;


    第二、重新在網上買一台實惠的二手筆記本,專供寫作或者流覽藏經之用,不上網;


    第三、白天把需要搜索的內容,記在一個本子上,晚上上網時,先幹正事兒,把資料查好,再流覽其他內容;


    第四、不使用包括QQ在內的各種聊天工具,不看網絡小說和影片,不玩遊戲;


    第五、每天早晨和上午,不講課的時候,就專門用來念經和靜坐,儘量不安排其他內容,就連備課,也放在下午;


    第六、無論做什麼的時候,包括上網在內,四十分鐘左右,要起身活動一下,散步經行十五分鐘的樣子,保證身心通暢;


    第七,每頓飯都吃七成飽,不餓就行了,尤其是晚飯,半飽就可以了,多吃些蔬菜,少吃主食;


    第八、每天午飯和晚飯後,都要獨自散步經行十里地左右,回到房間,還要靜坐半小時。不論環境如何,運動量要保證,動靜結合,生命在於運動啊。


    這麼一來,晚上上網的時間,大致被壓縮到了兩三個小時的樣子,足夠查閱資料和管理博客了,再簡單瞭解一下新聞,既不至於視覺疲勞,也不會接受太多雜亂信息,逐步回到了正常的軌道。


    我們這個時代非常特殊,科技發展,商業發達,商品繁多。人們可以輕易地擁有很多產品,表面上,這些東西方便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所用;而實際上,我們同時也就被它們所驅使,為它們所累。


    ——再美妙的事物,也是一把雙刃劍。


    就學佛來說,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我們隨時可以找到想要的各種資料,但同時,我們也就不那麼重視和珍惜它們了。甚至,就算是佛經和祖師大德的珍稀開示,人們也往往沒啥心思,去仔細地學習它們了。


    ——方便,使我們變得浮躁。


    ——一顆浮躁的心,學佛怎麼可能深入呢!


    我從來不對著電腦念經,都是用經本。如果發現相應的好文章,包括祖師大德的開示在內,我就把它打印出來,放好,偶爾拿出來,靜坐著念一遍,慢慢地念,這樣效果非常好。


    只有這樣,自己的心才會真正平靜下來,其中的內容和法義,才會昭然若揭。此時,文章作者的心境,差不多就會顯現在我們自己的心裏,這也算是「以心傳心」吧。作者的智慧,自然也就為我們所汲取。


    如果是普通的文章,充滿思維分別和學識賣弄的文章,以及戲論、無聊的文章,是禁不起這樣靜心讀念的。因為,當我們自己的心,靜下來以後,它就好像一張細微的濾網一樣,把作者文章裏的妄想煩惱以及執著之顆粒,都會一個個過濾出來,予以摒棄。


    在這樣的實踐過程當中,你才會發現佛經和祖師開示的了不起之處,大不同於其他文章,其中,根本就沒有什麼好過濾的。即使你的心已經很細靜,也幾乎沒有辦法從中發現煩惱與執著的顆粒,而只會得到智慧與解脫的啟發。——那才叫做「經典」呀!


    網絡學佛,給我帶來了如許多的方便,我發自內心地感謝如是之因緣,以及無數人的勞動成果。同時,我也願意把自己的一點點兒學習心得,貢獻出來,放在網絡上面,平等地和大家分享,這大概也就是我開通博客的初衷吧!


    既珍惜它,合適地運用它,又不依賴於它,甚至,還要和它保持距離,不被它所困惑。


    對我來說,網絡學佛,恰在不依不舍之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