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趁人危,殺價賤買

蘇掖當了監司(監察州郡或監督各府縣行政的官職),家裏非常有錢,但卻十分吝嗇。每次買賣房產,必定要一直殺價,經常為了爭一文錢而弄得不愉快。
  他特別喜歡趁人危急的時候,以很少的錢買下對方的房地。有一次,他為了買一棟別墅,跟賣房子的人討價還價很久,感覺非常辛苦,他兒子在旁邊說:「爸爸!您可以多給他一些錢,改天我賣這棟房子時,也能賣得好價錢!」
  蘇掖大吃一驚,有點覺悟。
  買房地產的人應該知道「貧富無定勢,田產無定主」的道理。
  上元有一位地方的首富,名叫姚三老,曾經買了一棟有水池和庭園的大別墅。有一天,他邀王大癡到池塘上游覽和飲酒。喝得十分盡興時,王大癡問:「您買這棟別墅花了多少錢呢?」
  富翁回答:「花了一千兩金子!」
  王大癡說:「二十年前,我曾經在這裏飲酒和吟詩,主人告訴我:他花了一萬兩金子,您怎麼能那麼容易買到呢?」
  姚三老回答:「我計畫很久了,他子孫沒有辦法,只好便宜出售!」
  王大癡說:「您應當效法贊皇公在平泉刻石碑垂誡子孫:他日經濟不好時,不宜賤價出售!」
  它的主旨跟這則故事正好相同。
  馬氏家訓說:變賣房地產,可能是因為負債、三餐不繼、疾病、死亡、嫁娶或者爭訟,所以才會落得如此下場。為富不仁的人,知道對方急需用錢,就表面拒絕,暗中設下陷阱來引誘他,殺低價錢,等到契約寫好,又暫且給他一半的現金,拖延好些時日,一再減少價碼,或者用稻米穀類等其他物品高價抵償余款,屋主得到的零星款項,不久也就消耗散失了。原來準備辦某件事,現在卻辦不成了。富人又突然往來催取跋涉或介紹的費用。當富家正為自己善於謀略而沾沾自喜時,不知道天理循環,他的子孫,自然會敗光和賤賣產業,以讓別人復仇。諺語說:「富家更相交替受報」,難道您不相信嗎?(《德育古監》第一百一十四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