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第39集-蔡禮旭老師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九集)  2005/2/23  台灣台南淨宗學會  檔名:52-116-0039

  我們接著看「親仁」。親近仁德之人,之前也有講過這個「仁」是會意字,二人,哪兩個人?能夠想到自己就能想到他人,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一種態度;再講白一點,處處能替人設想。我們在判斷一個仁德之人,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第一個存心仁厚,而且處處謙卑能夠以身作則。

  我們在北京辦課程,剛好老師到山東去處理一些事情,那連夜坐了好幾個小時的車,在差不多八、九點趕到了北京。剛好我們那時候正在辦五天培訓課,楊老師都還沒休息,就到我們辦的這個酒店來看大家。剛好一些學員碰上了,楊老師就對他們說,她說:我們的課假如講得不好,你們一定要幫我們指出缺點來。第二件事又接著問這些學員,她說:吃得不好,睡得不好,一定要跟我們反應,一定要告訴我們,不然我們會招待不周。第三點楊老師又對這些學員說:上課一定很辛苦,所以你們要多休息。上課辛不辛苦?辛苦,所以你們今天要多休息。

  所以確確實實楊老師處處怎麼樣?替人著想。有一次剛好老師到海口去,我跟她走在馬路上,看到一個老婆婆推著水果在賣,結果楊老師帶著我去給她買了一些香蕉,老師就挑了一些比較爛的、快要壞掉的買回來,那「心有疑」怎麼樣?要發問。我說:老師,你怎麼買這個比較不好的。楊老師說:這個比較不好的,假如再沒有人買就爛掉了,因為我們回去馬上就要吃了,所以趕快把它買走。所以其實本來不買水果,一看到是老人家賣的,所以去買;再來也珍惜這些食物,不要把它糟蹋了。所以我們可以從她的存心仁厚來觀察。

  再來,從謙卑的態度,我們看到稻穗愈豐滿,它就垂得愈低。所以海納百川,而大海卻是跟百川比起來最低下的位置。所以孔老夫子一生教化了這麼多的學生,但是孔夫子說他一生的言論述而不作,代表夫子非常的謙卑,他說:我所講述的這些道理,都是古聖先王、都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傳下來的。非常謙虛,也唯有謙虛才能跟道德相應。所以我們可以從第二件事謙卑來看。那這一點我也在澳洲學到了,因為盧叔叔就坐我的旁邊,坐了一、二個禮拜,我還不識廬山真面目。

後來幸好有學那一句「事諸父,如事父」,我才懂得主動跟盧叔叔鞠了一躬:盧叔叔好。不然我就當面錯過,那可就差很多了。而從這一件事也深刻體會真正有德行的人看起來怎麼樣?平易近人,非常謙卑。所以我往後在進入一些新的團體,絕對不會被人家騙。因為我們年輕人,假如聽一些人講得天花亂墜,我又跟哪一個官員很熟,我這家裡有多少財產、事業做多大。一般的年輕人一聽會怎麼樣?怎麼這麼厲害!很有可能都被帶到錯誤的方向去了。所以第二點是謙卑。

  第三點必定是以身作則,都是講到一定做到,甚至於是先做到了才說出來。所以做到以後才說是聖人,說了以後能做到是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叫騙人。那我們要作聖還是作賢,就不要作騙就對了,「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所以必然時時要提醒自己以身作則,要能夠先從修身做起。李炳南老師,我曾經去過他的紀念館,也感受非常的深刻,老人家確實處處都以身作則。他的衣服穿了幾十年都沒有換過,當我們去看到衣服確實看起來還是非常整潔、樸素,那種惜物的態度都是做出來。那看到老人家的內衣跟襪子都是補了又補。所以外面看得到的部分都很整齊,代表對人的尊重;裡面看不到的部分,都盡心盡力再把它修補,代表對東西的惜福態度。李老師的學生多不多?多!送他的衣服多不多?多!但是他拿到了這些東西都送給他人,時時都看到別人的需要。

  李老師他活到九十七歲才往生,到九十七歲還在講課。他的學生就對他老人家說:老師,你都有這麼多學生了,讓我們幫你講就好了,你就不要再這麼樣的辛勞。因為老人家九十七歲講課是要好幾個學生一起把他怎麼樣?扛上講台。結果老人家說:眾人要我講一天,只要我活著,活一天就要盡力講一天。所以這樣的態度確確實實都是以身作則。李老師有一首詩寫到「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時時刻刻不忘這一顆幫助眾人的心,全憐這些暗路的人,找不到人生出路的人、智慧無法開顯的人,他都是這一分憐憫之心;但能光照遠,只要能夠讓他們的眼前出現光明;不惜自焚身,不惜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所以老人家演出了犧牲奉獻的精神。

  而他的學生釋淨空教授也是「師志如己志」,把老師的志向也完全當作自己的志向。所以我的師長已經八十歲了,他還在世界各地為了宗教的融合,為了世界的和平,還奔波不斷。有一次老人家在講課的時候提到,他說:你們這些年輕人要發出利益眾人的心,我年紀都這麼大了,還全世界奔波;有沒有哪一位年輕人願意出來多做一些事情,多為這個社會、國家、世界多做些事,你們假如願意,我老人家都願意給你們磕頭。所以當時候聽到師長這樣的談話,我們做學生的確實感到非常的慚愧,能遇到這麼好的老師指導,我們應該珍惜。

  「師志」,老師的志向要當作自己的志向。所以雖然自己能力不好,但是也要盡力去依教奉行,就起了一個念頭,一定幫師長多做一點事。結果後來過沒有多久,深圳就邀請我過去演講。所以確確實實一個人所處的境界,完全是他的心去招感來的,能感是真心,所感是境界。所以從三月份以後,我就到各地飛來飛去了。確實在目前的社會,目前的世界,有太多重要的事都需要我們真心去付出。在家庭,在很多的團體、很多的國家之中,都有刻不容緩的事要做。而要讓這些事情能夠圓滿,一定要我們怎麼樣?發出願心才行,相信「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所以有這麼多好的長輩給我學習,我的內心很歡喜,也非常戰戰兢兢,因為不能自己做不好而讓這麼多的老師、長者,辜負了對我們的教導。

  我在前年曾經在台中住了半年,剛好楊老師帶著我去拜見徐醒民老師,徐老師也是快八十歲了。當時候因為正值過年前夕,所以街道很擁擠,尤其經過一些菜市場,所以晚到了一、二十分鐘。當我們才開到徐老師的家裡的小巷子都還沒到他們家,他早就已經在巷口等我們,因為他怕我們怎麼樣?找不到。就看著老人家恭恭敬敬站在那裡等,我當時候印象很深,學問絕對不是說出來的,學問是怎麼樣?真正做出來的。所以要以身作則。

  很多次因為楊老師必須在大陸各地奔波處理很多事務,有時候剛下飛機十點、十一點,因為一回來大方廣又有很多事務,老師連休息都沒有就馬上又開始工作,常常要再忙到二點、三點。又有一次因為感冒,身體有點難受,但是工作量太大,也沒有休息,結果熬夜熬到四點多,感冒好了。被什麼治好了?浩然正氣會消毒。所以我們北京就流行一句話叫熬夜會治感冒。不過這個要因人而異,一定要是為聖賢、為眾人才有這個效應,不然會沒效!這都是長者給我的榜樣,我時時都放在心上。

  我也很珍惜可以親近仁德之人的機會,所以我跟盧叔叔真正在這一段時間見面的次數可能五隻手指頭都算得出來。可是只要我一回台灣,我掌握機會去親近他,常常他一天講話的時間絕對不會比我少。有時候跟到晚上,這盧叔叔在跟一些年輕人談話,聲音都有一點沙啞了,但是還是不疲不厭。所以確實仁德之人都是能做到以身作則。當我們從這裡去判斷,我們就可以確定這樣的人會是好的學習榜樣,會是好的同參道友。那我們接下來看經文,一起把它念一遍: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我們來看第一句,「親仁」第一句是『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諸位朋友,這句話您現在能不能感受得到?確實!但是「仁者希,流俗眾」是一個結果,結果抱怨沒有用,必須把原因找出來。為什麼現在是流俗眾,仁者希?因為失教了,沒有聖賢教誨,不明是非善惡。所以縱使現在是流俗眾,其實他們也都是受害者。所謂「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那現在要怪誰?我們再怪上一輩,上一輩說:我也沒學。然後再找上去,還要不要找?統統別找了!從哪裡開始?從我們這一代開始,不能再讓聖教埋沒,要讓它彰顯,讓它能夠照亮這個人間。

  所以因為失教了,再加上外面的污染程度愈來愈嚴重,所以叫內無基礎,外力量又很大,內外夾攻,必然是兵敗如山倒。所以現在大家都是不要先看誰流俗眾,先要把自己的雙腳怎麼樣?馬步要紮穩,先保證自己不會隨波逐流。等你雙腳都站穩了,雙手就可以拉別人,可以扶別人。把我們的能力慢慢都增強之後,就能夠把影響力從修身再來齊家、治國、平天下去發展。我們要有信心,只要真正把聖賢學問扎根扎好的人,絕對不會隨波逐流,他絕對可以從一個人轉一個家,轉一個團體、一個社會,我們要有這個信心。

  所以當我們教到「流俗眾,仁者希」,我們會跟小朋友說在現在這個社會你都不丟垃圾,但是別人有可能會丟垃圾,所以從小就要讓孩子有「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態度。而且要告訴他們,五加二絕對不能等於零。什麼叫五加二等於零?這是一條很普遍的數學題目,你們有沒有做對?五加二等於零,有時候還會小於零。就是在學校上課上五天,禮拜六、禮拜天回去又看電視看到半夜,隔天又睡到中午,那兩天一抹,有沒有進步?能夠不進不退還有點欣慰,大部分怎麼樣?退了,小於零。

  我們有跟小朋友講,小朋友聽了之後都怎麼樣?哈哈笑,笑完之後就告訴他們,我們絕對不會像這樣,我們回去要做其他小朋友的榜樣,而且還要做父母的榜樣。所以這些孩子也很爭氣,回去照常六點半起床,七點開始朗誦《弟子規》。有一次媽媽剛好怕他睡不夠,沒叫他,當他走出房間的門看客廳的錶已經超過七點,突然放聲大哭起來。所以孩子的態度習慣成自然,而且那一個哭不只是因為沒有讀《弟子規》,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什麼?他沒有聽老師的話,因為他們對老師怎麼樣?非常的尊敬。所以「流俗眾,仁者希」,我們了解到這個實際狀況,也要常常砥礪自己,提升自己。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果然是仁者,一般的人見到他都會有敬畏之心。所以在《論語》當中學生形容看到夫子「望之儼然」,遠遠看到老師非常有威儀,讓人家望了就會生起恭敬之心;「即之也溫」,真正靠近老師跟老師研討學問,會覺得老師的感覺很親切。因為孔夫子,仁德之人都是處處替人著想,處處講的言語都是要開人的智慧,所以當然會深刻感覺老師為他著想。所以即之也溫。所以「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他的言語絕對不會有什麼避諱,都會很正直的講出來,因為無欲則剛,所以我們的格言也有提到「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因為仁德之人絕對不是去求什麼名、求什麼利,所以他的言語都會直言不諱的指導我們、幫助我們。那「色不媚」,這個媚是指諂媚、阿諛,因為他們無欲則剛,不求人,所以也不會擺出一副這種討好的態度出來。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這個「親仁」,我們也要了解到是不是一、二個月來親一次?要多久?時時刻刻。來,掌聲鼓勵,標準答案。那請問一下,如何時時刻刻?你不能在走路的時候還拿著「弟子規,聖人訓」,怎麼樣達到時時刻刻?依教奉行,然後放在心上,整本經典熟讀之後就能放在心上。還有,中國文化把它濃縮起來可以有一個心法,只有三個字,我們就很好時時提起來觀照有沒有在聖教之中。中國文化的心法是哪三個字?「君,親,師」。天地之間最尊貴的就是天地君親師,很多的省分現在的祠堂供的那個牌位還有天地君親師。

  其實這些君親師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天地之德落實在立身,落實在齊家,落實在貢獻社會上。所以中國人對於君、親、師特別的恭敬。而這個君親師除了身分之外,還有它本質的意義,我們只要時時告訴自己有沒有「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這樣你就能時時在聖道之中。那很多人說:我又不是企業老闆,怎麼作之君?這個君是指以身作則的意思,是指領導,以身作則,也就是身教:再來作之親,這個親是指關懷、愛護,把他當一家人看待,叫作之親,愛護關懷;再來作之師,師是代表教導,代表因材施教,這是教導,是言教的部分,也是抓住很多的機會教育點。而君、親、師一定可以解決所有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當人與人的問題可以解決,那人與社會的問題能不能解決?整個社會只是人群的積累,所有對待人的態度你只要掌握到了,人與社會的問題就解決。那人與自然一定可以和睦相處。因為孟夫子告訴我們「親親而仁民」,就可以愛護人民,愛護眾人;「仁民而愛物」,就可以這種仁慈之心延伸到對於萬物的關懷、的尊重。所以只要能把人與人的關係處好,將是天下太平。所以我們在人與人當中時時提醒自己有沒有做到君、親、師,用這樣的態度道業精進很快。

  但是我們現在也聽到家長說孩子不好管,老師說學生不好教,老闆說員工不好帶。那這些是結果,原因在哪裡?儒家的一句心法,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一句話很有意思,它的典故來自於《中庸》。在《中庸》裡面孔夫子提到「射有似乎君子」,這個射箭就好像君子之道。我們看看射箭的時候把弓拉開來準備發射,射有似乎君子,弓箭發射出去,結果沒有打中目標,叫做「失諸正鵠」。正鵠是指目標的意思。射出去沒有射到目標,怪誰?「反求諸其身」,要怪自己技術不好。結果現在的人是射出去沒有射到,馬上就說:那一支箭是哪家公司做的?做這麼差;這一支弓又是哪家企業做的?怎麼做得這麼爛。都沒找到什麼?問題的癥結所在,所以孩子不好教,員工不好帶,都沒有反求諸其身。

  所以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現在的家長覺得孩子教不好?就是沒有真正落實君親師。配合得很好。君、親、師。我們來看現在的家長有沒有以身作則,有沒有?可能都教孩子要做《弟子規》,要孝順父母。結果對父母講話的態度可能又不好,那小孩上行怎麼樣?下效。上行下效。我記得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是有一個地區他們有一個不好的風俗,就是父母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把他們背到山上就放在那裡,自己就回來。他的兒子看了很不忍心,都一直勸他,說不要把爺爺放到山上去。但是他的父親不聽,後來他跟著父親把爺爺背上去,放了以後正準備回來,結果這個兒子就去把這個竹簍主動的撿回來,他的父親就跟他說:那個竹簍就放那裡就好,你怎麼還撿回來?結果這個兒子就對他父親說:我要拿回來,以後可以背你上來。這個兒子有沒有智慧?有!他用這種善巧把他父親的孝心先喚醒一下,他也會顧慮到,那我不孝的話,我的兒子馬上怎麼樣?學去了。所以家長假如沒有當好榜樣,上梁不正下梁定歪。所以接觸的人愈多,愈能深刻感覺到家教真實不虛。

  所以我們為人家長要先考慮到君有沒有做到?再來,家長一定會說親我有做到了,親是愛護,每天都盡心盡力賺錢給他花,是不是愛護?假如這個愛護沒有智慧,愛之足以害之,把他寵壞了,那還得了!所以閩南話提到「寵豬舉灶,寵子不孝,寵妻吵鬧,寵夫半夜爬起來哭,寵女兒難入人家的家教」。你看地方的俚語都含有人生很深的智慧,因為這一些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都是去蕪存菁,一句話就可以讓人生很大的提醒。

  我們來看一下「寵豬舉灶」,寵豬寵到牠跑到你的廚房,把你的灶都怎麼樣?掀掉了,你看這句話多有道理。現在人養狗,沒有把牠好好教訓,都跑到床上去那裡搖尾巴,主人說:你給我下來!牠還不理你,因為牠知道你的底線到哪裡。狗都會探你的底線,那人會不會?所以你教育孩子一定要非常有原則,不然一定會被孩子給你摸得一清二楚。所以豬都不能寵,人更不能寵。所以寵兒子他就不孝。

  我曾經聽一個朋友講,有一對夫婦養了六個兒子,高不高興?六個都兒子!養了六個兒子給他們買了六間房子,娶了六個老婆,一個人一個,統統都把他安排好了,這樣的父母偉不偉大?結果下場如何?沒地方住。這樣是愛護孩子嗎?害了。從小到大什麼都幫他做好了,他只會生起一個態度,父母幫我做的都是什麼?應該的。所以到最後大兒子還有一點良心,在一個豬舍旁邊蓋了一個小木屋給他們夫妻住,旁邊的鄰居看不下去,告訴他們:告你的六個兒子。要不要告?「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假如真的告贏了,六個兒子分配下去,每一個人養兩個月,這個養起來是什麼結局?可能媳婦拿飯過來用丟的:趕快吃!本來退休以後還可以活十年、二十年,結果去被六個兒子奉養之後,只能活三年,之後又得癌症,每天氣死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所以教育孩子要以德為本,這樣才是真正愛護他。

  再來,我們看看「寵子不孝,寵妻吵鬧」。連太太都不能寵,因為寵了太太之後,她會一哭二鬧三上吊。你上班上到一半突然電話響了,都會突然打了哆嗦,會不會是我太太又有什麼事情來了?到最後是事業、家庭都會搞得亂七八糟。所以娶妻要娶什麼?娶賢。現在的男人懂不懂?不懂。不能怪他們,他們又沒有學過「關雎」,沒有學過《詩經》第一篇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為什麼關雎是《詩經》第一篇,居然是談鳥,居然談窈窕淑女,《詩經》是中國一本相當重要的經典,為什麼第一篇談關雎?有大學問。五倫之首,五倫當中最關鍵的是哪一倫?夫婦。所以第一篇文章就談夫婦之道。為什麼要用鳥來告訴人?都有學問的。我曾經就問初中生,我說:窈窕是什麼意思?他們有一個女的初二生,她就回答:身材姣好的女性。我說聖人的意思已經面目全非。你不能怪她,因為她走出去很多瘦身廣告都用窈窕,似是而非,所以也不能怪他們。窈窕是指非常有賢德的女性。

  那為什麼「關雎」擺在第一篇?因為這個關雎牠找到一個伴侶終身不換。所以因為人很好面子,假如你直接告訴他:你怎麼可以把你太太冷落了。他會回答你:你管我這麼多。是不是?但是你用這個詩詞告訴他:你看,這個鳥類都不願意背棄牠的伴侶,我們當人怎麼可以連鳥都不如?用這個方法,他假如有慚愧心的,馬上知道收斂;假如沒有慚愧心的,你也沒有跟他結怨。所以為什麼《詩經》裡面有這麼多蟲鳴鳥獸的名稱,都是用來譬喻,用來喚醒人的性德,喚醒人的良知。所以找伴侶要找賢德的人。

  在「關雎」裡面又提到「參差荇菜,左右采之」。這個荇菜是在祭祀祖宗的時候,要放在祭祀的祖宗面前。那這些荇菜誰去採?媳婦去採,這很有意義。代表好的媳婦去採這個荇菜來祭祀祖宗,以讓祖宗在天之靈都能覺得很欣慰。因為娶了一個好媳婦可以旺三代。但是娶了一個不好的媳婦,那老祖宗要垂淚三代。所以娶太太、嫁老公很重要,所以婚禮是中國禮儀當中最怎麼樣?最慎重的,原因在此。所以太太不能寵,先生也不能寵。「寵夫半夜爬起來哭」,就是你把先生寵壞了,他在外面流連忘返,你在家裡孤枕難眠,獨自哭泣,這樣就很不好。

  最後,女兒怎麼樣?也不能寵,因為把女兒寵壞了,嫁到別人家的家裡,很可能搞得人家雞犬不寧、還有雞飛狗跳。所以教女兒是大事。現在很多年輕人嫁出去脾氣很大,三天兩頭脾氣一來就說:我要回娘家。結果一回娘家,她的父母居然跟她說:沒關係,回來,父母給你當靠山。有沒有這種情況?這麼做是不是愛孩子?是不是?不是!女兒這一生要為人婦、為人母,一定要學習懂得忍耐,懂得在境界當中去考驗。假如一考驗馬上就退回去,那她這一生該學的這一些學問她就學不到。所以說女兒不能寵。

  我記得小的時候,曾經外公、外婆到我們家來,而外公外婆到我們家來的次數非常的少,幾乎十隻手指頭都算得出來。那每一次我的外婆走進我們家來,然後我就看著外婆握著我奶奶的手,邊走就邊說:我這個女兒嘴巴不夠甜,我這個女兒動作又很慢,我這個女兒有很多缺點,就一路把我媽媽的缺點都一一數落出來。結果當兩個老人家都坐下來,我的奶奶就說:這個媳婦好!哪裡好又哪裡好。我在旁邊看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什麼意思?現在懂了。自己家人的不好要自己先說,自己女兒的好留給婆婆說。所以「人情練達皆文章」,而這些人情練達往往都在這些長輩、這些已經有很多人生歷練的長者身上才學得到。所以我們年輕人要注重倫理,一定要敬老尊賢,不然人生會吃大虧。

  所以父母愛護子女的方法也要對,才是真正做到親。再來要做到什麼?師,該教導的時候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有些父母教育敏感度太低,該教的時候都沒教,慢慢的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就為時已晚。所以父母為什麼教不好孩子,因為時時沒有拿什麼來觀照?君、親、師。相同的,長官為什麼不能把員工帶好,為什麼?可能我們只是因為有這經理、總經理之名,但是沒有以身作則,底下的人服不服?很難服氣。再來,除了當經理之外,有沒有把員工當親人看?假如沒有,這個工作氣氛好不好?不好,好像每天像機械式一樣去上班。所以我們當主管的,比方說到哪裡去玩了一趟,可以買一點當地的名產請所有的員工一起來分享,他們就會覺得這個上司領導人處處想到我們。把一個公司的氣氛經營的就像家庭一樣,這是做到親。再來,做到師,新進的員工都有很多不懂之處,我們當領導的也要處處提攜、處處指導,當都能真正做到君親師,相信員工會對你非常信服、非常尊敬。

  最後,老師要教好小孩也要以身作則,做到君;也要對待學生就像自己的小孩一樣,做到親;最後該指導孩子的時候盡心盡力,做到師。相信只要把君、親、師做到了,都一定可以教好學生,教好員工,教好自己的小孩。所以我們只要時時用君親師去觀照自己,相信你的道德學問會愈來愈提升。這一節課我們就說到這邊,謝謝。

 

→返回細講《弟子規》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防止婚外情、藥師琉璃光如來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