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第34集-蔡禮旭老師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四集)  2005/2/22  台灣台南淨宗學會  檔名:52-116-0034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接著早上的課程,我們提到:

  【無心非。名為錯。】

  我們對於自己的一些言語、行為也常觀照一下是不是有忽略的地方。比方說你在騎腳踏車跟朋友一起,也不要並排在騎,一來很危險,二來可能又影響到後面的行人。俗話說得意會忘形。我們也要常常觀照一下。

  【有心非。名為惡。】

  假如已經知道這件事是錯的,但是還去做,那就是作惡。那我們現在來看看,很多都是大家知道不能做的事,但是還是有人在做,比方說抽煙,比方說有立著牌子說「禁止釣魚」,還是有人去釣魚,或者「禁止倒垃圾」,還是有人會在那裡丟。這一些都屬於社會風氣。這個社會風氣誰要負責?社會的每一分子都要負責。假如整個社會都沒有公義,別人錯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去指正,那可能就提供一個空間讓這些作惡的人愈來愈囂張,我們說姑息養奸。或者你看到人家插隊了,那我們應該去勸解,當然勸解的時候要注意「怡吾色,柔吾聲」。所以《弟子規》這個「親有過」,這個親我們可以當什麼?不只是父母,不只是親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整個社會是一體的,社會的每一分子都是我們的同胞,我們也有義務去勸告他們,但是要注意這個態度的適當,以免發生衝突。

  其實為什麼有一些明明是錯的事,大家還去做?往往在他們的心中都會說別人也一樣。所以這都是找藉口,但是這也不無道理,因為好榜樣太少了,所以會讓他們覺得犯錯好像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我們要有使命,社會上錯誤的事,我們一定要當榜樣來糾正。比方說社會上的人不懂得報恩,那我們就要演出來知恩報恩;社會上的人無禮,我們就要演出非常的彬彬有禮,讓他們能夠生起慚愧之心。

  現在,比方說公家的東西很多人會拿來自己用,這也是有這種傾向,其實他們是冤枉。拿了公家的東西欠多少人?是欠整個團體人的債務,那就很難還,這是小人冤枉作了小人。所以我們也要憐憫他們不懂得「物雖小,勿私藏」的道理。我們也要表現出來,我們在公司裡面、在團體裡面就要很廉潔,任何一個公家的東西絕對一分一毫都不取。當你有這樣的行為出現,在整個團體當中就是一種制約的效果。人家一看到你,他就會自己收斂。所以諸位朋友不要小看您在家庭還有在工作當中的影響力,只要有人演出對的,旁邊的人就不敢太造次。所以我們確確實實要做好榜樣。

  『有心非,名為惡』。很多人他明明知道這是很大的錯誤,但是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還是去做了。比方說知道跟人家起衝突是錯誤的,但是脾氣一來怎麼樣?壓不下來,所以這就要找方法來對治這個情況。有的夫妻,剛好先生出了一點狀況,那太太就很不高興,想說他都敢這樣,那我也敢作壞。這種心態叫意氣用事,對自己沒有幫助,會愈搞愈糟。我就曾經聽過先生都很晚才回來,後來太太也很不高興,她也出去晃到很晚才回來,那受傷最大的莫過於她的小孩。所以別人對不對,那不是最重要的事,我自己有沒有做對,一定要時時提醒。當我們真正做對了才有資格去講別人,而當你真正做對的時候,你在他人心目中的信任程度一定相對提高。所以要把事情圓滿解決,要耐得下性子來,先從自己的修身,立身行道開始下手。

  所以諸位朋友,當我們這課程結束,您回到家裡也不要先要求誰做,最重要要怎麼樣?自己開始先做。我也常常接觸一些朋友,他們第一天來聽課,聽完就說:我的哪一個朋友最需要聽,我兒子最需要聽。都沒有說自己最需要聽。所以人當把心思都看在別人的錯,都看在別人應該學什麼,那專注力沒有回到自己,可能自己的進步就會相對減小。所以整個人生的轉變,第一步還是要從自身開始做起。下一句:

  【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增一辜。】

  這改過確實對一個人的人生相當的重要,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這整個幾千年的歷史要找一個人從出生到終了統統沒有過失的人,有沒有可能?那不可能。那要找一個統統都是作惡的人,有沒有可能?也不可能。所以人皆有善惡,那在這個惡當中,我們懂得去規勸,自己懂得去改過,這樣就可以「德日進,過日少」。

  所以孔老夫子也給我們三個很好的修身法寶,第一個「好學近乎知」。所以學習一定要不斷的精進,因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就退。所以我們在大陸辦的五天課,之後也有一些朋友有聯繫,他們都會說,他說:蔡老師,我在那五天整個狀態非常好,那五天聽課的狀態很好,那個心都非常純淨,很純善。還有一位朋友上完課以後,他過來跟我們說,他說:這個上課的磁場很不一樣,我本來每天都要抽煙的,結果那五天一根煙也沒有抽。因為他覺得在那種氣氛之下,好像有什麼壞念頭都覺得不應該。所以確實團體學習很重要。所以諸位朋友,您的課程結束以後,也要找三五善友能持續一起切磋,長時薰習才好。剛好他們就提到,在那五天狀態很好,但是回去以後慢慢就退下去了,所以也印證「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求學問能不能靠別人?絕對要最重要靠自己的主動,自己的好學。所以好學才能夠不斷接近智慧。

  「力行近乎仁」,也唯有你真正去落實聖賢的教誨,才能不斷提升我們的仁慈之心,才能不斷看到孩子的需要,看到家庭的需要,看到社會的需要,看到自己的本分,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所以真正有勇氣,真正的大勇之人,是不是可以舉好幾百公斤的叫勇者?這不算勇者,這只是力勇,而不是人格的智勇。所以真正的「勇」是能夠降伏自己的壞習慣、自己的習氣,那才是真正的勇者。所以我們走到佛寺裡面去,一進門看到匾額高高的立在那裡,寫了四個字「大雄寶殿」,什麼才是真正的大英雄?所以俗話也講:擊敗他人一千次,不如擊敗自己一次。真正的勇在能對治自己很多的壞習慣,進而把它改正過來,所以知恥近乎勇。而當你這個勇氣可以持續個二年、三年,慢慢的你的習性就轉過來,保證往後的人生一定是法喜充滿。

  在春秋時代有一位賢相叫晏嬰,晏嬰有很多的榜樣,孔夫子對他也非常尊重,也很稱讚他。晏嬰穿一件大衣穿了三十年都沒換,當然那一件衣服看起來還是怎麼樣?還是整整齊齊,因為「愛物者,物恆愛之」。你對任何的物品愛惜,它也會回饋給你,會讓你可以使用很久。當一個宰相穿一件大衣穿三十年,請問除了會影響他的家庭以外,還會影響什麼?對!整個文武百官,整個人民。所以當一個大臣他非常廉潔,就可以帶動整個團體清廉的風氣。

  晏嬰剛好他的馬夫,幫他駕馬的這一個僕人,每天送著晏嬰出去,去辦公、去工作。結果這個馬夫每次看到人都抬頭挺胸,一副很高傲的樣子。為什麼他很高傲?因為他替宰相駕車駕馬,他就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用成語來講叫狐假虎威。結果他的夫人(他太太)看到了,有一天就跟他提出來,她說:我要離開你,我要走了。這個馬夫就很緊張,他說:怎麼了?妳怎麼要離開我?她說:人家都是尊重晏嬰的德行,你又沒有晏嬰的德行,而晏嬰宰相都這麼樣的謙卑,人家有德行還謙卑,你根本沒德行還這麼傲慢,所以我不想要依靠你,我要離開。結果這個馬夫一聽完也很緊張,馬上很慚愧就跟他夫人說:我一定會改過,妳就不要離開了。

  他的太太也確實很有見地,懂得要進諫、要規勸她的先生,當然她的先生也很有肚量能接納太太的意見。聽說多聽太太的話可以大富什麼?要聽太太正確的話,會大富大貴。結果後來這位馬夫就痛定思痛,開始很認真的學習。結果後來晏嬰也覺得他的德行進步很快速,也舉薦這位馬夫當上了齊國的大夫。所以只要人肯改過,都會有相當好的前途。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

  我們在大陸有一位朋友,我們都叫他金不換,浪子回頭金不換。為什麼叫他金不換?因為我們在上海上課,這一位朋友他是從山東連夜趕過來上海聽課。因為他的姐姐在廬江,安徽那一次課程參加了,接著我們要去上海上課,他姐姐馬上打電話給他:你這幾天縱使可以再賺多少錢都要放下,馬上到上海聽課。結果她的弟弟聽完,真的放下所有的工作,她弟弟的太太很生氣,說:你怎麼說走就走了!這個公司情況怎麼辦?但是他還是堅持來了。結果來了以後,他在底下聽課都是一種表情,兩個眼睛目不轉睛,然後嘴巴都開開的,所以我們所有上課的老師都很清楚有一位男士坐在那裡,確實我們也不知道他是什麼來歷。

  後來上了幾天課,他要回去。他說:你們可不可以讓我有十分鐘的時間跟蔡老師談談話?我們工作人員看他這麼誠懇,後來就安排一天晚上,我就跟他坐了一會兒。他看到我很激動,他說:蔡老師,我不是用耳朵聽你講課,我是用我的人生來印證這些道理。他說:確確實實要知道、要悟到、要做到,才能得到。所以知還不夠,要真正有體悟要去力行才行。

  他就說我在講課當中提到《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他說這是真實不虛的話。因為他在年輕時候也是脾氣很不好,染上很多惡習,拿著刀要去砍人。因為拿著刀走在路上,那氣色怎麼樣?殺氣騰騰。結果被他父親的好朋友看到了,他父親好朋友馬上把他拉回來。當他在盛怒之下,這個刀劍無眼。但是他父親的朋友卻把他硬是拉回來,才讓他不會做出他這一生都無法挽回的事。為什麼他父親的朋友願意這樣做?因為他的父親是在做電訊的,常常半夜都去幫忙,甚至於颳風下雨都不辭勞苦去工作,所以在整個鄉裡面的一種形象非常好,大家都很尊敬他父親。由於他父親的德行,救了他這一次的劫難,把他拉回來。他也提到好幾次都是因為父親的德行,讓他逢凶化吉。

  後來有染上毒癮,我們沒吸毒的人不知道吸毒以後要戒掉的困難,非常困難。結果就因為他對母親還很有孝心,所以說他在戒毒過程,那種支持他的力量就是對母親的這種愧疚。他假如再不戒掉,不知道要讓母親痛苦多久。所以諸位朋友,一個人要有改過的動力,那個動力要來自哪?孝心、親情、愛心才行。所以我們身旁有人很困頓,我們也要真誠的去鼓勵他、去關懷他。他能夠來參加這個課程,最主要也是因為他對於他的姐姐怎麼樣?也有恭敬之心。他說他姐姐從來沒有用這種口氣跟他講過話,他姐姐都是跟他「怡吾色」,都跟他商量,從沒聽過姐姐說:你馬上一定。所以他覺得姐姐一定是為他好,知道這件事很重要。

  後來他又提到,因為他十多歲就出外做生意,結果生意也做得很好,賺很多錢。他說他十九歲就拿著大哥大,那時候的大哥大都是很大,長長的、粗粗的那種。他說他走回家鄉去,所有的人都說:你怎麼這麼厲害,這麼會賺錢。每一個人都很羨慕他,都把他捧得讓他覺得他不可一世。諸位朋友,這樣對不對?賺大錢就值得尊重?賺錢是靠機會,花錢靠智慧。假如他沒有智慧、沒有德行,賺到錢的時候,人生的危機出現了。所以後來因為有錢,他覺得有錢能使鬼推磨,忽然整個惡習慣統統都染上了,也做了一些危險的事情。所以後來就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所以他來聽完課,他就很感慨,他說他假如十幾歲就有機會能夠聽到老祖宗、聖賢人這一些教誨,他的人生絕對不可能走得這麼樣的坎坷。所以我們從這一句話也可以聽得出來,他並不是不受教,而是沒有機會。我們在那幾天看他上課的態度,確實也是相當的認真、相當用功。後來我們到他的故鄉去辦課程,他還連夜跟他太太一起趕過來聽課,這個動作很正確,因為一個家庭絕對不能只有一個人在成長,應該怎麼樣?一起成長。這一位朋友就跟我說,他說:蔡老師,你不能只跟這一些人講課,他們都是好人,我們那一批人更需要。我就跟他說只要他把這個公司安頓好了,可以跟我一起到監獄,到一些可能比較沒有機會有很好教育的地方去講課。因為這一些人走過的路他也走過,他所講出來的話一定可以讓他們聽了能相應,能夠有所感受。那當然我們這樣引導他,最重要也要讓他的學習有所立志,這樣就會推動他用心去成長。這是金不換的故事。

  這個改過不只會影響一個人,甚至於會影響家庭,影響一個國家。在春秋戰國時代有一個名相叫藺相如。我們都知道「完璧歸趙」,藺相如非常機智能夠化解這一次危機,完璧歸趙。也由於他這樣的表現,趙王把他封為最高的一個職稱,最高的,臣子裡面的最高位。但是趙國有一個大將叫廉頗,廉頗都是馳騁沙場的老將,對於趙國也是立了赫赫的戰功。所以這個武將就瞧不起文官,你就靠一張嘴巴,我出生入死,所以就不服氣。結果常常在路上,廉頗就故意要跟藺相如的車碰在一起,要當面可能要瞪他兩眼。但是藺相如每次發現這個將軍的車來了就繞道離開,不跟他有摩擦;有時候廉頗去找藺相如,藺相如也稱身體不適拒絕了,統統都是低調處理。

  藺相如的這些僕人,他的家人就很不高興,然後也對藺相如說:你怎麼這麼膽小,怎麼這樣委曲求全。他們都覺得心裡不服。藺相如就對他這些家人講:今天秦國這麼大的國家,為什麼不敢來打我們趙國?原因就是因為趙國有廉頗將軍還有我,才能夠讓秦國不敢輕舉妄動。我個人的面子、個人的羞恥事小,假如因為我跟大將軍廉頗起了衝突,而讓國家受到危難,這是國家之恥,那我就很難向國家、向歷史交代。所以應該忍辱負重。結果這段話後來傳到了廉頗將軍的耳中,這個將軍雖然火氣大了一點,但是也都是知書達理之人。所以聽完之後很慚愧,他說:我都是逞一時之氣,宰相卻是能為國著想。所以這個大將軍年紀也很大了,但是他就脫去他的上衣,負荊去請罪;背著那個樹枝都是有刺的,以示他的一種誠心。結果走到藺相如家,藺相如一聽到將軍已經來了,也快步衝出來,趕快把將軍扶起來。然後兩個人就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刎頸之交。所以廉頗將軍值得我們佩服的地方是知過能改,馬上可以提起為國家著想;而藺相如的一種肚量、還有一種遠見也是讓我們相當的感佩。

  所以當我們已經清楚自己犯的過失,絕對不能再掩飾。因為『倘掩飾』就『增一辜』,我們人生數十寒暑要對自己做好交代。這個歷史可不能重寫,所以一有偏頗,我們要趕快改正,以留給後代子孫好的榜樣。

  這一次寒假,我們在海口的課沒有停,還額外辦了一個青少年的中國文化研習,本來因為我們沒有辦過,想說二十個就好了,結果報名了八十個人。從這個數字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父母好不好當?不好當。都為孩子的教育頭痛。我們消息一發布而已,居然來了這麼多人。當然能來都是一種緣分,青少年肯走入我們的教室,我們也是滿佩服他的。結果五天的課上下來,這些孩子也有上台分享。其中有一個女孩她二十歲,她就上台來講,她說她本來很怨恨她的母親,幾天課程下來,也深刻體會到母親生育、養育、教育的辛勞。所以這一位小女孩也當場就告訴我們,往後她會孝順她母親,而且她也要弘揚中國文化。所以確確實實人都有那一分善心,只要有緣分把他喚醒了,相信都可以有很好的成長。

  所以過要能改,而改過必須要先悔過,悔過又必須要先知過,所以了解道理才能判斷是非。現在的年輕人最缺乏的就是是非的標準,所以我們學了《弟子規》就有一個是非做人的標準。這一本《弟子規》一定要拿回去當您家裡的家規,當你班級的班規,當你公司的,公司叫什麼規?常規。這很重要。諸位朋友,你曾經或者你已經在傳承你們家的家規的舉手?你看古代的家族都有家規,那我們現在都沒家規。那請問家裡遵守什麼規?爸爸有一個規,媽媽有一個規,兒子有一個規定,那不就亂成一團!所以要先建立家規,才有一個依循是非的標準,我們才能知過、悔過、改過。所以改過才能夠進步,假如不改過,每天心裡都會提心吊膽,很怕別人會識破。而假如又識破了,那就一文不值,甚至於會讓人家從此瞧不起你,從此不信任你。倘揜飾就增一辜。所以要勇於認錯,這樣人生才能走得坦坦蕩蕩。

  我們接下來進入第五個單元。「泛愛眾」,這個泛是指廣泛,廣泛的愛護眾人、眾物。這個眾不單指人,我們把它廣義的一切人事物我們都應該去愛護。之前也提到什麼叫愛,愛中間一個心,外面一個受,用心感受對方的需要,而不是要控制對方一定要跟著你要的方向走,這我們要搞清楚。假如是強迫對方一定要聽你的話,那就變成控制,這樣就叫欲望而不叫愛。所以要設身處地,感同身受才行。

  那我們要教導孩子有這一分仁愛之心,首先要教他先愛誰?當然從自己最親近的父母愛起。當他懂得愛護父母,他才能把這一分愛心繼續向外延伸出來。所以孟夫子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誨,提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一定從自己最親的父母開始愛護,進而推衍到別人的父母、別人的孩子,就是仁愛人民;再從仁愛人民這分愛心再繼續擴展到愛護一切萬物,包含動物、植物、礦物,這就是愛物。所以這個次第我們只要順著去走,孩子的愛心就會不斷擴展。

  那如何教導孩子孝順、愛護父母?怎麼教?從「入則孝」教,還有從親師配合合作來教,這很重要。因為我們中心也跟很多的孩子接觸,每次他們上課都有相觀而善的風氣,這個相觀而善就叫做觀摩法,「相觀而善之謂摩」,這個摩就是現在講的觀摩法。這個觀摩法早在幾千年前的《禮記》就教了,所以我們去念師範學院,好多的教育理論,我們都還以為是近代一百年、二百年哪一個教育學家講的。後來我開始看經典才知道,中國人多久以前講了?幾千年前就講了。但是我們的老祖宗講了以後,有沒有打上「版權所有,盜版必究」?沒有。因為這是天地的真理,真理屬於大家,而他們寫出來的真正目的是要能夠利益大眾、利益後人,絕對不是標榜說我很厲害。所以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一些古代聖哲他寫下文章,確實是以利益後人為出發點。

  那來上課的孩子,我們會請他上來也是練習「步從容,立端正」,還要練習講話「勿急疾,勿模糊」,就把他這一個禮拜做了哪些孝順父母的事講出來。很多的孩子講完,剛好有一個小孩第一次來,聽了這麼多的大哥哥、大姐姐的孝行,在他的心中就燃起了回家一定要做一件孝順父母的事。結果他一回家就往浴室走,因為他聽到其他的大哥哥有說到幫媽媽端洗腳水,所以你看他胸有成竹,趕快要去端來,可能這也不是晚上的時間,他非常積極主動就要去端。母子連心,他媽媽看到他的動作可能就想到他一定要去端水,結果就跑到兒子的前面,先去把那個臉盆把它藏起來不讓他拿。為什麼?因為年紀很小,才三歲多,怕他翻倒。他母親就這樣跟我講,我說:翻倒才好。她就眼睛瞪得很大,怎麼會翻倒才好?我說:翻倒了,一來你沒有阻止他,這樣才能成全他的孝心孝行,你不讓他做,他怎麼會長養?再來,翻倒了才知道怎麼樣才能夠把水端好,那不就是機會教育嗎?不然他做事的能力什麼時候訓練?你到底要呵護他到什麼時候?呵護到他娶老婆嗎?還是呵護到他生兒子你也幫他照顧?所以這位母親,我這麼一提,她也可以接受。

  後來就有一位母親,她孩子端洗腳水,她都給他端,從第一天就也很歡欣的給他的孩子端,然後也很肯定孩子這一分孝心,孩子也端得很有成就感。一個禮拜以後,她來跟我說,她說:我泡了一個禮拜的冷水腳。我說:為什麼?因為怕他翻了會燙到,所以已經把溫度調得很低了。然後看他功夫愈來愈純熟,再把它調高一點。所以這是善巧方便,很有智慧,一來成全了孩子,二來也讓孩子不會有危險。所以這叫親師要配合,老師在學校有教,在課程當中有教,家長在家一定要讓孩子能落實,絕對不能把教育的責任完全交給老師,這樣是不恰當的。

  教孝還有什麼方法?你看我很喜歡考試,壞習慣。已經有朋友講了:以身作則。還有一個夫妻配合,先生的貢獻太太要講,太太的辛勞先生要提,這樣孩子才能處處能夠去領會到父母的辛勞。當他有孝了,再進一步告訴他「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他就懂得也尊敬一切人的長輩。那又告訴他,所有的長輩絕對都不願意他的孩子受到傷害,就像你假如受到傷害,爸爸媽媽也會很傷心。別的小朋友受傷害了,他的父母也很傷心,所以我們不應該欺負別的小孩子。所以他就推己及人。

  進一步再引導,對於所有各行各業的長輩都應該尊敬,因為社會國家者是互助之體也。這一個觀念相當重要,因為在功利主義之下,人可能會偏差,用錢來看價值,而不是用服務來看價值,這樣人心就會扭曲。所以要從小告訴孩子,要尊重各行業的服務,職業沒有貴賤。所以那時候我在教書,也是早上都六點多開車出門,一開車突然覺得眼前非常的整齊清潔,奇怪了那些樹葉都到哪裡去了?都是這一些環保同仁,不知道是四點還是五點就開始打掃。所以我跟學生講:我們今天有這麼清潔的環境,讓我們的心情很愉快來工作、來上班、來讀書,都是很多人的付出,所以我們面對這各行各業的人都要抱持著感恩的態度。所以當孩子能夠這樣領受,他到商店也好,他到書局也好,當他看到這一些工作人員,他也會很親切的跟人家問好,跟人家道謝。

  有一班四年級的孩子,剛好有一個孩子就過來跟他的老師說:老師,這個叔叔每天幫我們換水;就是那個叔叔每天都會去他們教室扛一桶水,然後把舊的換掉,日復一日都是這樣做。當然那是勞動的工作,常常這位叔叔的臉都是汗流浹背的。而這個叔叔臉上都沒有表情,就好像機器一樣,周而復始在那裡做。這位小朋友就跟老師提議:老師,這個叔叔很辛苦,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謝謝他?當學生提了這一個要求,老師也很歡喜,也看到孩子很細心,也很有恭敬之心。所以全班也都很歡喜同意,明天叔叔來,一定要跟他問好,跟他感謝。

  所以當天這個叔叔進來了,正把這個水抬起來,全班同學說:叔叔好。結果這個叔叔突然露出很驚訝的表情,接著小朋友又說:謝謝叔叔,您辛苦了。這個叔叔從驚訝的表情突然發出燦爛的微笑。所以往後這個叔叔一走到教室,表情都特別歡喜,特別高興。所以確實「敬人者,人恆敬之」,所有的人就好像我們的一面鏡子,當我們笑臉對待他,必然是笑臉回饋給我們。所以當我們去尊敬各個行業的付出,這樣就能夠和樂融融。所以對各個行業都要愛護。

  接下來,我們也要對一些比較沒有得到關懷的人群,再多一分的協助。比方說哪一些人?哪一些人比較缺乏關懷,需要我們多一點的愛護?流浪漢、孤兒,都是一些比較弱勢的,比較沒有能力的人群。所以孔老夫子在《禮記.禮運大同篇》裡面有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那個胸襟非常好。「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不是只有親愛自己的親人,還能夠設身處地去愛護他人的親人,設身處地去愛護別人的下一代。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最後「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個鰥寡孤獨就是比較弱勢的團體,「鰥寡孤獨廢疾者」,鰥是指沒有太太的,寡是沒有先生,孤是沒有父母,獨是沒有小孩,廢是殘廢者,疾是生病者,這一些人都能夠得到整體社會的關懷。我們現在也有很多社會福利團體都很用心去照顧這一些人群。所以當我們有比較閒暇的時間,也可以去做義工,去服務這些人群。假如沒有時間,我們也可以有錢出錢,有力的就出力。這一節課我們就先講到這邊,謝謝。

 

→返回細講《弟子規》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防止婚外情 | 佛教文章分享 | 學習傳統文化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