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文言文很難嗎?要怎麼學習?

除了五倫關係應該有這些義務之外,我們也要回想今天有這麼好的聖賢教誨是如何產生的?是幾千年來這些聖哲人流血流汗,很多刻骨銘心的經歷,才留下了這些精粹的智慧,絕對不是偶然的。剛好我在好多年前,聽到我的老師釋淨空教授在談一段道理。他就說:全球四大古文明,現在只剩下一個。哪一國?中國,標準答案。是不是這四大古文明的老祖宗在神明面前,然後神明說:來抽籤,誰抽到了不用滅亡,誰就不用滅亡。那剛好中國的老祖宗抽到,太好了不用滅。是不是這樣?有果必有因。所以為什麼其他古文明滅了,為什麼中國沒有滅?決非偶然。所以我的師長這一段的敘述,讓我整個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因為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

  接著師長又說,因為老祖宗他知道太多的人生,比方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很多人到四十歲、五十歲突然回頭看看幾十年來走過的路,他會忽然有一種感慨。他說:假如讓我人生重來一次,我一定有很多過失不會犯。人生假如處處有這樣的遺憾,那就不圓滿。所以因為中國的祖宗他了解到假如智慧不傳承,那每個人的人生可能都要從頭開始摸索。所以基於對於他後代子孫,甚至於全人類的厚愛,他希望能把智慧幾千年傳承下來而不斷。所以就發明了一個傳承智慧的工具,叫做「文言文」。

  一個人能夠做出非常偉大的事,絕對都是從他那一念心開始的。所以有這一分慈愛就會有好的方法。所以老祖宗觀察到,語言跟文字假如不分開就傳不下來。比方說我們想一下,羅馬有沒有留下一些文字?有,羅馬還留下很多文章,現在誰看?歷史學家還不一定看得懂,考古學家。這些兩河流域有沒有文字留下來?有。現在沒幾個人看得懂,連字都看不懂,裡面的義理那更是不可能看懂。所以我曾經也跟一位朋友交談,他說他離開故鄉二十來年,再回去的時候,跟這些親友聊天,已經有很多詞語他聽不懂,或者我聽不懂。所以語言二十年就有一個小變化,兩百年大的變化。

假如寫文章跟你講話完全一樣,那二千年前人寫的文章你有可能看得懂嗎?你絕對看不懂。所以了解到這一點,所有寫文章不用當時候的語言,用什麼?文言文。所以幾千年來所有智慧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寫出來的。當我們懂得文言文,我們可以直接當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的弟子,也可以當孟夫子的弟子。所以這文言文就可超越時空去學習聖賢的智慧,所以文言文是我們老祖宗給後代子孫最大的恩澤。

  當我話聽到這裡,內心很慚愧。因為我的語文一直都不好,在高中的時候,常常上文言文都上到打瞌睡。突然聽完這席話,覺得老祖宗用他的生命來成就我們,而我們卻把它丟到哪裡?丟到垃圾桶裡面去。所以當場眼淚就掉下來,這是慚愧的眼淚。平常朋友幫我們端杯茶,我們都感謝得不得了,而老祖宗是幾千年來用生命在成就後代子孫,而我們卻視而不見。所以當場就起了念頭,一定要好好學習古文,好好學習聖賢經典。

後來就開始打開《弟子規》、打開《論語》這些經書,突然感受到好像沒有以前這麼難,好像突然跟它距離怎麼樣?很拉近,看一句就歡喜一句。怎麼都會想這麼遠?高瞻遠矚。為什麼以前覺得很難?為什麼流完眼淚以後就不難?所以我從這件事也體會到一句教誨,叫「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諸位朋友,障礙在哪?心。自己覺得很難,它就很難。當你把這個障礙放下,它就不難。所以確確實實當我們那一念心懺悔了,那一念心真正把使命提起來,跟這些經典就很相應。所以諸位朋友,我能把文言文學得好,你們一定會學得更好。

  學文言文方法也很單純。李炳南老師曾經說過,你只要能背五十篇古文,你就能看文言文。你假如能背一百篇古文,你就能寫文言文。五十篇難不難?不難。《弟子規》就幾篇?沒那麼多,《弟子規》我們算六篇,入孝、出悌、謹、信、愛眾,親仁比較短,跟餘力學文,當六篇。您讀一下《孝經》十八章,其實讀五十篇古文不難,一百篇也不難,最重要在有恆心,「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所以我們可以一個禮拜背三百個字就好,三百個字不多。《弟子規》是一千零八十個字,所以我們一個禮拜背三百個字,一年可以背多少個字?一萬多個字,那實力就非常雄厚。所以確確實實成就都在持之以恆,你只要能堅持個一、二個月,保證你一定會愈學愈歡喜。因為文言文它的義理非常深廣,你每次念,悟處都不一樣。隨著我們的實踐,隨著我們智慧的開顯,可以愈深愈廣的去領受。

  所以今天我們當了炎黃子孫,我們就有信義、就有道義,應該把這些智慧承傳下去。要傳首先要什麼?承。所謂「繼往開來」,沒有承就無法傳,沒有承就會傳錯了。所以我們既有這個使命,就好好從自己做起。很多朋友就說:蔡老師,要像你這樣才能做。其實這都是分別。《大學》給我們的教誨,一個人「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而致知在格物」。所以已經把整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法都講出來了。

有沒有規定哪一個行業才可以做?沒有。每個行業、每個年齡層都可以做到。所以首先要從「格物致知」下手。格物,格除物欲,格除壞習慣,當場都可以做。當我們欲望能夠放淡,心志清朗,自然就能誠意正心。開始從自己的言語行為去修正。當我們修正,家庭就會變化,工作的場合也會變化。這樣你就是孔老夫子的好學生,我們中國聖賢教育的好招牌。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大時代當中,去盡一分炎黃子孫的職責。

節自細講《弟子規》第29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