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爸爸回家,愛亂丟襪子怎麼辦?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當孩子他都知道要先尊重長輩,他這一分恭敬心就會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而我們這一句只指出了幾個動作,第一個吃東西。當孩子一看到菜,是先給長輩吃,他的德行就在這夾菜當中就在提升了。我們有個學生他才七歲,他來上讀經典,讀了一個禮拜。本來都是爺爺奶奶給他夾菜,上了一個禮拜回去,他就主動跟自己的家人夾菜,家裡人馬上一看心生歡喜,就對中國文化有比較認同。現在人都很現實。所以,我們也要把孩子教好,孩子也會帶動家長。

  但是真正要讓家庭教育能夠有很好的進展,還是必須從家長開始提升,我們在前面的課程就有講到「教兒教女先教己」,這個重要,因為上行下效。假如今天你的孩子在做《弟子規》,然後父母沒學沒做,比方說《弟子規》說,「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結果爸爸回家,襪子一丟,躺下來看報紙。孩子他覺得:怎麼這樣?叫我做,爸爸都不做!他甘不甘心?不甘心!

假如你是媽媽,怎麼辦?我的壞習慣又來了,當老師的人很喜歡考試。這種情境有可能發生,怎麼辦?馬上走過來:你不知道兒子在學《弟子規》嗎?趕快給我撿起來。那你先生一定說:不要學那些了。

有位母親她就跟她兒子說,她說:爸爸一天工作很辛苦,你趕快幫爸爸一個忙,把襪子拿去,你看爸爸這麼累。用這樣的角度兒子很能接受,確實爸爸剛下班,兒子就拿去了。先生看到這一幕會怎麼樣?對,那不是都圓滿!所以確確實實人情練達皆文章。

(擷選自蔡禮旭老師,細講《弟子規》第17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