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兩歲多的孩子,如何孝順父母?

很多人都覺得,人的一生好像是要開始工作才會對社會有幫助,然後人老了以後,就比較沒有辦法盡自己的心力。所以一般都覺得,好像二十歲到六十歲這一段,才是造福社會的黃金時段,很多生涯規劃都是這麼談。其實,當一個孩子從小就是接受聖賢教誨,他的人生絕對不是只有四十年的光景。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孩子從小以仁愛存心,以道德存心。

我們曾經在課堂當中,有個孩子他才兩歲多,第一天去上課,上完回來,他的父母問他:你今天學到什麼?這個孩子馬上精神抖擻說了四個字:孝順父母。他的父母也很震驚,兩歲多的孩子學得非常篤實,非常紮實。

  第二次去上課的時候,剛好老師請很多的同學上來分享,這個禮拜做了哪些孝順父母的事情。因為學問貴在力行,學了以後,回到家裡要好好落實。所以很多的同學都上來講,他幫父母端洗腳水、他削水果給父母吃。這位兩歲多的小朋友,看到這些大哥哥、大姐姐都做到這些孝行,讓他生起效法之心。所以諸位朋友,大人教小孩是一個方法,小孩教小孩又是另一個好方法,所謂「相觀而善」,他會互相觀摩。這個孩子第二節課回去,馬上就拿著茶杯去端開水給他的父母喝。

  諸位朋友,他兩歲多就時時有這樣的存心,所謂「福田心耕」,他已經在培植自己的福分。相同的,他這樣的行為是修身,他也會感動他的父母。連兩歲多的孩子都知道端茶給父母喝,都知道處處為父母設想,相信他的父母自己也會感覺,連孩子都這樣,我自己要更積極力行孝道。所以這個孩子已經開始在齊家。這個孩子的事例,我在中國大陸已經講遍了大江南北,甚至於還揚名海外,把他這個故事講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因為有這個孩子真實的修身功夫,我們才能夠把這些事例進而去推廣,讓更多的人、讓天下的人都能夠引以為效法。

  所以,一個孩子假如從小受聖賢教育,他的生命絕對不是從二十歲才開始發光。從幾歲?假如剛好這個媽媽懷孕的時候就知道給他放《弟子規》,給他聽這些聖賢經典,可能這個孩子一生出來第一句話說什麼?可能說「弟子規,聖人訓」,那這個孩子從出生就可以弘揚聖教,他的生命可以從小就有價值。

再來,從小讀聖賢書的孩子,他長大造福社會,他的智慧會與日俱增,他會愈老愈值錢。走到哪裡,很多的後生晚輩都要親近他,因為只要親近他就可以得到很多人生的啟示,減少很多無謂的摸索。所以接受聖賢教誨的人,他的生命不是六十歲結束,而是會到他老都會很有價值。

(擷選自蔡禮旭老師,細講《弟子規》第3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