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 - 第154集 - 淨空法師講述 - 1999年新加坡、澳洲淨宗學會

 

 諸位同學,請看《感應篇》第八十七節:

  【擄掠致富。巧詐求遷。】

  《彙編》,註解在第一行,我們念一念,「所謂擄掠,非因兵火,安得有之。然居官吞剝百姓,私竊公帑,豪強重利舉債,皆擄掠也。以此致富,悉出家破人離,妻啼子泣之餘,豈能安享」。這一段已經把『擄掠』的意思說得很透徹。這個在佛家裡面就是屬於「盜戒」,盜戒的範圍非常廣泛,不論用什麼樣的手段方式奪取別人的財物,或者是剝削別人的利益,都是屬於盜戒。盜戒果報之嚴重,如果不是佛說,世間人確實沒有法子理解。佛在經論上說得非常清楚,也說得很多、很詳細。如果我們盜一個人的財物,結罪比較輕,將來還債還一個人的。如果是公共的設施,像世人所謂的貪官污吏,他所侵奪的是人民的稅收、國家的財物,結罪,將來要還債,那所有納稅人都是他的債主,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我們要看看債主是誰?債主有多少?國家的公共設施,債主是全國人民,你說怎麼得了!什麼時候你能夠還清?比這個更嚴重的,佛講常住物,就是僧團裡面的財物。

《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頭說得好,佛說五逆十惡之罪,佛有辦法救度,盜常住物佛不能救。為什麼?寺院裡面公共設施這些財物,它這個範圍就是十方常住,債主比一個國家人多,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出家人都有分,這個債主的數量比我們整個地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還要多很多很多倍,這個數字沒有人能夠計算。但是今天侵奪寺院庵堂財物的,不知道這個利害,不曉得這個果報。我們讀佛經,深入經藏,才初初明瞭事實的狀況。

  佛教我們布施,教我們放下。布施是福德之因,你能夠修因,當然就能夠證果,你能夠得果報,經論裡面說得太多太多了。施財得財富的果報,所以財富決定不是以不正當的方式可以取得的,在前面我們也說得很多了,任何手段取得的財富,都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中沒有的,什麼樣的手段你也得不到。這個道理,諸位應當多多去研究《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流通得很廣,這一個小冊子很容易獲得,細心去讀,仔細去研究,你就明白了。

人,六道眾生,誰沒有欲望?誰不想得財富?誰不想得聰明智慧?誰不希求健康長壽?這是六道眾生的大欲。「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教給我們求得的道理,教給我們求得的方法。如果我們如理如法的修學,你一定能夠稱心如意,你所希求的決定能夠得到。如果是非理的祈求,像這一段所講,這是「奪志之惡」,違背了道理與方法,所以縱然得到,還是命裡有的,你說這是不是冤枉?不過是把命中所有的提前得到了。譬如說你命裡面發財,五、六十歲才發財,你用不正當的手段,三、四十歲就得到財富,提前了,只能做到這個。但是你所造的罪業,把你命中應該所得到的,或是財富,或是聰明智慧,或是健康長壽,都已經打了很大的折扣,實實在在是得不償失,我們應當深明其中的道理。

  眾生何以造惡?眾生造惡,情有可原。何以出家人修學佛法,甚至於佛門四眾老修行人,還是不能夠斷惡修善,依舊是明知故犯,這個原因何在?我們細細的去思惟,都是阿賴耶識裡面,無量劫來薰習的惡習氣在作祟。這個惡習氣,就是自私自利,使我們明知故犯,造作更深重的罪業,自己不能夠覺察,到果報現前的時候,後悔來不及了。而果報現前之快,也是我們往往疏忽了,這一口氣不來,果報就現前,你說多可怕。我們如何對付自己的惡習氣?必須要看破。

我昨天早晨跟諸位說的,幫助大家看破的一個方法,方法無量無邊,我只舉一個例子來說,說明一切眾生執著這個身是我是決定錯誤。在這個身相當中,我確實不可得,為什麼要為這個不可得的身相,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這個身相是我所,不是我。一切眾生迷惑,根本的迷惑就在此地,把這個身相執著以為是我。我們應該怎樣把這個謎揭穿,把這個謎底揭開,你什麼時候找到真我,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就是諸佛如來。

  宗門裡面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是真我。這個東西是我所,不是我,我們要把它辨別清楚。我所有的,這是個工具,佛在大乘經裡面說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是物質,末後一條那是心理,身心裡面都沒有我。西方哲學家說:「我思故我在」,他已經知道物質裡沒有我,那什麼是我?我能夠想,我能夠思惟,這個思惟、想像的是我,其實還是錯了。思惟是什麼?我的思惟,我的想像,還是屬於我所,不是我。

換句話說,我們今天講從物質現象、從精神現象裡面都找不到我,物質、精神都是屬於我所有的,我所,不是我。我昨天跟同學們說,我所拿掉,我就現前,真相就顯露出來了。真的我是什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那是真我。我們在很多宗教書籍裡面看,也到這個意思,真我只有一個,他們稱為造物主,稱為神聖;佛教裡面稱為自性,稱為法身,那是我。從我變現出無量無邊一切眾生,虛空法界都是我所。我既然是一,我所是從我變現出來的,你們想想看,一切諸法怎麼會不平等?佛家有所謂「平等真法界,無佛無眾生」,這個無是無妄想分別執著,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真相才現前。

  佛家講善惡,究竟的標準在此地,與性德相應的是善,與性德相悖的是惡。相應的是什麼?悟,相背的是迷。通常我們講斷惡修善,這是對初學,不究竟;究竟說法是轉迷為悟。迷就是惡,悟就是善,佛家的教學自始至終,沒有離開這個原則,沒有離開這個目標,所以這是至善圓滿的教育。果然轉迷為悟,《感應篇》裡面所說的一切惡,全都銷鎔了,《感應篇》裡面所說的一切善,自自然然就圓滿。這是過去宗門教下的祖師大德們,常常說的從根本修,根本就是迷悟。

迷悟之相,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示,一念起來為自己,就是迷;這一念起來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那是悟。為自己是私,為眾生是公。大公無私,這個人覺悟了;還有一絲毫私心在裡面,這個人沒有覺悟,不是究竟覺,不是圓滿覺。迷,分分在減少;悟,分分在增加,所以大乘佛法裡面才說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五十一個階級從這兒來的,小乘四果四向也是從這兒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這些事實真相。果然覺悟過來,就是佛家講的乘願再來。迷的時候是業力,業力在作主;悟的時候,就是願力作主,願力作主就自在。

  我們用這個工具,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也不執著功德之相;迷的時候,這個工具造無量無邊罪業,可見得關鍵都在迷悟。迷的時候,對於事實真相茫然無知;悟的時候,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轉惡為善。

 

返回《太上感應篇》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