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印祖為何大量印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

《彙編》註解裡面引用經典的話,以及古聖先賢的教誨很多,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因為時間的限制,不能夠一一為大家介紹。這部書是好書,印光大師鑑定的,我們應當常常讀誦。

學佛先要學做人,做人先要學做好人,如果人都做不好,這個佛法決定是有名無實,天台大師所說的「名字位」中,這個意思就是說有名無實,得不到佛法真實的利益,所以一定先把人做好。印光大師不但是一代的祖師大德,傳說當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個事情也可以相信。他為什麼用《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來教化一切大眾,而不用佛家的經典?這一樁事情我們要多想想,大師用意何在?

我在二十多年前,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經,住在中華佛教圖書館,這個小圖書館裡面收藏了不少印光大師弘化社所印的書籍,他印的書印得好,校對相當認真,錯字少,可以說是近代的善本書。我在其中發現的,就是他老人家這三種書印的數量最多,我概略的估計應當超過三百萬冊,其他的佛教經典的量都很少,跟這個相比幾乎十分之一都不到。於是我就想他老人家為什麼要這樣做?現在事實證明了,世間有很大的劫難。


《了凡四訓》,這裡頭主要的宗旨,是教我們相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善因必定得善果。可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大師提出了《感應篇》。《感應篇》不是從外國來的,佛經是從外國翻譯過來的,《感應篇》是中國人自己寫的,文字不多,只有一千三百多字,這裡面就是善惡的標準。

如果認真的讀誦,每天依照這些教訓來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斷惡修善,先把人做好了。人做好了之後才能學佛,佛是好人做的。惡人明白之後能夠回頭,回頭是岸,這一回頭就是好人。諸佛菩薩是以這個為基礎,所以我們必須要懂得。《感應篇》、《了凡四訓》確確實實可以挽救現前的劫難。

(擷自淨老太上感應篇講經1999,第124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