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回答,營養、健康問題大集合!
------------------------------

1。能量和營養都消耗到哪裡去了

我們的能量、我們的營養,消耗到哪裡去了?這個你要知道,妄想。正念消耗的能量不多,妄想消耗能量太多了。妄念愈多,你吃的東西就愈多;妄念少,你就吃得少。你懂得這個道理,在飲食方面的攝受,你心裡就有個底子。

有些人不懂這個道理,自己妄想伏不住,也學人日中一食,過沒多久,腸胃都有病了,那就錯了。應該怎麼學?減少妄念。真正能做到與人無爭、於世無求,你的生活自然就淡化了,在這種心態之下,你消耗的能量少,你生活所需少,你煩惱少,你身體就健康。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僧團裡面的人跟他一樣,每天自行化他,日中一食,你說生活多簡單。生活簡單,心就清淨;心清淨,身體就健康。

-------------

2。淨空法師:清淨心是最好的營養!

  一、隨順天道 自然飲食最健康

  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間,科技雖然發達,但違背了天道,春夏秋冬是天道,四季所生長的動物、植物是天道。現在運用科學的方法,春天可以吃到秋天的東西,冬天可以吃到夏天的東西,這就是違反了天道,破壞了自然法則。眼前看起來好像有好處,得到方便,殊不知常吃就吃出病來了。

  傳統的中醫認為,健康的飲食、最好的食物是現前生長的。《禮記·月令》中講到,十二個月每個月生長什麼植物,我們吃那種植物就是最有營養的。我們的身體與自然完全融合成一體就健康,違背了自然法則,肯定要生病。

  現在因交通的方便,使得世界各地的蔬菜果實哪裡都能買到。我們不懂得要吃當地、當月生長的東西,而吃出了一身病,還不知道病是從哪裡來的。所以,最好的食物、最健康的食物是本地的、當月生長的,這才是最健康的。人不能不順應自然,自然是天道,自然是性德,要隨順本性。

  因此,日常生活是修行,飲食起居是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修不分別、不執著,因為自然法則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真正修行人,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處,念念隨順自然的規律,隨順自然的法則,即隨順性德、體性。隨順體性是菩薩道、是菩薩行,違背了體性,這是講六道三途。

  二、貪吃多過患

  1. 食色乃輪回之根性

  所謂‘食色性也’,古今中外,可以說很少不貪色的、很少不貪吃的,一切物欲當中,這兩種是什麼性?六道輪回的根性。我們要曉得,這兩樣東西貪著,不能放下,六道輪回就不能出離。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不得貪餮’,貪餮,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貪吃。貪的范圍很大,貪吃的確是相當嚴重,哪一個人不喜歡美味?這個一定要戒除。美味飲食,喜歡喝酒,喜歡吃好東西,講求這些。這都是屬於貪瞋癡裡面意三業的貪惡。不管什麼東西,只要貪愛,麻煩就大了,死了以後,這個業力特別強,就被牽著去投胎。故貪心是很大的麻煩,一定要把它斷掉。

  2. 病從口入

  佛在《地藏經》上說‘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饑渴咽病報。’五欲裡面,財色名食睡,世間人哪一個不貪吃?這是大病,世間人許許多多得的病都是貪吃得來的,所以現在飲食衛生要特別留意。尤其是現前這個時代,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五濁惡世,可謂濁惡到極處,什麼樣的怪病、病菌到處都有,不小心就傳染了,剛傳染到的時候還不曉得,病發作的時候來不及,就沒救了,所以飲食樣樣要小心。

  飲食不能沒有,我們要靠飲食來 維持身命,來養這個身體,可是古人又說“病從口入”,由此可知,飲食要講求營養、要講求衛生、要講求適量,但是可不能貪吃。暴飲暴食,這個對自己講是不自愛。吃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總想多吃一點,吃的東西太多、吃得太雜,甚至於不衛生,對腸胃負擔很重,自然影響內髒,人的疾病就從這兒來。

  3. 貪吃、挑食釀殺業

  貪瞋癡叫三毒,殺生是瞋毒,所有一切病毒都離不開貪瞋癡。惡業裡頭最重的是殺業,殺生的原因都是貪吃,飲食挑口味,吃眾生肉。我們想想看,每天被殺害、被吃掉眾生有多少!而不知一個人在一生當中,為了三寸的舌頭不曉得造多少罪業。我們要曉得,再好的美味到喉嚨就沒有了,就是通過這三寸舌頭,就為這麼一點點舌根的享受,一天到晚忙來忙去,實在得不償失。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身體的每個器官、每個細胞是相互作用的,不能說我只愛舌頭,其他就不管了。如果說只愛舌頭,為了它我拚命吃,撐到腸胃搞壞了,得了一身病,腸胃壞了,舌頭也跟著倒楣。不能說人死了,身體壞掉了,舌頭還活著,哪有這種道理?都是同歸於盡!而且殺害多少眾生,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實在不值得!

  為了滿足人的貪心,現在飼養的豬六個月就殺了。喂豬的飼料都是化學藥物,促進豬的發育,它長得快。所以它肉裡頭,都有毒素不正常。再說從前家畜都是養在外邊,沒有殺的時候,它的生活很自由、很自在,它心情很開朗很快樂。現在這一些畜生,一生下來就是養在籠子裡頭,等於說坐監牢獄,終身監獄,到最後的時候被殺了。它能是什麼心情?它肉裡頭充滿了毒素,人吃了怎麼會不生病?奇奇怪怪的病,病因時間很長遠,現在吃的這些東西,可能導致十年之後哪個地方生病,二十年之後會生什麼病。我們一般人哪裡懂得?所以生活起居任性不得,這是大學問,決定不能夠任性。這是從生理上來講,如果從殺生果報來講就更嚴重了!

  香港有一則社會新聞,大眾都知道。在前些年,有母女兩個人喜歡吃海鮮,每一天到海灣都買活的,她倒不是自己抓,而是買活的回來殺、回來吃。到晚年這個母親就得了一種病,病的時候跟大家講:“好大的水,到處都是泥沙,在房間裡頭亂爬,好像往岸上爬”,就是海鮮那種樣子。後來身上就腐爛,就死掉了。沒多久女兒也得這樣的病,到處去求神、問卜,遇到一個法師。法師就告訴她,“你這是一生殺生吃海鮮的果報。”教她趕緊忏悔,放生、吃素。她當時就照做,但是來不及,還是死了。她的親戚朋友看她這個樣子,就永遠吃長素,不敢吃這些肉食了。這都是真人真事,死的時候就像那些水族形相一樣,活生生的果報展現給我們看,真的太可怕了!

  三、正確的飲食方法

  1. 飲食簡單,心清淨、身健康

  (1)飲食簡單利於身

  飲食要簡單,不要搞很多花樣,花樣搞得多,決定不健康。所謂“病從口入”,吃東西是愈簡單愈好。飲食簡單,我們的腸胃乾淨。腸胃乾淨,就不會生病。一般講,中國人講色香味,外國人只講營養。他們吃東西非常單調,幾乎每天都吃一樣的菜色; 中國人就不習慣,天天要換口味,不換口味,這個東西就吃不下去,這是習氣。

  (2)六、七分飽最好

  我們要調適身體,吃東西,絕對不要吃飽,通常一般講,吃六、七成就好。吃得太飽會使人昏沉,保持著不飽不饑最好,不但對修道有幫助,平常工作的時候,精神也能提得起來。

  (3)睡前勿貪吃

  在睡眠的時候,因為人的身體沒有動作,腸胃蠕動得很緩慢,吃東西消化就不良了。如果吃的東西多,再要貪吃,那可就麻煩大了。

  (4)清淨心是最好的營養

  現在,由於報章雜誌經常報導這個營養,那個營養,這都是騙人的,是要我們把口袋裡的鈔票去營養他去。而我們吃了那些東西,說不定就吃出了一身病。所以,飲食要簡單,心地要清淨。心愈清淨,需要的營養愈少。因為我們體力的消耗就是營養的消耗,營養是能量,身體是個機器,要補充能量,像汽車一樣,不加油,它就不能跑了。人需要加油,需要加能量。能量消耗到哪裡去?百分之九十五都消耗在妄念上。所以心愈清淨、妄念愈少,就變成一部省油的車。一天吃一點點就夠了,營養也足夠了。如果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吃五頓都不夠。

  (5)素食養身心

  素食確確實實養身養心,心地善良,身體就健康。他們吃肉食的,吃了一身毛病;我們吃素的人,身體卻一點毛病都沒有。

  生活愈簡單,我們的心就愈清淨,心愈清淨,身體裡面五髒六腑起的作用就正常,身體就愈健康。

  四、牢記佛陀教誨,過智慧的生活

  1.持齋的真正意義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做了個榜樣,他到外面去托缽,托缽是什麼?給什麼吃什麼,沒有選擇的。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樹下一宿,所以他不貪睡,也不貪吃。

  佛在世的時候,佛也不是有意提倡日中一食,佛並不重視這些問題。而是佛陀在世那個時候,印度的確叫“宗教之國”,當時印度的宗教非常非常多,佛經裡面所記載的就有九十六種。這些宗教徒,他們都是日中一食,所以,佛出來教化眾生,人家如果看到釋迦牟尼佛一天吃三頓飯,估計大家對他印象就不好了:你看你都還比不上那些宗教。於是佛也采取他們的生活方式,日中一食。

當然,佛心清淨,佛的弟子們身心都清淨,一餐確實是足夠了。這一餐是跟平常一餐的分量相等,而不是把三餐在一頓中吃掉。淨土經典裡面,往生是信願持名,沒有說一定要持午才能往生,不持午就不能往生;我們在三經、五經裡面都沒有這個說法的。所以,大家在飲食方面要正確掌握。修行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要有飽滿的精神。如果吃多了會昏沉,精神提不起來;肚子空的、餓的時候也不行,也沒有辦法辦道。

  如果能夠把飲食減少,這的確是好事情,也省事。一天忙三餐飯,那麼多時間去料理,實在講是毫無意義,的確是很浪費。

  台中的李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日中一食,但是他並不講求這個過中。為了省事,他一天吃一餐。他吃的量很少,都是自己做。他吃飯就是一個帶把的小鍋,鍋是它,碗也是它,飯菜煮在一起,洗也就洗一個,非常省事,真正是非常簡單。別人看到,認為苦得不得了,他自己卻快樂得不得了,樂在其中!

因為這樣他時間就多了,他做他的弘法利生的事業。信徒中有些人晚上請他去吃飯,他也不拒絕,他照樣去參加,也去應酬一點,這是大乘菩薩法。他對於這些不拘束的,當然,不是他晚上想吃,故意叫人去請他。如果故意叫人請那就錯了,那就是真的叫犯戒、破齋了。齋是身心清淨,是這麼個意思。

  煩惱輕、妄念少,我們需要補充的能量就少,一天一餐夠了,會非常正常,精神飽滿,一天到晚歡歡喜喜,常生歡喜心,這種人才真正懂得自愛。絕不糟蹋自己,對於自己身體,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都愛護,都不傷害它,儒家講這是盡孝道。我們的膚發、身體,受之於父母,我自愛就是愛父母,不自愛常常損壞自己身體,這就是不孝!這個道理懂得的人少,釋迦牟尼佛做出了這麼好的榜樣給我們看。

  2.守“中道”,生活簡單樸素、健康智慧

  什麼事情都守住一個原則:“適可而止”。這句話可以用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事物當中,這也是儒家講的“中庸”,佛家講的“中道”。適可而止,決定不能夠過分。尤其是佛法裡面,佛常講“比丘常帶三分病”,“三分病”是什麼病?就是餓病,就是不要吃飽。這樣子人時時刻刻在警覺之中,不迷惑,時時刻刻想著佛的教誨,記住佛的教誨,依教奉行。

  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們給我們示現的那種生活方式,是最健康的,他們過的是智慧的生活。生活簡單樸素,不但健康長壽,而且充滿了智慧。這才是真正的人生,這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滿。

-------------------

3。淨空法師:飲食營養的真相

佛把欲望分為五大類,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望都控制,都不起作用。這個裡面我們要留意到,為什麼?財可以不要,色也可以遠離,名也可以不要,能不吃飯嗎?能不睡覺嗎?這兩樣東西好像是很嚴重的。但是確確實實的,如果得到初禪之後,給諸位說,睡眠沒有了,永遠是清醒的,你不會疲倦,也不需要飲食了。

不需要飲食,營養從哪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禪悅為食」。什麼是禪悅?我們凡夫無法想像,那我們現在懂得一點科學,有點科學常識,人身體是個機器,機器的活動需要能量,飲食是能量的補充,睡眠也是能量的還原,很重要。有禪定的人他消耗的能量很少,我們看釋迦牟尼佛這麼一個僧團,當年住世他們每天只吃一餐,日中一食。工作量我相信比我們還要大,我們每天就現在這小道場裡,大家能看到的,從四面八方到這邊來參學的、來訪問的,絡繹不絕,從早到晚都要應酬。

佛在世還得了嗎?誰都想跟他見見面,誰都想提出疑難雜症向他請教,請佛開示,我們能想到他日夜沒休息,一天吃一餐行嗎?行,他有定功。其實他不吃也行,能量可以從自己自性裡面去提取,自性裡面有圓滿的能量、有圓滿的相好、有圓滿的德能、有圓滿的智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真的。
我們是迷失了自性,所以自性裡面這些東西一樣都拿不到,只能靠臨時打工,每天吃飯就像臨時打工補充能量,這是一樁苦差事,浪費多少時間,浪費多少精神,可以不必要的。一定要飲食講求這種營養、那種營養,那都是什麼?那都是眾生妄想分別執著,我們也跟著幹。

試問一問,你看牛羊一生就吃青草,不長得那麼肥、那麼壯嗎?牠沒有吃這種營養品,沒有那麼多。從這個地方你就能體會到,咱們求學老師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其實飲食之道也不例外,也是一門專修。釋迦牟尼佛曾經給我們表演,六年苦行,每天吃一麻一麥,麻是什麼?芝麻。是不是吃一粒?我們不要這樣去想,這樣想不太合情理。一種,他只吃這一種食物,這個合情合理,能不能維持?能,一切都是一切法從心想生。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一六O集)2010/10/8 檔名:02-039-0160

---------------------

淨空法師:歡喜心是高級的營養品

見人,布施一點笑容這不費什麼事,為什麼把個面孔板著看人?讓人家覺得你很難看。大乘經裡頭佛常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你為什麼不叫眾生歡喜?為什麼不學學彌勒菩薩,一天到晚笑咪咪的,給多少人結了法緣。結善緣、結法緣就在跟大眾接觸的時候,所以這笑面不要吝嗇,要多布施。

稱讚,稱讚有標準,一定是善的。不善的不讚歎、也不毀謗,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被染污了;不放在心上,我們的心是清淨的。特別是念佛人,我常說,心上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心裡頭沒有東西,乾乾淨淨。心裡頭有佛,口常念佛,沒有不生淨土的。我們想求生淨土,不能把阿彌陀佛忘掉,念念不忘,時時刻刻都不忘。

看到一切眾生都歡喜,為什麼會歡喜?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看到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不就歡喜了!極樂世界是眾鳥說法,《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不是真的畜生。我們今天把這個境界移到我們眼前,我們眼前所見花草樹木、一切這些動物,全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乃至於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人物,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你就滿腔的歡喜,我們真的生活在歡喜的世界。

歡喜心是最好的養分,真正健康長壽、聰明正直。這一分,這高級的營養品,不在外頭,人人都有,就是你會不會用,會用的人有福!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一六集)淨空法師主講

---------------

身體健康的方法|淨空老和尚開示

人都怕老病死,貪生怕死。老病死從哪裡來的?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根是三毒煩惱。貪瞋痴慢疑是我們內心的病毒,內有病毒,外面就很容易感染。

清淨心裡沒有病毒,內裡沒有病毒,外面就無法感染,所以不會生病。現在身體不健康,如果真正肯修清淨心,他的病不需要醫藥治療自然會好。為什麼?根本已經改造了。

所以,我們勸導一些繁忙的人,心靜不下來的人,一天只要有五分鐘、十分鐘的清淨心都很好,對健康長壽有很大的幫助。這五分鐘、十分鐘採取靜坐的方式,身體整個放輕鬆,心裡「一念不生,萬緣放下」。

真正修行功夫到家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時身心都是放輕鬆的,都沒有雜念,所以他不老不病也不死。這是實話。

(恭錄自 21-112-0008)

---------------------

飲食|淨空老和尚開示

我在澳洲圖文巴幾乎是做到了日中一食。我的早餐是一小碟水果,一杯熱茶,覺得很舒服。中午在淨宗學院與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飯。現在有些法師也在學我,我告訴他們:「不要勉強!如果早晨你們受不了,可以吃一點,不必學我。但晚上不吃,對身體決定有好處。」

這是每一個人身體狀況不同,你想減少飲食,先要知道減少妄念。因為飲食是能量的補充,你每天需要補充這麼多能量,你這個機器才能運作;若是補充少了,它就不能動了。

我常常用汽車作比喻,有的車耗油,非加油不可,不加油就跑不動;有的車省油,加一點點油,就跑得很遠。我這個車是省油的車,你那個車是耗油的車,如果你要跟我學,你就吃大虧了。

而能量百分之九十五是消耗在妄想上,所以必須把妄念放下,消耗自然就少了,也不需要補充那麼多食物。若你的妄想雜念還很多,你每天補充不足夠,精神體力會受損壞,就容易昏沉、掉舉,這是學佛人的兩大類障礙。

所以,想學佛陀日中一食,第一個條件要把妄念放下。《華嚴經‧出現品》講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因此,妄想、分別、執著愈少愈好,要從這裡用功。

我一天吃一餐,精神和體力都很好。我一天講經四個小時,還有一些應酬,和解答同修的問題,也不會少過四個小時。我充分利用這個形相、身體幫助大眾,一點都不浪費。所以,最初學放下,要從事上學。

(恭錄自 《華嚴經》12-017-06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