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人比較重要!念地藏經,加強度眾生的願力!

作者:福安古觀音書院

 

我們對佛經的功能誤解了很多。比如一般人把《地藏經》看成是超度的。其實不是。你念地藏經,會加強你度眾生的願力。地藏菩薩願力最深,所以你念地藏經,就能悲憫到惡道的眾生,包括人間的種種苦惱,尤其是病苦,乃至無明造惡的苦。當然你要說地藏經能超度,我也不反對。但古大德用來做超度的經典,其實是法華經和金剛經。

我念地藏經時,就常感受眾生的苦難之深。尤其是現在病苦、殺業、邪淫等,眾生都有種種苦。因為眾生有苦難,你才要去修行,去度化他們。生命的價值才能體現。這個是地藏菩薩的啟示。

如果是女眾,我建議你每天都念《普門品》。普門品是觀音菩薩普門示現,是慈悲。你念普門品後,就會在生活中遇到許多慈悲的人來點化你。這個是普門品的功用。我見過一個女的,開的士的,每天要接不同的人,每個人習氣又不同,有時候甚至起衝突就很煩惱。我勸她去唸普門品,每個人都有慈悲的一面,你把慈悲心發起來後,你就沒有煩惱了。要感謝每個坐你車的人,沒人坐你的車,你不就是失業了。

慈悲心很重要。修行要有理性,也要有感性。就是感情的部分。都不講感情,只講大道理也不行。佛門八大宗派,像講唯識的,講法相的,這些屬於名相的,大道理的中國人一般不怎麼愛聽,尤其是女眾。這都屬於知識份子研究的範疇。這些傳播就不廣泛。傳播比較廣泛的,往往是感性的部分。

像觀音菩薩來講,一般百姓對正法明如來不感性興趣,來了個妙善公主,大家就很喜歡了。地藏菩薩也一樣,人們對地藏菩薩的印象,就是目連救母。大家都把地藏菩薩和目犍連混合了,但告訴各位,也無傷大雅。你不要以為,百姓愚癡。不是,百姓更喜歡感性一些。所以你看觀音菩薩從來都是慈悲的女眾的形象。

女眾就好好念普門品就好,保持一顆純真的、慈悲的心。念普門品久了,就能感應許多慈悲的人。以前我們曾經發起一千萬部普門品念誦,希望每個人都每天念普門品,遇到善人。要知道,人性中,善的部分是偏多的。世界上沒有絕對意義的壞人,只有迷失的人。

佛門中有兩種度,一種是度鬼道的,一種是度人道的。但其實人道是最尊貴的。佛說了,人身難得。失去人身的機會很大,如大地的泥土,得到人身如指甲的泥土。所以我們要度人為重。佛講經的,也是度人。其實組織超度、放生等等,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去度人。只有人能成佛,人成佛了,就可以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很多人執著,我放了多少條生命。放生功德固然大,但你度一個人成佛,成就,那個功德更大。放生是告訴人,要慈愛眾生,不要殺生。超度是告訴人,要行善,不要造惡業,免得落入惡道。度人是第一。大家不要顛倒了。但度人又是何其難。所以佛教不應該變成度鬼、度眾生的宗教。不要被迷惑。

學佛要融入大眾,要跟人一起成長進步。這就是普門品了。有些人愛動物勝過愛人。布施給鬼吃的東西,多過布施給人的。這其實都是不行的。但為了人的利益,去傷害鬼,傷害動物,也是不行的。這就需要《普門品》,每天都能遇到觀音菩薩,這不是很美妙的嗎。

其實佛法中有許多瑰寶,你每天去唸,去感悟,一定都有不可思議的收穫的。很多人都問要怎麼修行。其實修行是很簡單。但你要先做好人的榜樣,卻不簡單。一般把人做好了,你要修什麼都能成。人要怎麼做?這就不簡單了,怎麼樣不傷害到別人,為眾生想。這就很不簡單的事情。

佛門廣大,適合結緣。那念經迴向給眾生,這就是結緣。像唐朝的清涼國師,就發願每天頌法華經等大乘經典,普施群靈。這個願力就很好,佛力不可思議。心量要大,靠大乘經典的力量。如果要學佛,也要念《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境界不可思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xkse.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