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旁通》第99講 蘇代評論齊王

南懷瑾講述

 

在當時的國際背景,還有一段有趣的事。原來燕國是派蘇代去齊國做間諜的,蘇代到了齊國,齊湣王本來認為他是一個政客,兩邊跑的,不太理他。可是蘇代很厲害,最後還是說服了齊湣王,暗中幫了燕國的忙,甚至於齊國要他帶兵去打燕國,結果打了敗仗,齊湣王還是相信他,他又利用當時的國際情勢,使齊王派他出使到燕國。

燕王噲看見自己派往齊國的間諜回來了,就問蘇代說,齊王可能稱霸天下嗎?蘇代說,不可能。燕王噲問,這是什麼道理呢?蘇代說:「不信其臣。」這四個字是不是實在呢?這也是實情。

我說過,齊宣王是相當有器量的。那時候天下賢能之士,如孟子、鄒衍等名賢,都集中在齊國,而齊宣王也很尊敬他們。這些人講的話,他也聽,但接納不接納是另外一回事。他等於設立了一所研究院,用很高的待遇養著這些人。你們講演也好,開座談會也好,你們儘量去吹你們的,我有我自己的一套,並不偏愛某一人,也不專採某一人的建議。結果他的兒子齊湣王也和他的父親宣王一樣,但更有甚焉,「不信其臣」。

蘇代把這情形報告了燕王噲以後,燕王噲知道齊國已不能稱霸天下,於是放心了,同時聽了別人「不信其臣」的弊端,便專任子之,讓他負更多的權責。最後讓位給子之,終於導致了燕國內部的大動亂。

但是還有更深一層的秘密,原來子之早就看出蘇秦是一個很厲害的角色。所以就教他的兒子,積極追求蘇代的女兒。兩個年輕人結了婚,子之和蘇秦、蘇代之間,早已成為兒女親家,而且在蘇代奉燕王之命到齊國去做間諜以前,是有深交,蘇代自然要幫忙親戚。所以又是寥寥「不信其臣」四個字,不著痕跡的種下了燕王噲讓國的前因。再加鹿毛壽說的「人謂堯賢者,以其能讓天下也。今王以國讓子之,是王與堯同名也。」於是就演出了一幕食古不化的醜劇。

瞭解了當時的國際情勢和人事的背景,權臣謀士們心術品格的卑劣,再來看《孟子》這一段書就更有味道了。雖然孟子說的是可取之道,與不可取之道,談的是理論。但是以孟子談話的氣勢、口吻,和當時國際情勢配合起來看,那麼孟子的話,和當時的謀略家,縱橫家們沒有兩樣,他的態度是贊成的了。其實在精神內涵上,還是大有不同。

前面已經講述,齊宣王時期出兵攻伐燕國,打了勝仗,佔領了若干土地與城市。但仍有下文:

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弔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徯我后,后來其蘇。』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係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彊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前文講到齊國打燕國,把燕國拿下來了。可是國際上不同意,看不過去了。諸侯之間,計畫組織一個聯合陣線,要打齊國。這時,齊宣王問孟子,現在諸侯們要聯合起來,替燕國打抱不平,攻擊我們齊國了。孟先生,你看我應該怎麼辦?

孟子說,就我所知,我只聽說過以方圓七十里領土,而領導了天下,像南湯當年就是這樣興起的。可還沒有聽說過,擁有方圓千里的一個大國,竟然還會畏首畏尾的。

從孟子這段話的論調,可以看到,戰國時代終歸是戰亂的時代。不管你聖人高明到什麼程度,時代的趨勢,國際政治風氣的力量,畢竟很大,個人的思想觀念終究還是會受到影響,所以這時孟子就以力的大小來立論了。

孟子又繼續引經據典,用《書經》上〈商書〉仲虺(人名。商湯左相,奚仲之後,湯王歸夏,至大峒時,仲虺作誥以告湯。虺,音ㄏㄨㄟˇ)誥文「湯一征,自葛始」的一段話對齊宣王說,《書經》上仲虺制的誥文上記載,商湯為了除暴安良,從「葛」這個小國開始了他的統一大業,天下的人都信服他。當商湯向東面征伐的時候,西面的夷人就抱怨,向南面征伐的時候,北方的狄族也在抱怨。他們都抱怨說,為什麼不先來我們這裡,而把我們擺在後面呢?

孟子說那時各方面的老百姓們,盼望商湯的王師,像久處大旱的農民,對著萬里無雲的晴空,盼望著能有雲霓的湧現一樣。

不過歷史上湯武那個時候,是不是這樣,就不知道了。也許是仲虺這位左丞相,在制誥時對商湯仁義的強調宣揚。

孟子繼續描寫商湯征伐時,部隊紀律良好的情形說,當商湯的部隊打來了,當地的老百姓,做生意的還可以照常做生意,種田的也照常種田,一點也不受影響。

像這樣的情形是不是真的也有呢?在我們的歷史上,像這樣好的部隊,像這樣不擾民的戰爭,曾經發生過很多次。問題全在於這位指揮部隊的司令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返回《孟子旁通》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