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旁通》第44講 蘇秦的權謀

南懷瑾講述

 

這時,蘇秦又舉過去歷史上吳越之戰的故事,同時分析魏國的國力,作為申述他合縱主張的基礎。我們不要以為蘇秦第一次遊說失敗,回到家裡,讀了幾年《陰符經》,就把學問讀出來了。如今大家從小學讀到大學,讀了十六年的書,走入社會,找一份七、八千元的工作還不容易。

蘇秦這裡所舉魏國的國力,絕對不是他關在房子裡,窗簾都不拉起來,頭懸樑,錐刺股搞出來的。他在這段時間裡,搜集情報,把國際間各國的實力,都弄得清清楚楚,瞭若指掌了。所以我們大家讀書不要讀成書呆子。蘇秦第一次出來遊說的時候,的確還是書呆子,但是第二次出來遊說時,就大不相同,各國國防上的機密情報他已清楚得很了。

同時我們瞭解當時魏國是這樣的情形,而孟子見梁惠王時卻要他們行仁義之道的仁政,這就好比對一個衰病的老年人,要他不必吃補藥、打補針,他一定不肯依著去做,是一樣的。

蘇秦在梁襄王面前,如數家珍地陳述了魏國當時的局面和戰備詳細數字,接著又罵他下面的那些大臣、幹部們,說梁襄王身邊這些親信的人,都是辟佞之臣,只是會討好、拍馬屁,不會謀國的奸臣,而不是忠臣。蘇秦以一個外國人,跑到魏國,居然敢在魏國君王的面前大罵他的親信大臣,我們就要從這裡瞭解到他當時的背景。

蘇秦第一次游說的時候,雖然已花了家裡很多錢,有車、有馬、有裘,打扮得很像個樣子,頗壯行色,但到底是單槍匹馬,腦袋是提在手上的,弄得不好,隨時會丟掉的。至少,也會像即將(按指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訪問以色列的埃及總統沙達特一樣,擔心被人轟出去。

可是這次的蘇秦,勝過以前不知多少倍了。他是先說服了趙王接受他的合縱計劃,然後是代表趙國去說服梁襄王的。這時的蘇秦,不但身邊帶了一大批助手和衛士,而且還有趙國作後盾,所以他說話的態度就不同了。義正辭嚴地指魏國的大臣們,以人主之地,與外國結交,貪求近功,不顧後果。其實這些話都是罵梁襄王的,只是他身為一個外交官、一個謀略家,自然不便,也不會去面對面地罵一個他要說服籠絡的君主。於是就把這些話、這些責任完全轉嫁到這個國家的幹部身上,使對方有一個轉身的餘地。

蘇秦的這一著,是罵得相當厲害的,他所指的「以外交偷取一旦之功」這些話的評語,也正和前幾年美國國務卿季辛吉的情形完全一樣。其實呢?蘇秦他自己不也正是「以外交偷取一旦之功」嗎?由此看來,天下的是非,大多數只能暫時保留一時一地,很難永遠成為「公是公非」。

然後,他再引經據典的,說出《周書》的理論。在當時可以說沒有出版事業,書籍都是刻在竹片上,非常稀少而珍貴。蘇秦引經據典,暗示了他自己很有學問,讀過一般人不易讀到的書,一方面表示他的計劃是有根據的,最後說出他六國縱親的計劃,禮貌地請梁襄王作決定。

那麼,孟子形容為「望之不似人君」的這位梁襄王,聽了蘇秦這番話以後怎樣呢?自己責備自己不肖,從來沒有聽過這樣高明的意見,立即簽約,全力支持到底。

不過,後來蘇秦死了,張儀也來見梁襄王,提倡連橫之說,又是另外一套理論,反過來駁倒蘇秦的說法。這兩篇文章,如果辦報紙、雜誌,正是社論體結構上的好藍本。

我們讀書,是為了引古以證今,也可由今而鑑古。單看這一篇《戰國策》中的文章,記載蘇秦說魏國梁襄王的故事,當時情形,是不是完全一樣,不得而知。但後代的記載,大部分是不會太離譜的。看了這篇文章,就知道當時是很熱鬧的了。

由這篇文章,可以瞭解魏國在梁惠王、梁襄王那個時代,也就是孟子到魏國的那一段時期,魏國所處的國際地位和戰略環境,它的歷史背景,以及當時的國內情形。瞭解這些以後,我們可以用現代的立場,去體會一下梁惠王、梁襄王在戰國那個時代中,如果採用孟子所提出來行仁政的王道精神,是不是行得通。

當然,孟子對梁惠王所建議的,只是政治哲學上的最高原則,並不像蘇秦、孫子等兵法家、謀略家那樣,提出立即可以付諸實施的,如「合縱」、「連橫」一類的具體辦法。不過話得說回來,假定梁惠王或其他國君,接受了孟子這項政治哲學的最高原則,像魯國接受了孔子的意見,並給予權位一樣,那麼孟子有了權位以後,自然會提出具體的辦法。因此,我們不要隨隨便便就把「書呆子」這頂帽子往孟子頭上戴。

 

▶▶▶返回《孟子旁通》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